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

(分享) 退休規劃和目標

這樣年紀要退休,算是職場敗將,是敗給自己與錢無關

能有工作做到自然退休是最幸福
很多人怕工作心累,“心累”是來自自己不是他人,有人不爽主管,有人不爽團隊,真正勞累不多幾乎是心。
t101nw wrote:
這樣年紀要退休,算是...(恕刪)

這個年紀退休通常是要有些條件的。說職場敗將太過批判。更貼近的說法是意識到在有限的生命裡有更值得追求的目標。
我自己則是希望在盡完人父人子的義務後,能夠不再被一口飯綁住。即便是口金箔飯,隨著人生日曆一頁頁撕掉,金箔的意義也漸漸比不上身心靈的滿足了。
funnyface.tw wrote:
這個年紀退休通常是要(恕刪)


認同+1
而且我也不懂為什麼"職場的成功與否"是"唯一"的人生指標,如果工作是職志,倒也能在工作中找到快樂!若不是呢?

別忘了~工作是為家人或自己過想過生活的工具,不是目標。

還有,常常很多人把退休想的很糟糕或無所事事似的,我覺得現在很多人的提早退休,都是為了展開第二人生,找尋自己人生中真正想要做的事,如此而已。
莉莉貓 wrote:
認同+1而且我也不懂(恕刪)

其實很多人在工作之餘已經在展開第二人生,
不必要非等到退休。
何況要能提早退休,對於一千多萬自營或受雇者來說,有幾個人能達到???
所以,多規劃生活,不要只想著退休才做。
我有家人也是等著退休,結果退休前一年就走了~所以凡事活在當下比較重要。
同一件事情本來就因為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看法.
我想這個版已經退休的人們對於這些不同的看法或評價根本也不會在意. 好壞自知.沒有這點胸懷也不會退休啦.
玩咖對朋友也從不鼓吹退休. 因為每個人的條件不同.

本來還想說些什麼.. 想想把我以前的發言整理一下似乎更完整: (雖然有些是五年前的發言)
-------------------------------------------------------------------------------------------------------------
觀念篇:
在下對退休一詞的定義可能和一般人不同, 我以為應該要在職場最少投入18年以上, 有一定的成就或被認可. 也得到相當的回報($$$), 對社會,公司,家庭和自己都可以交代,退的問心無愧理所當然.
至於聽到30多歲喊著要退休又或是家裡留下一筆財產不用工作. 那叫 ”棄業” (捨棄上班). 也ok, 那是一種選擇.不過和我認知的退休不同.(個人看法.) 我工作了23年, 擔任主管, 精通英日語, 管理一堆高學歷者. .........
補充想法
1. 退休除了要有一定的財力後盾外,對於退休生活也要有計劃和目標。如果沒有那可能還沒準備好。
2. 如果你目前上班是快樂的,有成就感的。體力,時間可以負擔的。那繼續上班是不錯的選擇。
3. 可是不管工作到幾歲,人還是會面臨退休 (不上班)生活。只是早或晚。
4. 這幾年對我是過渡退休的時間,來接軌上班和退休生活。除了上班外我還提早學習投入退休想要做的事。所以每天都很忙碌。
5. 藉由過渡時期的活動,我可以調整我的退休計劃。並確定退休比上班快樂。
6. 退休不等於不工作或沒有收入。只是多了自由度選擇自己的工作模式,而且沒有老闆。
7. 退休是全新的開始,你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變成你想要變成的人。簡單來說,就是有沒有誰是你的role models或學習目標. ex.我的經濟學的role model 是馬凱教授。
8. 目前在下過渡時期還沒有全部完成,還有幾點還在努力中。最大的open item 是思考怎樣維持一定的人際關係在退休後。不用多, 3, 5老友,車友,同學就可。(不要因為退休而改變關係)
9. 退休乃人生大事,認真計劃有其必要。

不要被體制化:
很就以前的電影,刺激1995裡面的台詞,“剛進來監獄時你痛恨它,之後你習慣它,到最後你不能沒有它,這就是體制化“,相信有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應該印象深刻阿部在假釋後最後上吊的場景。其實上班又何償不是同樣的被體制化,社會化。仿佛工作,地位是你生命最重要的價值所在,也是你衡量別人的標準。我相信工作了25年的我一定也被社會化和體制化了,但遲早一定會被假釋(退休)。這是時間的問題,我寧願像主角一樣自己決定何時越獄(有這樣條件的前體下),而不是被決定假釋(被迫退休),之後手足無措。
可以做自己喜歡或習慣的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天也許是幸福的。但有多少人是這樣?王永慶?
也許按照我過去20多年累積的地位,年薪。現在退休實在是很不智的。連我自己都覺得可惜 (這證明我被體制化了)。但這就是人生。當我有越獄的條件,我可以決定越獄或不越獄。重點是我有主導權了。即使我繼續工作我的心態也是自由了。

退休的兩個前提:
看來中年的我們多多少少在工作,心態或生活遇到一些瓶頸,提早退職場是一種選擇,但絕對須要兩個要素的搭配,一是足夠的財務規劃支持,二是要很清楚你之後要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因為沒人規定退休後一定要轟轟烈烈,單純過生活也很好,但你要確定這是你要的生活)。我絕不鼓勵在這兩項未完成前輕言退休。
舉一個很有畫面的例子,上班就如同你在一艘航空母艦上服務,如果船上的安定感和固定的收入/頭銜讓你覺得舒服,那麼請繼續下去。 但你也可以同時在航空母艦旁打造你自己的遊艇,直到有一天你的遊艇打造完成能抵擋狂風暴雨,你個人的偉大航道也很確定。你可以隨時升起船帆航向浪漫未知的航程。
當然如果你須要一個更強的理由或捨不得航空母艦的舒適,你也可以腳踏兩條船,只是這要一些捨棄和配合。

被動所得和回饋社會:
當被動所得大於花費的兩倍時,其實求穩已經比求多重要。我追求的是富足悠閒生活。也許我的野心不夠大,工作上不主動爭位子,理財不追求無盡數字。但求自在。
反而之前看電視介紹台東孩子的書院 很有感覺。也開始想如果用自己十分之一的被動收入以自己的方法來幫助一些對的人/小孩。應該可以做一些事情

生活價值觀:
我的生活核心行為準則有三個。
1 追求生活快樂(享樂)的最大化。(以生命時間為橫軸,快樂值為縱軸所圍成的最大面積)
2. 對於你在乎的人有正面的影響。
3. 發揮我最大的創造力。(因為沒有公司體制的限制,我可以發揮我的創造力,例如我的一些股票操作獨一無二成功方法,或是專利,或是新想法)

四個層次的自由:
在下拙見,對於人生的"自由"二字再引申一下小弟的看法。
在下以為人生自由大概分成4個層次。
第一為財務自由,小弟花了20年達到,以我和內人的花錢習慣,說真的這數字兩千萬就夠了,而且不用理財。至於多出來的只是安全邊際和奢侈的消費行為。真的講到退休後的理財的重點,消極面來說是打敗通澎,積極面是固定現金流。而不是多高的收溢。
第二為時間自由,我從一年前改變上班模式,雖然不算是完全的時間自由,但已經是可以接受的情形。
第三為心態的自由,除了自己,人能改變的其他事情真的不多。可是人卻往往看不開,放不下。舉例來說,小孩的發展一定和你期待的不一樣。嚐試去改變只是自找麻煩,彼此都痛苦。不要擔心自己無法改變的事,給自己關心的人最好的建議和支持就夠了。
第四是積極追求人生目標的自由,當已經不用為錢而工作時,那我的人生積極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呢?是騎單車環遊世界?是爬聖母峰?寫幾本書還是回大學玩玩....。當沒有金錢的誘因時,還有勇氣積極追求人生目標的自由。人生的下半場,就算不上班。自己的自傳內容絕對不是只有活著而已。

玩咖已在第四層...
生活玩咖 wrote:
同一件事情本來就因為(恕刪)
個人退休的理由就很簡單,1自己及自己家庭絕不造成他人負擔.2不想想太多,想自我任性的生活.....當然財務絕不能有問題,第一次萌生退休是在43歲,因海外客戶積欠三四千萬讓小公司財務失靈,自覺對不起一起工作的夥伴,還好還有殘值賣給上市公司又讓生涯再走了近十年,後來自認能力不足以擔任年營業額3~4百億的職務,選擇退休.一輩子都在為人而活,難有自我,退休前評估一犬還是實習醫生,一犬大四,父母年邁,岳母住安養,費用支付沒問題,所以我和內人一起退出職場.無業的心理狀態也花了兩三年調適,但說實在的七,八年後一樣難有自我,牽掛的事情太多.只是想法漸漸改變,順著大自然,隨喜.(極不願聽內人"一個卸了甲的將軍,還真不如一個的農夫"地形容我)
CS_TANG wrote:
說得對,生性保守的人本就比較缺乏所謂冒險的精神,出入境208次+1次蜜月,都是為商務,跑過29個國家從先進如美國到西歐到第三世界利比亞,90年代俄羅斯等,幾乎都是提著包包很勉強的去,轉機,轉火車,事情一了換機票換時程急著回國,當然除了食物不合外,對旅遊,觀光,甚至冒險本就興趣缺缺.尤其是第一次搭飛機就遇上亂流,安全帶把最下緣的肋骨繃裂,潛意識就怕搭機,常開玩笑除劫機和空中失事外甚麼都遇過,更擔心把自己的衰運帶給整機.如今能不碰就不碰囉.生活簡單平凡是個人所嚮往的,唯一較花錢的就是玩音響和聽音樂,家裡的音響器材,喇叭就好幾套,CD就有近三千片.內人有她的生活圈,小孩工作忙,老人家也需探望和陪伴.....有時想想,工作的經歷是人生的偶然,目前的退休生活是人生的必然,雖不是很理想但也算舒適了.


TANG兄有三千片CD放宜蘭,宜蘭、新北兩地跑,回到新北就沒音樂可聽!

TANG兄既然已退休,何妨找一台電腦,每天匯入3~5片,兩、三年便可把三千片CD全部匯入。再買個DAC就可以解決回新北沒音樂聽的問題。我的CD沒那麼多,大概近千片,今年農曆年開始,每天帶個3~5片到公司找空檔時間匯,這幾個月大概已經匯了六百多片。

或許運氣好,幾年前有人指導,有免錢的頂級Burr Brown DAC IC可玩,PCB Layout自己來搞出的DAC,曾有McIntosh MA6900、C34V、MC275、audio research VS-55,不過,全賣了!只剩Marantz 2226B,其他全部DIY

如果沒抽煙,音響就不算奢侈品,算算一天半包,30年要花多少錢買煙!
現在才發現這文章
快拿凳子佔位子
還沒看完就受益不少
我希望再5年能退休
有兩棟不動產 其中一棟還有400萬的房貸
錢都在商業保險裡面 各種保險一年買72萬 大部分是年金險
多數要繳20年 平均已繳8年
componentbeggar wrote:
TANG兄有三千片CD(恕刪)
宜蘭系統 CDP:DENON DCD-1650SR ,DCD-3520, PRE: ACDC BOGGI -3 佑昇 DESCARTES , POWER AMP ,NAKAMICHI PA-7 ,USHER R1.2S SPK: USHER CP-730 ,CP-737, 新北系統,CDP: DENON DCD-1520, NAD-502, AMP: LUXMAN L-220 SPK:USHER AD-616 S-520,和老舊的KEF,除了DENON DCD-1520是1989年全新從美國抱回來外,其他都是二手品或故障品買回來維修整理的. CD 唱片也大都如此.所以算一算真的也花下不少錢,只是買二手貨故障品比較可以打發時間,這些故障的前後級只要基板不燒毀,大概都可以修理調教,唱盤的唱頭,皮帶也是自己在換.退休後更是時間多,在宜蘭會放好一些的系統是因空間大不擾鄰,音樂一放大概都是5~6小時以上,在新北則是得放得小小聲,通常小品CD我會帶來帶去.雖然我沒有金耳朵,我對下載下來的串流音樂沒有很喜歡.說真的時代在進步,我沒有與時俱進,音響器材也大多2~30年了,也沒想去更新,但如果有不錯的二手器材有可能會讓我手癢心癢.
偶然間看到此文


在家門口,下跪三拜/告別了鄰居,我走了。
我朋友有上台大和清華的兩兒子,我朋友還是進了養老院!
這是目前裏熱傳的一篇文章,也是在網上引起衆多反省的文字。作者是一位退休作家,即將去養老院時發出的感慨。
我要去養老院了,非不得已,我是不會去養老院的。但是當生活開始不再能完全自理,而兒女又工作忙碌還要照顧孫子,無暇顧及你時,這似乎成了我唯一的出路。
養老院條件不錯,乾淨的單人房間,配有簡單實用的電器;各種娛樂設施齊全;飯菜還算可口;服務也很周到;環境也很優美;就是價格不菲。
我的退休金肯定無以支撐。但是我有自己的住房,將它賣掉,錢就不是問題了。我養老花不了,不久的將來剩下的就作爲遺產,留給兒子。兒子很理解:你的財產應該您享用,不要考慮我們。剩下的就是我要考慮做去養老院的準備了。
俗話說:破家值萬貫,指的是東西多。過日子針頭線腦什麼也少不了,箱子、櫃子、抽屜都裝滿了各種日常用品:四季的衣服,四季的牀上用品,堆積如山。
我喜歡收藏,郵票集了一大堆;紫砂壺也集了百十來把;還有許多珍藏的小件物品,什麼翠、核桃等小把件、掛件,還有二條小黃魚。特別是書,整個一面牆的書櫃,裝得滿滿的。
好酒什麼洋酒,也存了幾十瓶;還有全套的家用電器;做飯的各種器具,鍋碗瓢盆,柴米油鹽、各種調料,再把個廚房也塞的滿滿的;還有積攢的幾十本像冊...,看着滿滿的一屋子東西,我發愁了!
養老院只有一間屋子,一個櫃子,一張桌子,一張牀,一個沙發,一個冰箱、一個洗衣機,一臺電視機,一個電磁爐,一個微波爐。根本沒有存放我這些平生積攢的財富的地方。
在這一瞬間我忽然覺得,我的這些所謂財富都是多餘的,它們並不屬於我!我只不過是看一看、玩一玩,用一用,它們實際上只屬於這個世界。輪番降臨的生命,都只是過客。故宮是誰的?皇帝認爲是朕的,但是今天,它是人民的,是社會的。
爲什麼比爾·蓋茨要把自己身後的財產全部捐獻;爲什麼馬雲都宣佈要把他博物館的全部藏品全部捐獻...,那是因爲他們明白了:這一切原本就不是他們的,他們不過是看一看,玩一玩,用一用,生帶不來,死帶不去,倒不如沽名釣譽,落得個積善行德。多麼明智!
我的這一屋子東西,真想捐獻,但是拿不出手。要處理現在成了個難題。子孫能接受的寥寥無幾。我能想像,當兒孫面對我的這些苦心積累的寶貝時會是怎樣的情景:衣服被褥全部扔掉;幾十本珍貴的照片會全部毀掉;書被當作廢品賣掉;收集的藏品不感興趣會處理掉;紅木傢俱不實用,會賤價賣掉。
正如紅樓的結尾: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真乾淨!
我面對着如山的服裝,只揀了幾件愛穿的;廚房用品只留了一套鍋碗瓢盆;書挑了幾本還值得看的;紫砂壺挑了一把喝茶的;再帶上身份證、老年證、健保卡、戶口名簿,當然還有銀行卡,足夠了!
就是我的全部家當!我走了,我告別了鄰居,我在門口跪下拜了三拜,我把這個家還給這個世界!
是啊!人生只能睡一張牀,住一間房,再多的都是看着玩的!
人活一輩子終於明白: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並不多,不要被多餘的東西束縛住了快樂!
四句話:
爭名奪利挺荒唐
焦慮算計天天忙
等到最後才明白
人生不過一張牀
對於60歲以上一族,是應該好好地想想,人生最後一程的路怎麼走?放下幻想和包袱,放下那些吃不完、穿不盡、也帶不走的東西。
  • 4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