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A wrote:
那時候考量的點是
1.這張學歷兩年之後拿到,對我來說有沒有意義。
心理?
就業?
社會?
2.有意義之後,我願意付出多少。
時間?
金錢?
3.我如何確保我有兩年穩定的收入讓我念書。
留在現職?
找在地新工作?
最後我的選擇是,為了心理的爽度跟畢業之後就業的利益,時間跟金錢都願意付出兩年,而且留在現職確定我可以穩定收入兩年。
然後,念在專對我有點像是投資
我覺得RDA說得很實在,這些的確是樓主需要好好思考的部分。
如果打算去唸在職專班,「工作穩定」是很重要的一個考量,沒有穩定的工作,你這個在職專班是念不下去的。
獨孤小浪 wrote:
小弟確實很想換工作,也希望找一個不錯的工作,但是也確實符合RDA前輩
所說,唸出來的的效益與時間路程是否自己能克服!
我認為,已經工作多年後才去念在職專班並不是很好的投資,我指的是「投資文憑來換好工作」這個角度;畢竟你也已經工作多年(我們年齡差不多),拿這個文憑對找工作的幫助並不大;有幾年工作經驗後人家比較看重你的專業能力,學歷是其次。
但是,如果你看重的是「學到東西」,我覺得還是可以去拼一下;學學做研究的方法、看看理論有多深、擴展自己的視野,反正充實自己總不會有壞處。還可以偶爾吃吃小木屋鬆餅

oxox wrote:
但本來就是念興趣&消磨時間的,雖然很累,但所有課程中自己覺得就這收穫最大,所以不後悔。
我念的在職專班就是在新竹大學路那一間,學分早已經修完,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因為某些原因論文還沒有完成,所以還沒畢業(老師我對不起您~

我總是喜歡說自己去唸在職專班是為了「自我實現」,由於我是國立後段大學畢業,所以想去看一下前幾名的學校到底有多厲害,還想偶而在學校閒逛假裝自己很會唸書

費用(2年):
學雜費每學期14000多,至少4學期 = 接近60000
學分費每學分6000,30學分(論文6+課程24) = 180000
校內停車證1年2000(建議要辦,比較方便)= 4000
通勤:
平均每學期/每週會有2門課(週一至週五晚上),還有兩學期的專題研討(週六白天),所以你每週至少要跑兩、三趟,持續2年。
時間:
前面有說了,時間花費一定不會太少的…
才知看起來似乎都是一個樣的論文
竟然有天與地的差別
若只是想洗個學歷
請找很好過關的指導教授
文獻國內就可
然後做做問卷調查或訪談類或大學專題等級論文就可輕鬆畢業了

缺點是當有人問到你論文的細節時
就知有幾兩重了

我是91年進去唸,93年畢業,那時台灣唸EMBA的人還不算多,我是第三屆,錄取率只有6%多一點,因我在金融業IT部門工作,所以在選擇校系及我上下班時間的可控性上,最後是選擇輔大IM(同時也有考上中原,最後就是因為距離太遠而放棄,你被主考官問的距離太遠有沒有可能來讀的問題,我也被問過)
唸書時,己有二個小孩,工作地點在台北,是真的很辛苦,上班/上課,下課回家顧小孩睡覺,等有自己的時間都己是11點多了,在寫論文的時候更慘,一天只睡4個小時不到(那時不用上課,但公司在合併,工作量超大,回家寫論文真的快沒有體力了),而我的論文又是那種台灣都還沒什麼人寫的領域,又是寫模型的,指導教授說看好我的潛力,指定要投研討期刋的,痛苦到不行,但最後還是順利二年畢業了.
唸書時根本不敢想換工作的事情,但老闆知道我在唸,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事就放我早點走,真的工作太忙無法準時到,那就是請假了,倒是畢業後,我班上同2/3都換工作了,也都越換越好,人脈和學歷都有加分作用(在民國93年前後,EMBA可能還有點用)
最後,唸EMBA 恆心及毅力缺一不可,時間是自己找出來的,至於投資的錢,再賺就有了,太計較錢,那就不用唸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