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otter wrote:
這版很多應該都是大...(恕刪)
我也經歷過。以前是大學錄取35%。專科商科生錄取20%,專科工程生錄取40%(數字是印象所及)。
在當時,別說大學生畢業工作好不好找,專科生是很多公司行號優先使用的。
當然經濟環境變了,這並非單一的原因,但是當時的男生得努力考上上學,也得撐過兩年兵期。
因此六年級生很多在對岸是能吃苦不在話下。相較七年級或八年級生「整體」較能適應環境。
回歸到教育基本面來說,我絕對認同國民教育十二年是應該給與活潑式教育。
但我不同意~大學成了你想上就能上的程度。畢竟正常來說,大學是你學習專業的地方。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我的想法過偏激,但我想說的是~由杜正勝把台灣教育改爛後,台灣真的犧牲太多了。
教育應該是為社會去培養人材,大學應該是給與你學習的地方。而非大家想讀大學,那就廣設大學就好了。
以前的聯考或許一試定江山。但是以前的教育,更能讓自已明白自已的不足,去提升自已或者更加努力。
或許有些人不是讀書的料,但特別專長部份有較異於常人的能力。這部份才應該是教改的重點。
現在台灣的大學說句難聽的,就是~學校太多,老師福利被分光,難吸引優秀師資。
而台灣的學生進大學像進便利商店。搞那麼多基測,其實讓學生更累,何不如一試定江山,至少自已努力得來。
別把大學搞得太廉價,這也會讓優秀人才,因為多數人的普通,讓自已也成為普通薪資的假公平。
簡單來說,現在大學太多,使得學生都不用努力去準備考試,讓企圖心都被磨掉了。
我倒是覺得聯考時代,還是有其競爭力的存在。畢竟現在韓國,對岸,仍舊是聯考方式。狼性明顯。
理性勝於感性的原因在於「理性」看得出現實,「感性」卻能袜掉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