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人就是喜歡斷章取義,
Uber不合法,滴滴打車在大陸也不合法,
大家要的安全服務好的小黃,
現在台灣大,不也是有叫車APP...
用法不就跟Uber一樣??
有差的只是APP的完整度...
還有人說法律跟不上時代??
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最剛開始的計程車出租業,不也是,
從業餘的兼差發展起來,跟現在Uber的發展不是一樣,
從人力車、馬車、機車、汽車...
這個行業發展了上百年,發生了無數問題,
終於各國都有"類似"的出租車管理模式跟辦法...
人類經過上百年的教訓跟經驗,才找出"比較洽當"的管理模式,
結果因為新的工具、新的平台,就說法律跟不上時代.....



今天Uber只要有計程車行的執照,管那些加盟車是職業還是業餘,
通通都是"靠行",一切按政府規定,這樣有甚麼問題??
路上不也是有一堆掛計程車牌的"自家用車",
Uber可以是一個超好的計程車品牌,
台灣大也可以是另外一個Uber,不是嗎??
bbctank wrote:
路上不也是有一堆掛計程車牌的"自家用車",
Uber可以是一個超好的計程車品牌,
台灣大也可以是另外一個Uber,不是嗎??
你不這樣笑掉別人大牙是會怎樣嗎?
"台灣大也可以是另外一個Uber"這種話你也掰得出來?

"共享經濟"先去google科普一下再來發言好嗎?
用過滴滴的人都知道,
滴滴平台的各種選項早就把出租車納入為選擇的一環,
出行者可以選擇出租車作為出行的選擇,
但是平台提供出行者其他多項"共享經濟"的選擇,
有一台車要從A地到B地,
在落伍的古早時代,
除了駕駛其他空位空在那裡,
這是非常沒效率而且不環保的,
拜現在網路時代之賜,
有滴滴這樣的平台,
同樣一趟車程,
可以充分利用車上空間,
滿足更多人的乘車需求,
這樣的先進模式,
就是有既得利益者為了一己之私而大力抗拒,
台灣政府又是出了名的是財團與資方的看門狗,
整件事情不就是看門狗掰出稅和安全的道具來維護既得利益團體嗎?
Uber到底是逃你多少稅了啦?
奇怪了,
台灣有大把的逃漏稅每天都在發生, 更不用說那些大戶和大財團的逃漏稅,
怎麼就沒見你政府這麼重視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