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幸我就剛好是那屆入學
那時國中畢業不是很想讀書
我比較偏好動手做東西
我成績可以上一些比較後段公立高中
但我選填大安高工跟海山高工汽車科
大安高工差一點點就上
所以就上了海山高工
入學之後
我們班導師講說我們這屆開始是新課綱
有新加入以前學長沒上過的課程
很多有可能會變成考科
後來實際上確定是否會考
已經是高二下學期的事
過去汽車科學生的專業科目考科
是汽車學(3、4本的樣子)、汽車實習、應用力學
95暫綱之後
改成叫做動力機械群
因為跟重機械修護科、飛機修護科、農機修護課合併一起考
但是汽車科學生是佔8成左右
考科變成動力機械概論、引擎原理與實習、電工概論與實習、電子概論與實習、應用力學
聽我們老師講說是雲科大的教授主導亂改
反而要汽車科去配和那些少數人改考科
所以本來很多汽車實習都被改成動力機械概論、電工、電子、液氣壓(本來一度列入考科)
這樣改下去的結果
逼著汽車科老師去教他們略懂、不擅長的科目
到了高二之後老師有做過調查
很多同學要升學繼續讀
所以有些實習課就開放給同學看書
但還是保留給要做實習的人繼續做
到了高三只剩4人繼續上實習課(包括我)
那時候人少反而我們學到更多東西
有時就直接叫其他老師車開進來給我們做保養
所以我們幾個比起那些假讀書的同學
真正有實做能力
到了統測當然我沒甚麼看書
所以考的當然沒很好
我只有國文、英文比較高
其他分數都偏低
不過因為新考科難度不高
有些同學考得還不錯
我最後就上了台北城市科技大學機械系車輛組(那時還叫做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
進去讀之後
我也是比較偏重於實做課程
參加過學校一些去車廠、工廠實習活動
學校課程工程數學、力學課程我都低空飛過
我那時候開始學了微處理機(用組合語言寫)
再加上畢業專題是針對Colt Plus上那顆引擎去溝通讀資料
雖然沒有做完
專題報告變成我拿去推甄淡江大學機電所的一大加分
那時候的發文(點我去看)
不過進去讀了之後就有點痛苦
因為數學底子差
所以老師他做的題目很廣泛
FEM、振動、材料、視障輔具都有做
給我的題目是純寫程式
是已經做好成品app在那邊(沒告訴我用甚麼工具開發,只簡單講原理)
我的目標就是仿製出一樣功能app就能畢業
要先在Visual Studio和OpenCV開發
再想辦法移植到Android上執行
後來我是有想辦法移植成功
Android手機效能有限
時測結果要等很久
不過老師覺得這樣已經磨練夠了
而且內容也足夠拿來寫論文
就給了我學長做的那個app 片段跟遠端連線的code來給我完成論文
我老師肯給我最後關鍵
雖然我是讀技職程度比較差
但於該學的都有學到
做事情也比起其他同學、學長積極
就準時讓我兩年畢業走人
現在我是在服替代役
不過我還是沒有荒廢掉過去讀汽車科所學
我的機車絕大多數保養都是我自己動手
除了少數要用氣動工具的除外
我家的汽車絕大多數能動手的範圍
像是換電瓶(不斷電)、冷氣濾網、大燈燈泡
也是我自己做
過去技職都是讓學生學以致用
馬上可以應付職場
現在被那些主導教改的大教授們亂搞之後
已經是四不像
看看未來執政者是否有魄力導正這股歪風
技職抬頭後,到反而時候變成師傅級工人滿街跑
拉低技師工資行情,現在技職行情能被拉高,不也是拜廣設大學造成缺工所致嗎
到時候師傅一多競爭激烈,老闆就可以合理拉低工作人員薪資,反正工人多你不做還有一堆人搶著做
老一輩的就反過來開始靠夭說,年輕人書不好好念跑來做工打壞行情
台灣薪資問題是學校教的不符合職場所需,普遍公司要的也不是創新高技術人才
而是中低技能高工時的大量人力,他獲利的方法就是拉低薪資提高工時
高風險高技術高利潤的業務,很多工小企業根本不想碰
產業型態不升級,基層再強也沒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