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台灣低薪的關鍵在政府

farmer886 wrote:
不是沒人要做,是企業為了找更低新的人來做,向政府施壓!引進外勞
本來一個月要給6萬,現在外勞連加班,3萬多搞定。...(恕刪)

你台灣人願意拿三萬多也可以做,我同事家裡請幫傭照顧阿嬤,三萬多但語言不是很通,如果三萬多可以找得到台灣人她寧願找台灣人,但台灣人不願意。
abu dhabi wrote:
然後你怎麼會有錯覺說,台灣稅收來自於基層勞工?...(恕刪)

所謂基層勞工應該是指受薪階級,因為炒股炒房的資本利得沒有稅或很低或課不到




NTD300 wrote:
外勞其實做了很多其他人不願意做的工作...(恕刪)


其實小看了台灣中小企業的韌性,如果台灣不能用低工資生存,那就會逼企業往高端轉型,

例如紡織,會轉變為機能型紡織,如抗紫外線、涼感衣、發熱衣、抗菌、除臭、智能穿戴...等等。

但政府大量開放外勞,讓企業以為能靠廉價勞力生存的假象,放緩轉型研發。

最後被早期的大陸,現在的越南、柬埔寨...這些更低薪國家設廠的企業打趴。

其他不依靠勞力密集、廉價勞工的企業,被供電不穩、外銷關稅(沒入貿易組織)、假環保的政治操作,

逼的出走。
照樓主的邏輯

實行共產主義就好了 不要改革開放的那種共產主義

大家的財產大家分...大家都低薪一起吃土就不用再吵這個議題了

對岸之石 可以攻錯

farmer886 wrote:
例如紡織,會轉變為機能型紡織,如抗紫外線、涼感衣、發熱衣、抗菌、除臭、智能穿戴...等等。
其他不依靠勞力密集、廉價勞工的企業,被供電不穩、外銷關稅(沒入貿易組織)、假環保的政治操...(恕刪)

台灣紡織業早就做機能性紡織了,南六、年興(寶成或許也可以算),而且某些代工領域還全球最大,但他們一樣工廠外移,原本可以去那些廠工作的台灣人只好找其他產業,造成競爭,老闆有這麼多人可以挑當然薪水不想給太高。
供電環保還可以怪政府,貿易組織就不能了。
典型台灣人言論,什麼都怪政府,自己一點錯都沒有。我覺得台灣的低薪是台灣人自己造成的。跟政府一點關係都沒有。台灣人重小名小利,重小確幸,眼光短淺,大學生一畢業什麼都不會,沒有一技之長(ps:這跟廣設大學沒有直接關係,政府提供更多學習機會給你,但但玩四年跟學四年是政府管不到的),這都造成台灣人沒有競爭力的原因,沒有競爭力談何高薪。

看看現在年輕年大學一畢業連工作都懶得找,就到國外打工度假,農場拔蔥端盤子洗碗,一年不夠來兩年,一國家換另一個國家。把你這一生最有活力最菁華的一段時間拿去幫別人做苦工,沒有工作經驗卻一心想度假。這也都是造成台灣人沒有競爭力的原因之一,還是一樣,沒有競爭力談何高薪。

或許有人說在國外農場拔蔥端盤子洗碗薪水高,看起來是沒錯,但把眼光放遠一點,這些薪水能讓你存到錢嘛?如果可以,可以存到多少?重點是,存到的這些錢能改變你往後的生活嘛?如果說存到的這些錢可讓你回台灣後買一棟房子,或開始自己的事業。那無可厚非,但如果這些錢只夠讓你回台灣生活個幾個月,那事實上你失去會比你得到更多。因為你已經失去競爭力了,還是那句話,沒有競爭力談何高薪。

與其怪東怪西,怪上帝怪政府,何不從自身做起,增加自己的競爭力,觀察一下有什麼是你會而人家不會的,有什麼是你覺得很熟練,但人家卻要花個兩三年才追的上你的。有什麼是今天你說了老子不幹了,老闆會覺得頭大的,而不是想著沒關係,你不做一堆人在後面排隊。如果你可以釐清這些問題,薪水的數字根本不需要你操心。
先確定一件事情,臺灣到底是不是低薪?

低不低薪在國內比沒有意義,因為一個國家內本來就會有領相對低薪的人,也會有領相對高薪的。

你可以說那些領不到平均或中位數薪資(約40k)的人是自己不夠努力

但你不能說已經領到平均或超過平均的人不努力了吧? 雖然只有均標,但就已經一半了

甚至那些在薪資水平分布上已經達到高標甚至頂標的人,這些人都很努力吧!

但是這些人領到的薪資到底算不算高?

年薪百萬就前10%了,那你認為年薪百萬在臺灣能過上怎樣的生活水準?

買房? 也許買得起,但存頭期要五六年,這五六年是怎樣的生活水準?

存到頭期後硬著頭皮貸下去,買間千萬的房,貸800萬,20年。一個月要繳4萬房貸,年薪一百? 房貸就拿掉你一半收入了

再生個小孩 (假設你已經過了娶老婆這關),你會發現,年薪百萬的勞工,在臺灣有間自己的小窩,生一個小孩就很捉襟見肘了

那後面90%的人怎麼辦? 買不起房是當然的,但租房不用錢?

如果這個社會上,超過一半的勞工想買間自己的窩都是奢求,想買台安全的車都很困難

這個社會出生率低成這樣根本不意外 (有點離題了)


臺灣低薪是不需要討論的結論,可以討論的是,為什麼臺灣會低薪?

政府的問題? 還是人民的問題? 當然是政府啊~

有人會說這是環境的問題,大大~ 環境就是政府創造出來的啊


為什麼臺灣會是低薪環境?

因為臺灣的產業(企業),盡是一些低產值低利潤的產業,然後政府給了企業一大堆的保護、豁免、明的暗的都在鼓勵企業發展成這種低產值低報酬模式。政府給了這樣的土壤,創造出了這樣的環境,這還有什麼需要爭論的?


為什麼低薪企業是政府的問題?

當一個政府對企業實施保護主義,大環境不景氣時不斷的提供協助、金援,讓企業"渡過難關",三不五時跟著企業對勞工喊"共體時艱",勞工政策上一味偏坦資方,不落實勞基法,政府自己帶頭違法壓榨勞工

整個政府的作為都在跟企業說 : 你不用太努力,就這樣就好,有單盡量接,沒單時我會幫你不讓你倒,勞工我幫你打壓,本勞太貴我幫你弄外勞。喔~ 關稅保護當然沒問題

你覺得這樣的環境下,大部份的企業是不是只要賺眼前就好,誰想要創新? 誰想提升競爭力?

不景氣時就是淘汰體質弱的企業的機會,爛企業被淘汰,市場會空出來,存活下來的企業可以立刻整併這些被空出來的市場。讓體質好有開創性的企業來分享市場,不是老是讓那些要死不活靠政府奶水在苟延殘喘的爛企業佔著茅坑不拉屎,你看看政府保護了幾十年,保護出一間什麼車廠? 政府在金融風暴來時跟你說 : 保護企業是為了保護勞工,企業倒了勞工會失業,你們也不想失業吧!?

它這樣說你還真的信了,於是爛企業無法淘汰,整個市場劣幣驅逐良幣,沒有人敢/想開發創新,因為失敗機會高,而擺爛就能爽爽賺,為什麼要去嘗試很可能失敗的路?

有些小公司常嘴 : 你以為研發很容易嗎? 你知道研發失敗機會多高嗎? 廢話,我當然知道,所以我們的企業仗著政府保護,不研發我也能存活,為什麼要走一條艱難的路? 最後搞到企業越來越沒競爭力,當然薪水越開越低。如果不創新,失去競爭力,立刻面對的就是無法生存。你認為臺灣的企業還會像現在這樣沒競爭力嗎? 爛到底的都倒光了,運氣不好研發沒成功的也倒了(很可惜),但是留下的都是真正有競爭力的啊! 這才是整個國家需要的吧!


失業問題? 企業倒了勞工也會失業啊! 會這樣說的,如果你是資方代表,那我不怪你,人不為己天諸地滅。如果你也是領薪水的,那我得說,你有腦子可以思考吧?

對~ 沒錯,如果金融風暴來臨時,政府放任體質不良的企業倒閉,立刻會出現的問題就是失業人口會暴增。所以政府要花一堆錢來保護企業。

等等~ 有沒有注意到什麼不對? 如果政府不要把錢用來保護企業,而用來保護勞工,那會怎麼樣?

金融風暴來臨時,你們這些爛底的企業就倒一倒吧~ 勞工失業? 沒關係~ 政府把原本要用來保護企業的錢,用來保護勞工

提供勞工低利貸款、就業輔導、第二專長....讓勞工渡過難關

市場永遠都在那裡,爛企業倒了,存活下來的企業很快就可以整併這些空下的市場,景氣一復甦,相關的人力需求立刻就會釋出。原本有專長失業的那些人,很快就可以重新投入職場。政府只要在這段過渡時期幫助勞工渡過就可以了。



勞工政策也是一樣,勞基法其實規定的很完整,但行政單位(勞動部 & 各縣市政府勞工局),除了台北市以外,全部都是資方打手。你不落實勞動政策,企業公然違法沒在怕,這一部份成本省下來,久了以後就會出現 : 如果全部守法,我們會倒閉 這種怪論。 還真的一堆人認同耶~ 如果一間企業全部守法就會倒,那拜託你倒一倒,讓有能力守法的企業來。


所以臺灣的低薪,政府是不是最大的禍首?


當然你也可以說,政府是人民選出來的,這是共業。

這說法好像合理,實際上說出來等著被打臉的

臺灣在七十年代才解嚴,1996年才真正民選總統。臺灣人民真正有資格投票選出政府,不過是近20年的事

然而,在政治由少數人長期把持後,開放至今,檯面上那些政客還是那些老面孔,或是政治家族

可以說,即使到今天,臺灣的政治還是握在那些少數家族手上玩著政商勾結的把戲。

所以你把政府的作為歸咎到人民,至少在臺灣,這段時間來說,是不合理的。

當然這幾年臺灣的政府生態開始轉變了,一些不是政治世家的新面孔開始出現。現在還很難說是好是壞,但至少不再是永遠那些爛咖出來選的局面了。
ikki11110110111 wrote:
照樓主的邏輯
實行共產主義就好了 不要改革開放的那種共產主義
大家的財產大家分...大家都低薪一起吃土就不用再吵這個議題了...(恕刪)

北歐靠社會福利就可以創造全球貧富差距最小的社會,講共產主義扯太遠,人是往高處爬的。
"整天怪政府 自己不努力" 這種言論 最噁心
你是有多努力 薪是多高 別在台灣小島內做比較啦 你是青蛙嗎?

台灣就低薪啊 是事實 你再強 薪NT10萬 強到內地挖你去就給你RMB 10萬
是比啥 藍教比雞腿喔




台灣的富人所得稅比美國還高,都快是全世界最高了,最高稅率45%,現在下修到40%

哪裡不課富人稅了?

台灣的問題出在投資環境不好,環團阻擋各種形式的外資在台灣設廠,政府也放任環團,這樣也沒什麼不好,就低薪過日子吧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