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已解決

bernachom wrote:
怎麼可能照成本賣,照成本賣是要賺什麼,乾脆說藥都用送的,做公益好了...(恕刪)




不要懷疑 其實各行各業都差不多
大間的一次可以大量進貨
壓低成本擠出利潤出來
有的時候甚至小店跟廠商的批貨價
還比大賣場架上賣的還貴不誇張
品牌店例如康是美 屈臣氏
甚至廠商還會拿著鈔票去跟她們談上架合作
小店其實還是只能靠自身專業撐下去
應該是以前太好做
回歸正常之後就覺得難做

rtyu630823 wrote:
這幾年藥局越來越難...(恕刪)
vickyen151 wrote:
不要懷疑 其實各行各業都差不多
大間的一次可以大量進貨
壓低成本擠出利潤出來
有的時候甚至小店跟廠商的批貨價
還比大賣場架上賣的還貴不誇張
品牌店例如康是美 屈臣氏
甚至廠商還會拿著鈔票去跟她們談上架合作
小店其實還是只能靠自身專業撐下去


說得沒錯, 就是量的問題.

台北三重某間建字頭的連鎖店, 台北店外場應該不超過二十坪吧, 店員五六個一字排開, 結果買藥還要排隊. 聽說老闆的小孩讀書時, 讀到哪間老闆一定是家長會長. 五六個店員也不是都自己僱的, 有三四個是廠商提供的, 這樣客人來買藥才可以拗客人買自家的藥. 收錢收現金, 貨款開180天期票, 可樂著呢, 怎麼會不好做呢

就像傳統柑仔店被連鎖超商掃地出門. 小藥局不想想辦法, 柑仔店的前例就在那兒囉.

0911739 wrote:
國外的藥局只賣藥 ...(恕刪)

你好,台灣拿藥並非不需要處方簽喔

那些不須處方簽的藥叫成藥、指示藥

相信GOOGLE相關名詞你會知道藥其實有所分別,這我就不多加贅述了

台灣處方藥需要處方才能給與這看起來沒什麼問題

只是跟國外不同在於單雙軌制,台灣只能說是半殘不健全的制度而已

有興趣都可以上網找找資料,會發現台灣健保黑洞真的只掌握在少數既得利益下的人而已

在台灣健保制度下~任何醫療人員都很悲哀的!

包括醫師在內~只不過醫師獲得報酬比較高~但是風險更高

所以為何一堆醫師願意進入醫美市場.紛爭少~又好賺!

自己想活路囉~又不是只有藥局這個選項~

如果這樣就難做的話~叫我們這些醫檢+護理情何以堪??!
我是相信會有成本價銷售的情形,藥局競爭太嚴重.

不過,藥局的推薦用藥會被質疑是其來有自.
有一次我去一家連鎖藥局買冰敷袋,店家硬要塞給我冰熱兩用袋.
魯了很久,我決定去別家時,店家才悻悻然拿出冰敷袋.
要不是家裡急著用,懶得跟他囉嗦.
真的好難做
我親戚只夠花三千萬蓋一棟別墅

wen00188 wrote:
你好,台灣拿藥並非...(恕刪)

願聽其聞^_^

不知版友可否分享

謝謝

另請問一下 小時候住鄉下 我們身體不舒服時 父母有時候會到藥局請藥師配藥
藥師轉個身包一包藥後 通常都會包出一堆膠囊
請問這些要都是"指示藥"嗎
那這些藥和處方藥 效果會差在哪邊
這個真的疑惑了我很久
你好,我擷取一些法條供你參考,keyword再特別幫你注明一下
藥事法
第 8 條
本法所稱製劑,係指以原料藥經加工調製,製成一定劑型及劑量之藥品。
製劑分為醫師處方藥品、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成藥固有成方製劑

前項之成藥及固有成方製劑管理辦法,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定之。
第 9 條
本法所稱成藥,係指原料藥經加工調製,不用其原名稱,其摻入之麻醉藥
品、毒劇藥品,不超過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所規定之限量,作用緩和,無積
蓄性,耐久儲存,使用簡便,並明示其效能、用量、用法,標明成藥許可
證字號,其使用不待醫師指示,即供治療疾病之用者

第 50 條
須由醫師處方之藥品,非經醫師處方,不得調劑供應。但左列各款情形不
在此限:

一 同業藥商之批發、販賣。
二 醫院、診所及機關、團體、學校之醫療機構或檢驗及學術研究機構之
購買。
依中華藥典、國民處方選輯處方之調劑。
前項須經醫師處方之藥品,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就中、西藥品分別定之。
第 51 條
西藥販賣業者,不得兼售中藥;中藥販賣業者,不得兼售西藥。但成藥不
在此限。
第 52 條
藥品販賣業者,不得兼售農藥、動物用藥品或其他毒性化學物質。

而你所指的請藥師幫忙調配的膠囊,大概就是第50條第三項的規範,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再提問喔^^
rtyu630823 wrote:
這幾年藥局越來越難做...(恕刪)
不會吧,訂價貴參參,貨比三家,必有低價。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