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大學聯考一試定終生,回想起來有道理嗎?

不覺得人生下來都在考試嗎?
在學校也好、出社會面試、考公職、考中油、台電...等
求的也只是一份安穩的工作而以
至於很會讀書的精英如醫生、上市公司的工程師或高階主管
除了安穩,還多了份高收入
這是在傳統考試制度下的高收入

出了社會,真正高收入的人不見得都是很會讀書的
如身價破億的鴻海郭董、唱歌的周杰倫、蕭敬騰
或是最近很紅的妙彈
感恩seafood!讚嘆seafood!





優秀人才通常都進入公教體系。成為政府最大利器。
用的好,可以穩定社會推展各項政策。
用不好,羣起造反四處反抗。

一試定終生,公平但不客觀,多元入學,
客觀但公平性不足。

meiway wrote:
優秀人才通常都進入...(恕刪)

認同,
有些家庭資源匱乏在現在的制度下很吃虧。

FDI495081 wrote:
中山醫多台大牙多個兩分,現在台大牙比長庚醫,北醫分數還高。
總而言之要PR99才能上最後中山牙,就算是中山牙也大部份是明星高中學生才能考了上。{建中,北一女,中一中,雄中,南一中等成績要在班排前幾名}
...(恕刪)


當年如果唸生物
應該可拼到中山牙
不過看到血有恐懼症
沒去唸生物是對的...
台灣的經濟奇蹟不就是那群一試定終生的人打拼來的嗎

NQQegg wrote:
當年如果唸生物應該...(恕刪)

那二類至少前五志願,還是很優秀。
有時候想想的確如此
小時候不會想
能玩就玩能混就混
不管是西醫中醫 甚至藥師放射師
光起薪就打趴一堆人
我是讀了了一個國立工科
出社會第一份工作起薪24K
不然就一堆同學輪班加班大夜累個半死
還不知道分紅能有多少

xpotter wrote:
這版很多應該都是大...(恕刪)


我也經歷過。以前是大學錄取35%。專科商科生錄取20%,專科工程生錄取40%(數字是印象所及)。

在當時,別說大學生畢業工作好不好找,專科生是很多公司行號優先使用的。

當然經濟環境變了,這並非單一的原因,但是當時的男生得努力考上上學,也得撐過兩年兵期。

因此六年級生很多在對岸是能吃苦不在話下。相較七年級或八年級生「整體」較能適應環境。

回歸到教育基本面來說,我絕對認同國民教育十二年是應該給與活潑式教育。

但我不同意~大學成了你想上就能上的程度。畢竟正常來說,大學是你學習專業的地方。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我的想法過偏激,但我想說的是~由杜正勝把台灣教育改爛後,台灣真的犧牲太多了。

教育應該是為社會去培養人材,大學應該是給與你學習的地方。而非大家想讀大學,那就廣設大學就好了。

以前的聯考或許一試定江山。但是以前的教育,更能讓自已明白自已的不足,去提升自已或者更加努力。

或許有些人不是讀書的料,但特別專長部份有較異於常人的能力。這部份才應該是教改的重點。

現在台灣的大學說句難聽的,就是~學校太多,老師福利被分光,難吸引優秀師資。

而台灣的學生進大學像進便利商店。搞那麼多基測,其實讓學生更累,何不如一試定江山,至少自已努力得來。

別把大學搞得太廉價,這也會讓優秀人才,因為多數人的普通,讓自已也成為普通薪資的假公平。

簡單來說,現在大學太多,使得學生都不用努力去準備考試,讓企圖心都被磨掉了。

我倒是覺得聯考時代,還是有其競爭力的存在。畢竟現在韓國,對岸,仍舊是聯考方式。狼性明顯。

理性勝於感性的原因在於「理性」看得出現實,「感性」卻能袜掉事實。
聯考至少還能讓窮人有翻身的機會,像阿扁這種三級貧戶
但現在
資源優渥的好學校的名額,
全讓權貴高官二代給免試推甄佔光了

權貴世襲

聯考何時定了終身??
未來的路有很多種可能,20年前台大熱門科系畢業的,現在都混的好??
台清交畢業混的不好的大把,當SEAFOOD需要台大畢業?大醫生都跪下的.
很多當年沒考上大學聯考,提早就業,後來創業有成,
學歷只對打工有用,創業看機運和努力,像中國海專某校友.
畢業才是學習的開始,別以為那4年或7年名校出來就很強大了,
凡事都有不同的機會成本,有人用4年上了大學,有人早工作4年,
到底那個未來發展好,都是個人的造化,聯考決定不了什麼.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