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台灣薪水減半

什麼叫小白領,不用臆測我是什麼職位
我在談孩子教育和職業發展的事情,誰和你討論養老問題
做HR哪一個職位,讓你有一種看穿別人的自信是哪來的?





獅甲大獎 wrote:
以本人2010年在上海外企總部擔任HR時的經驗看來,
年薪30萬的本地人才,大約就只是個部門經理職,
再加上大陸每年加薪8-10%的現況,2016年的年薪30萬恐怕還不是個部門經理吧?!
說穿了就是個小白領,那還是別想著來台灣這鄉下地方養老,
好好繼續留在北京打拚比較實際...
看來你翻閱過我的文字記錄,知道我在B牌工作,
相同職位在台北B牌,台北的經理,拿這邊低一檔的薪水
這邊年度加薪10%,台北3%
這也是我說的機會少薪水少的另一個原因



YKK104 wrote:
你到別的國家難道就...(恕刪)

YKK104 wrote:
你到別的國家難道就不...(恕刪)

otto1826 wrote:
75萬台幣年薪,在...(恕刪)

otto1826 wrote:
75萬台幣年薪,在台...(恕刪)



謝謝您中肯實際的討論
去台灣上國小,是蛋堡爸爸的希望,
希望他有台灣文化的影響,
希望他對台灣的情感不僅僅是假期遊覽,
希望他和奶奶和家人建立親密關係,
說到底,不是為了學校,
而是蛋堡爸爸對蛋堡的身份歸屬的思量,
希望小朋友也象他一樣愛台灣,
我理解他,
所以支持他的想法,
這對我們是沒有必要的選擇,
但挺有意義。

otto1826 wrote:
再多寫一點...我...(恕刪)



目前貨真價實的國際學校確實在北京比較多,
有一些同樣招收中國國籍的孩子,
教育實行兩軌制,國內國外兩套教材都要學,
所以在北京的國際學校從小學的學費在全國是最高的,
每一所從教學內容到學校風氣都有一些不同,
正好我先生這幾年和國際學校一直打交道,
多少是了解一點。
國際視野是有的,英文也都是第二母語一樣厲害~

getbetterandbetter wrote:
我常在思考,國小畢...(恕刪)


您說的和我的想法是一樣的,
如果為了孩子更有競爭意識,
孩子留在北京是最好的,
當下考慮孩子未來去台灣上國小,
是爸爸希望孩子對台灣有情感,
兩邊都有生活印記,
本來他身上就流淌著一半台灣的血液,一半大陸的血液。
公司裡有幾個大陸嫁來台灣並且來台工作, 工作能力都很強, 都說如果不是為了小孩的教育就不會來台灣工作了, 原因大概是:
1. 台灣公司普遍不重視女性員工, 例如: 同樣都是業務經理, 男生薪資就比女生高一檔, 女生也是要去應酬喝酒的...
2. 台灣不承認多數大陸學歷加上台灣身分取得不易, 這兩點就很難找到好工作, 除非有人脈介紹
3. 調薪沒有大陸高

如果考慮只來台灣, 小孩的教育跟職業生涯只能選一個了....
猫的典礼 wrote:
什麼叫小白領,不用臆測我是什麼職位
我在談孩子教育和職業發展的事情,誰和你討論養老問題
做HR哪一個職位,讓你有一種看穿別人的自信是哪來的?(恕刪)


個人的認為。如果你還願意在中國發展五到十年,就目前的狀況來看,十年後你也不會想回來
因為台灣的建設跟人的涵養都會不如北上廣。。。人的涵養是用錢+時間累積出來的
所以理論上在中國你的發展會比較好

至於小朋友,我個人以前的想法(我己離職選擇回台發展)如果還呆在中國,會選擇把小朋友丟在台灣教育到高中。再讓他去選擇呆中國或台灣(暑假可以讓他到中國生活)
因為在台灣其實成績可以的話,如果小朋友對中國有興趣的話,還是可以用分數去申請讀中國的學校,
如果沒有就呆台灣,依照中國的薪水,你要把小朋友送出國也不會很難。。
所以留在北京是較好的選擇。

另外一個我認為在台灣受教育的好處是,台灣人其實相對謙遜(不管是自卑還是小島民心態或其它理由)但中國人我很少看到謙遜的,但謙遜是一個養德的很好方式,就好像富二代很難理解一般人的生活,所以會炫富。。

另外我覺得你也沒必要戰別人,個人覺得他說的蠻中肯的,當然有可能他說的小白領激到了你,但事實上,在這個人民幣當台幣發薪水的時代,台灣人在中國的薪水,其實就只能算小白領,坐辦公室的很多也就落在1-5萬人民幣間,要不是早點過去的話,很多人根本連房子都買不起,收入真的還不如大陸本地人,我認識的本地坐辦公室的很多都落在2-5萬,確實沒什麼差異,當多數人同一個工作都這個薪水,當然就是小白領,因為再上去就是金領什麼的。當然如果你是什麼辦公室總經理或是CEO,當我沒說。因為這種人都是8-1X 萬人民幣,不能用白領來稱。

台灣人在中國發展,主要還是受限拼勁跟狠勁,而且大陸人會互相拉,台灣人互相拉的機會很少,內鬥倒是很多。

不過我覺得看你的感覺,其實我可能回答錯了,你應該是大陸人?
如果是大陸人上面不適用你,呆在北京就好,北京上海戶口都很優,不必要去搶什麼學不學區,重點在於自己投入的心力才是真的,沒必要來被排擠。如果你兒女是有台灣籍,那我上面說的兒女教育部份是可以參考的。

==========
提外話,其實個人覺得,最好出去的人到40-45以後就真的別回來了。

1.很多人只在用台灣的健保,雖然有交,但就跟那種雙重國籍的人一樣。。是應該被砲的.
2.賺這麼多錢的人回台灣養老,因為有本事付錢,所以整體來說,養老成本(送養老院或老人醫療等)會提升,會造成在一直認真在這塊土地打拼的老人反而得不到好處。(房價會高,也許這也是個原因。。。),中國真那麼差,也呆下去了,中國的東西你們也負擔的起,但別回來影響別人,不然台灣會真的是個老人島。
3.很多人看了中國的發展,就失去了自我信仰,各種賣台罵台,可是台灣真的那麼爛嗎?那請摸摸良心,為什麼要回來生活/消費。。。
雖然兩岸關係和緩,但別忘了紅黨一向是台面上一套,抬面下一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在中國的媒體是看不到第二句的

doremicheng wrote:
公司里有幾個大陸嫁...(恕刪)



嗯 這也是我目前了解到的
政府從制度制定上就給大陸人就業的機會很少
導致大部分依親去台灣的人沒有就業機會


看版上大家總說台灣年輕人來大陸工作很多
那是因為內地對外來工作的人,無論來自哪個國家,都是歡迎和尊重的,
所以內地的年輕人在工作上學習的機會也多,
反觀台灣,有工作就很不錯了,大部分可能就在家待著,打打零工這樣,
我可以把這段時間用於學習和考試,
更有意義一些。
aaaomc wrote:
這個假設有點怪
很多機工具廠在二岸都是有廠的
很少同時在二地生產同一個MODEL
就算有價格也是不一樣的
正常的情況是二地生產不同的MODEL 

FTA、PPT什麼的,本質並不是貿易協定???
是藉由成本與貿易掌控經濟市場,進而掌控其他東西???



這個假設自然不適用同一間公司自己打自己…請用消費者的視角來看。
我重新敘述一下,
假設兩個不同公司生產同樣的東西,這個東西的功能跟生產成本都一樣,消費者會選擇便宜的還是貴的?
雖然老闆賺錢不一定會給員工加薪,但是老闆不賺錢,加不了薪就只是小事了。

上面說的就是貿易協定的功用,關稅意味者額外成本,成本比別人高一份,利潤就少一份,要嘛調高售價,要嘛減少利潤,要不只能從其他地方下手。
而且現在大陸的貨幣還不符合他在國際上應有的價值,低的很過頭,但是他有內需跟內部供給可以支撐,台灣沒有。

貿易協定的本質是[排他性],沒辦法加入意味著你的成本比人高一點,跟其他國家的貿易收入就少一點,現在國際經濟發展偏向仰賴國際貿易,不能加入,台灣的經濟發展就比別人慢一點。
由於主導國能夠左右加入的國家以及交易的商品,延伸出來便等於實際拿到一部份掌控對方經濟市場及政治的狀況(或者應該說這才是目的)。
也許提出實例會更明顯,想想當年台灣為什麼不能拒絕美牛?台灣當然可以拒絕啊,但是拒絕之後,其他東西呢?福島的食品呢?

猫的典礼 wrote:
昨天和一位台灣朋友...(恕刪)


好在你老公不是非洲人,不然你會哭死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