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star233 wrote:我親戚專門種菜的,沒有靠其他收入,常種的就是小白菜,上次看他買外匯賓士問說你發了嗎?他回說沒啊,他們鄉下種菜鄰居蠻多人買的 專心做好一件事, 持續的做下去, 設法擴大種植面積降低單位成本, 有效攤提固定支出成本.分區分時種植與採收, 避免菜價波動.要從事傳統農業, 大致上都是朝這個方向走.
樓主別擔心,再忍耐幾年等AI人工智慧成熟後,就不用煩惱人力問題了,一切需要人力的工作都可以用AI來取代,而且效率更高,到時老先生老太太們就不用辛苦下田,樓主也不用於心不忍了。只要輕鬆泡茶悠哉度日即可,如果樓主上進,就研發新栽種法或是擴大規模,要不事業轉型挑戰不同領域均可,如何?有沒有覺得將來充滿一片光明!
gpc5471 wrote:市場、天候條件、生產成本台灣有輸人?我們的蔬果、米世界排名前面多少國家的水質土壤連屁都種不出來全要依靠進口你講話才該動動腦筋 跟你上一篇發文比較的米國來比單位面積生產成本--輸單位土地面積--輸市場--輸去算算, 動點腦筋.
潮來潮去 wrote:跟你上一篇發...(恕刪) 你要跟米國比怎麼不看看台灣自己本身的市場?外國月亮比較圓的意思囉?你現在吃的蔬果、米從米國來的嗎?如果不是就證明台灣農業有競爭力照樣能夠外銷至全世界我在很多國家看過台灣的產品了且根本不是農產業沒競爭力而是政府和業主腦袋有問題再想想,動動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