• 63

年金改革及轉型正義狂潮下,軍公教警優沃待遇不再,如何選擇職業?


~~~~~~~~~~~~
~~~~~~~~~~~~






lilice wrote:
服務獎勵金(固定一萬)也算在內,師三底薪要加一萬,


嗯,這就當作是底薪好了...
公立醫院(師三級)的缺開給醫師居多,護理的都開士(生)級的缺較多.
若是士(生)級的護理師,實領底薪也才35~45k左右(依年資而定),
加上您說的服務獎勵金也只有45~55k而已.

從士(生)級要爬到師(三)級通常要將近十年.
即便一開始就從師(三)級開始爬,通常也要十多年左右才能爬到師(三)級頂天年功俸.
若您是從士(生)級開始跳,到師(三)頂天年功俸,那應該也服務將近20年了吧?
在寶山服務20年的基層公職護師底薪7萬多算是正常範圍,跟TVGH差不多

後來我看懂妳的算法,妳是用年總收入(含年終及各項獎金)去除以12個月
不知情的人還以為公醫的護理人員月薪都有10多萬,說不定還誤會醫師賺更大
漸進曲 wrote:
嗯,這就當作是底薪...(恕刪)


這…我本來就跟我老公同屆,離新人已經很遙遠。
差別在於我畢業就留在同一家公司,
基礎已經打穩。日後向上發展沒多大問題。

而他中途必須換東家,年資歸零重新開始。
我認為這是從軍最大的缺點,職涯中斷。

很多人進入公家是選擇相對穩定的工作,如此而已。
(現在在職都是當分母…繳費的份,退休金就不多想。)
福利不如以往,公家穩定性還是比私人企業高很多。
但規範也較多,
而規範多在限制員工,
未對自己的角色(雇主)加以規範。

如果公務員一般行政感覺綁手綁腳,
專技高普考又不符該學科限制,
幾大國營事業可以一試,
一樣穩定,又可依照勞基法為自己爭取權益。
(是說現在護理沒有專技高普考了吧?我們那時有考過的人,升等比較快。)
龍癡癡地著望著魔羯半响,手上抱得更緊,低聲道:「妳的臉紅得真好看……。」
lilice wrote:
這…我本來就跟我老公同屆,離新人已經很遙遠...(恕刪)


哈...我不是唸護理的.
唸醫牙科系的應該沒人會去從事護理工作吧..倒是有人轉行從政或當歌手
不過我晚同屆很多年就是了
因為有家人在公醫服務,所以對公立醫的敘薪升遷有深入了解.

醫事人員專技高普考一直都有啊!不然醫師、藥師、護師的證書怎麼來?
您說的應該是公務人員高普考裡面的公職醫師、公職護師吧?
公職醫師好像都有開缺,但似乎乏人問津,可能大家都不想去偏鄉吧...
至於公職護師好像很久以前就沒有了...
現在的公職護理師大都是醫院內部開缺,由內部招考,用醫事人員任用條例聘任
這種非透過公職高普考招考的好像只能在臨床單位服務,似乎不能轉任衛生行政機關.
漸進曲 wrote:
哈...我不是唸護...(恕刪)



我當初只考過普考若轉行政,薪水聽說掉很多。
更重要的是…至今我還未找到名嘴口中涼缺!
要是真有事少的公職缺,薪水減半亦無妨。
我同學高考去了衛生署,一去就遇到三聚氰胺,然後才知什麼叫不見天日。


牙醫有獨立開業的能力,職涯特長。
我看牙科那邊我認識的能跑的早跑了!
還有牙醫多帥哥…面試難道要看臉…?
龍癡癡地著望著魔羯半响,手上抱得更緊,低聲道:「妳的臉紅得真好看……。」
除非對教育抱有很高的熱誠,不然還是不要考慮教職這條路。難考上正職,工作條件越來越差,考上後還要面對少子化超額壓力,飯碗能否保住是個問號。年輕人把外語能力練好,保有往外發展的後路才是真的。往軍公教鑽,只是把自己跟走下坡的台灣更加綁在一起,有害無益。
教職沒有KPI
教的好壞沒人知
懂的做人, 穩穩做到退休
如果老師跟畢業學生的薪資做連動的話

讀那麼多書,佩服一位高中老師

我印象中的高中歷史老師,真的教的很好,學生聽不懂
換個方式說,聽不懂,再換個方式說
「直到聽懂為止」

我們全班的大學聯考,歷史成績蠻高標


如果台灣所有的老師都這樣熱誠,台灣畢業生早就不是這種薪水了。

老師真的沒想過,有時候學生成績不好,是因為自已的教法不好嗎?
學生的資質可能有差,但有幾個老師肯換個方式來教,教到學生懂為止?



警察有時候還有破案的壓力...

軍公教,
結果是教職領最高。


CYH666 wrote:
除非對教育抱有很高的...(恕刪)
DIY LOVE wrote:
年金的本質是養老的...(恕刪)


要汙名化某個族群太簡單了,從網路上的文章就可以找到一堆,數據隨便寫寫算算

算法這麼簡單? 有將每個族群每月繳多少列出來嗎? 如果這些錢放入銀行,利息多少有精算嗎?

只是很簡單的將所有族群的年金目標訂在每月2萬元,太簡單也太民粹了

那為何不把所有族群的年金目標訂在每月4萬?

不懂這樣子算有何意義?

不要用台灣會破產這種話來嚇唬人了,年金改革委員會討論的時候如果有仔細去看

台灣離破產還很遠,跟希臘差太多了,現在的問題是每個族群的退休基金這個水池(pool),支出大於收入

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收入大於支出

舉例來說,勞工投保有上限,如果我想讓退休時能夠多領點月退,因為卡在這個上限,即使我有錢也不能每月多繳一些

或是前面薪資都投保很低,退休最後幾年再將投保薪資逐年調到最高,這樣的制度是否要修改?

每個工作族群退休基金的池子(pool)都有同樣的問題,應該各個族群自己去面對自己的問題,為何A族群代表去攻擊B族群代表你領太多了... 這是很奇怪的

如果B族群的池子水沒有了,是B族群沒水喝,跟A族群有何關係? 應該是B族群的要想辦法讓水源源不絕的持續匯入這個池子,能夠持續享受這樣有水的生活,而不是A族群沒水喝,我也要讓B族群沒水喝


keith0937 wrote:
說真的這樣還蠻不錯...(恕刪)

philen wrote:
要汙名化某個族群太簡單了,從網路上的文章就可以找到一堆,數據隨便寫寫算算

算法這麼簡單? 有將每個族群每月繳多少列出來嗎? 如果這些錢放入銀行,利息多少有精算嗎?

只是很簡單的將所有族群的年金目標訂在每月2萬元,太簡單也太民粹了

那為何不把所有族群的年金目標訂在每月4萬?

不懂這樣子算有何意義?

不要用台灣會破產這種話來嚇唬人了,年金改革委員會討論的時候如果有仔細去看

台灣離破產還很遠,跟希臘差太多了,現在的問題是每個族群的退休基金這個水池(pool),支出大於收入

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收入大於支出

舉例來說,勞工投保有上限,如果我想讓退休時能夠多領點月退,因為卡在這個上限,即使我有錢也不能每月多繳一些

或是前面薪資都投保很低,退休最後幾年再將投保薪資逐年調到最高,這樣的制度是否要修改?

每個工作族群退休基金的池子(pool)都有同樣的問題,應該各個族群自己去面對自己的問題,為何A族群代表去攻擊B族群代表你領太多了... 這是很奇怪的

如果B族群的池子水沒有了,是B族群沒水喝,跟A族群有何關係? 應該是B族群的要想辦法讓水源源不絕的持續匯入這個池子,能夠持續享受這樣有水的生活,而不是A族群沒水喝,我也要讓B族群沒水喝(恕刪)


你知道B水池政府每年有放水進去
A水池都沒有多放嗎?

誰會乾掉?
什麼A池B池?

不管哪一池, 還不都是在同一個大池子裡?

哪一池爆了, 都會波及另一個池子.

你說不會影响嗎?

如果要爆了, 還不都是再找個方法從全民身上挖?
  • 6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