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很開心有些人跟我處境相似,也知道為了賺錢留在美國,可是在美國的無聊是很難讓人撐下去的。
我其實並不是拿到公民就想回台灣,而是我這幾年來一直想回台灣,從來沒有想住在美國的夢想。
只是有礙於還沒畢業,也有礙於拿著綠卡不能離開美國超過六個月,不然會被取消綠卡而被綁住。(畢竟來那麼久了,拿著綠卡好幾年卻因為想回台灣而前功盡棄實在很可惜)
我個人也是覺得在台灣生活是比美國舒服很多。
有些人會提到說回台灣的朋友不會有人能把時間空出來找我。
我覺得這個還是因人而異,還是看年紀? 我現在28歲,結婚的朋友確實比較不容易出來就是了。
我的國中同學,小時候的朋友們幾乎會常常到我家,因為從小就在我們家混,所以開門看到他們在我家也不是奇怪的事情。
至於高中大學同學也是每2~3個月會問要不要出來玩。
還有就是我跟家人的感情也很好,陪他們吃飯,我跟我家人都會很開心,時不時帶我爸媽出去玩。
而美國這段時間,已經錯過我哥的婚禮了,我不想再錯過我姊的婚禮,我姊已經結婚,可是還沒辦婚禮。
她本來預計去年6月我也在台灣的時候結婚,結果全部被打亂了。
-------------------------------------------------分割-------------------------------------------------
再來我想說說我跟我女朋友的事。
我每年都會暑假回台灣,2017年的時候我回去了三個月。
那時候還沒再一起,但是在離開前兩個禮拜,他跟我告白了,我們就短暫的約會兩個禮拜,我又回美國了。
我每年暑假都會回去,最多3個月,最少一個月,就這樣一年見個幾次面,他就這樣等我等到現在。
之前2020年畢業的時候他本來要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看看美國,在決定以後要不要來。
結果pandemic 所以取消了行程,他自己的工作也在那時候沒了(那時候是平面設計師)。
當時美國疫情太嚴重而且工作那時候也幾乎找不到,然後我就乾脆2020年7月回台灣了,機票還被取消了7次。
我這一趟回去就是5個月,當時她也選擇了政府補助的職訓班,上了6個月的課。
她也在學校附近租了一個小套房,我大概6、7成的時間都會去陪她。
一直這樣到2020年12月,我離開了。
她就這樣一個人在小套房待到二月,然後也很成功的轉職成網頁設計師,她自己也很喜歡。
-------------------------------------------------分割-------------------------------------------------
大概就是這樣,現在只有兩個選項:
1. 她來美國陪我,沒有收入,我的收入要劃成一半幫她付保險、生活費、還有其他瑣碎的費用直到她英文可以幫助她找到網頁設計師的工作,保守估計一年半。
而且我們家很小,我們家原本姑姑姑丈兩個人住剛剛好,多了我其實已經有點壅擠
更不用說加上我女友,而且他們都互相不太認識。
我相信他們遲早會可以相處,可是在初期大概6~8個月的時間生活習慣可能會相處不來。
怕有摩擦,所以我覺得我想先買個condo,可是費用會每個月多到1000上下,這樣開銷我那一點薪水是撐不住的。
60K 美金在台灣是大數目,可是在美國其實還是中下薪水,真的要談到養人是行不通的。
而且還要考慮女友適應的能力跟英文能力,滿滿的都是賭注。
2. 回台灣,我薪水目標是打7折、不行就打6折,在低可能就接受不了。
家裡該給的錢一樣給,自己少存點,不過至少我女友的薪水在台灣也不算低,兩個人租一個小公寓感覺也還不錯。
我們想要的很單純,下班一起買東西吃,假日一起逛逛也不一定要花大錢。
跟朋友家人吃飯都是我之前在台灣的很快樂一部份。
-------------------------------------------------分割-------------------------------------------------
很多人在台灣過得不好想要離開台灣,想要到美國生活,對美國充滿憧憬。
我則是對美國一點興趣也沒有,只是因為有機會。
有人說是我個性不好所以會無聊,我也無法辯駁。
我去過幾次美國人的party,也覺得沒有我在台灣自己找人辦的酒趴跟船趴好玩。
雖然也常常跟我一些ABC的朋友玩桌遊,可是有些笑話GET不到,對我這種很愛接話的人來講挺難受的。
我算是很需要spotlight的人,在台灣的時候常常喜歡組織活動,跟喝酒開玩笑。
在美國我是完全沒有能力組職活動的,光是語言就讓我從開朗幽默的人變成沉默寡言的人。
常常想試試自己能不能接梗,發現大概只有30%的機率可以讓對方笑得很真心。
在台灣的你一句我一句的幹話其實算是我的精神糧食。
其實我確實可以讓自己活得很忙, 我也確實選擇讓自己不要那麼忙。
還有我能在美國做的事情,機會每件事都可以在台灣完成,我是沒有什麼偉大的抱負一定要在美國完成。
我想做的事情就是下班跟朋友喝喝酒、假日打打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爬山、唱歌。
或是跟女朋友耍廢看個Netflix,或是邀情朋友來我家打打桌遊聊聊是非。
這些我喜歡的事情我每一件都在美國做過,代價都要付出很高。
打個羽毛球要開50分鐘的車,爬山也要開3個小時左右才有高山可以爬,來回開了5個小時,爬也才爬了5個小時。
排球更是很難找場地,主要也是很難湊齊至少6個會打排球的人。
唱歌也是貴到靠北,歌也沒有比台灣多。
對我來說這些事情在台灣能做到的門檻低很多,歡樂度也比較高的。
想了那麼多,我也才想清楚自己還是很愛台灣的生活。
奉勸一下各位版友,沒來過美國生活,最好不要把美國生活想得有多好,除非你在台灣真的過得很不舒服。
長期居住美國的各位,是不是跟自己另外一半住在一起呢?還是也是兩地呢?
台灣的家人年紀慢慢大了都不會擔心見面的次數越來越少嗎?
smncdlood wrote:
台灣的家人年紀慢慢大了都不會擔心見面的次數越來越少嗎?
當然會,所以有時間能回去就儘量回去看看。現在已經很好了,視訊很方便,多少能關心一下。
沒辦法,這就是你住在國外的宿命。
smncdlood wrote:
長期居住美國的各位,是不是跟自己另外一半住在一起呢?還是也是兩地呢?
都看過,不過和另外一半分兩地的多是退休人士,已經不在乎了。
年輕的通常沒法撐太久。
興趣和英文需要時間。
我們的英文過日子還行,真要跟當地人無縫交談,需要時間,也需要下功夫融入當地文化。
試問,有幾個人可以說出美國 50 州位置?或不查字典就可以說出身體器官的單字?
如果每天接觸的還是以中文居多,想要用英文暢所欲言在短時間是做不到的。
要融入當地文化也需要時間累積和機會。
我也是慢慢的才有機會參加當地人的婚禮,宴會和出去玩,其中也參加過幾次猶太人小孩的成年禮。
對這些東西越暸解,就越不會覺得是無聊的活著。
人生都是一段一段的,我在美的表(堂)兄弟姐妹再加上我弟,算一算超過十個人,ABC 約佔一半。
每個人際遇都不同,有博士律師醫生,也有住家裡天天跟家人吵架的。
你才剛畢業開始工作,萬事起頭難。
如果你和你女友是認真的,給兩個人一個機會,讓她多了解一下情況,再一起規劃未來,你要讓她知道,她將來會面對些什麼。
如果要留美,未來幾年不會輕鬆,她也必須要有認知,不是兩個人在一起就一切沒問題,她要脫離舒服圈,一切從頭,現在兩人就要開始準備。
幾乎每個移民或多或少都有這一段,熬過了就是你的,熬成不上不下或隨波逐流的也不少。
加油。
smncdlood wrote:
60K 美金在台灣是大數目,可是在美國其實還是中下薪水,真的要談到養人是行不通的。
而且還要考慮女友適應的能力跟英文能力,滿滿的都是賭注。
2. 回台灣,我薪水目標是打7折、不行就打6折,在低可能就接受不了。
你這種算法是不行的, 你也生活過一陣子了, 自行比較一下你一杯奶茶$5, 一份排骨便當$9, 台灣奶茶跟排骨便當多少錢, 其實美國三倍台灣薪水是差不多的, 也就是說你如果想回台灣有6折薪水, 相當於你是想要雙倍薪水的意思, 你的美金6萬同等於在台灣的美金2萬, 但是你卻希望起碼有3.6-4.2萬
當然, 美國房價比較起來算便宜 (少數的像矽谷, 曼哈頓那種不包含在內), 所以如果包含車+房, 可能台灣美國的薪資差異可以縮減到2倍差, 但是你沒房, 所以三倍薪資差是差不多的算法
不過我2019回去的時候忽然覺得台北消費也不便宜.....夜市一個烤雞翅都要30-40台幣.....是我被坑了還是?
smncdlood wrote:
我們想要的很單純,下班一起買東西吃,假日一起逛逛也不一定要花大錢。
這簡單呀, 你女友願意來陪你就好了, 重點在於你養不養的起而已
smncdlood wrote:
60K 美金在台灣是大數目,可是在美國其實還是中下薪水,真的要談到養人是行不通的。
所以又回到原點了, 錢不夠
smncdlood wrote: 唱歌也是貴到靠北,歌也沒有比台灣多。
對我來說這些事情在台灣能做到的門檻低很多,歡樂度也比較高的。
所以你要自行比較, 簡單的換算, 你6萬薪水美國可以唱多久的歌, 2萬薪水在台灣可以唱多久, 畢竟薪資本身沒意義, 要拿去跟當地的消費水平比較才知道價值
其實回台灣也沒什麼不好, 只是你要放下這個薪水比較的心態
smncdlood wrote:
在美國我是完全沒有能力組職活動的,光是語言就讓我從開朗幽默的人變成沉默寡言的人。
常常想試試自己能不能接梗,發現大概只有30%的機率可以讓對方笑得很真心。
在台灣的你一句我一句的幹話其實算是我的精神糧食。
你不是唯一, 很多老美國移民都經歷過這一段, 我到現在講話都還是有嚴重口音, 難改
隨著年紀增長, 其實你的話題也開始轉變, 這對我們非母語的人其實是比較有利的, 因為聚會不在是聊幹話或是純打屁, 可能聊小孩, 教育, 經濟, 投資, 地方新聞, 電影, 活動, 旅遊, 科技, 運動, 園藝, 裝修這些比較有資訊類型的話題, 你平常如果有在多吸收這些資訊, 你就比較容易跟美語系的當地人有互動跟聊天
我想這可能也是越老越好融入的原因, 因為語言梗接不到已經不是聊天的主流了
smncdlood wrote:
我想做的事情就是下班跟朋友喝喝酒、假日打打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爬山、唱歌。
或是跟女朋友耍廢看個Netflix,或是邀情朋友來我家打打桌遊聊聊是非。
你住哪一州? 華人如此之少? 現在大多城市都有許多的華人教會, 台灣社團, 台灣大學社, 大學一起射, 某城市台灣人xx會之類的. 我不是要建議你就只參與華語的活動, 而是在嘗試著融入美國文化之餘, 也參與台灣人的互動, 你才不會有那麼重的挫折感, 搞得像的邊緣人似的, 不過獨自來美國打拼, 無親無故的情況下, 是很容易成為邊緣人就是了....老移民應該都深有感受, 整天就是拚賺錢, 養家活口....
但是九成九的老移民會跟你講, 第一代移民沒有簡單的, 大家都是熬過來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