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代的台灣年輕人已經是台灣有史以來在未成年時接受最多投資的一代! 在他出社會後要投資他? 我們還得繼續投資到他死嗎?
今天年輕人面臨高於過往的壓力不是來自於上一代搞砸, 是來自於全球化, 來自於資訊的快速流通. 容易獲取的資訊, 是兩刃刀, 可傷人也可傷自己, 像水一樣, 可載舟也可覆舟. 靠著快速累積流通的資訊跟知識, 各種技術發展極度快速, 當所有人都用跑百米速度在前進, 你如何像過往安安逸逸沒壓力的前進?
一堆年輕人老自認自己是有史以來能力最好的一代, 說穿也不過是"靠勢", 靠網路資訊獲取容易的勢, 當把他們的網路剝取, 就會發現他們的無知, 沒了網路後他們其實啥都不會. 一堆年輕人, 滿口網路上拷貝來的專有名詞, 真去細問名詞的含意, 聽到的不過是常見網路上流通是是而非的解釋拷貝版, 他們就像網路應聲蟲.
當資訊獲取太容易, 學習這事就像日月潭的光觀業者, 被大陸客寵壞, 失去謀生技能, 沒有創造能力, 所有簡單的解決方法, 網路上都隨手可得, 根本不須自己去思考推理跟嘗試. 這造成年輕一代的能力出現嚴重的M型化, 懂得篩檢網路資訊, 思考運用的年輕人進步得更快, 而只會撿網路現成資訊使用的能力更差, 而那些只會在網路上消磨時間的根本就是吸鴉片的東亞病夫. 在這種狀況下, 財富如何不成M型分配?
人的資質其實是絕大多數天生注定的, 不是投資就有效(不然那些名校為何要搶好學生? 他們真厲害該是把庸才教成天才才是!). 要維持社會穩定, 是得想出一個方法讓天才跟庸才都有它的定位, 而不是騙庸才有個奇怪的方法可以讓他變成天才, 來獲取絕大多數庸才的支持, 好奪權.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