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現在的資工跟資管差別?

差異主要看學校系上的方向。大家提供的都屬一般認知上差異。
但是坦白講都一樣。

首先你要有自己的目標,再來對這個方向去專研。
兩個科系很多科目會重疊,但上課的東西都不到企業要用的程度。
要會要學要自己去挖,然後就是實習,IT有經驗比較有機會。如果是寫程式當然是有作品最好
bobbycomboy wrote:
驅動程式電子電機的大概摸一摸就會了.


您又知道我是寫哪種驅動? 電子電機摸一摸就一定會?

我找過新人是國立科大畢業還念了了中山電機所, 到職一個月連普通程式半行都寫不出來, 我可不敢讓他去看驅動程式, 一個半月後叫他走人.

我是寫windows/linux/Mac這類OS的裝置驅動程式, 這個沒有說哪個科系比較適合, 我的同事啥科系都有, 但您要說電子電機摸一摸都一定會, 也太小看這難度了. 就算資工出身, 也不見的人人會寫code. 會不會寫code跟天份比較有關, 跟念哪個科系比較無關. 我看過一堆化工機械畢業程式寫的很好, 也見過更多不會寫code的資工電子電機畢業生.

念資工, 學校幾乎沒在教你寫程式, 老師都只是負責出作業, 上課都是理論性的東西. 出來工作用到的程式語言, 很多在學校時期根本就還沒問世. 程式語言,基本上都是要不斷自學, 隨著產業變化跟進的.

如果這東西隨便電子電機摸一摸就會,二十多年前,我們整個部門都國立電子電機所學歷的,這工作是輪不到我來作。那個年代,這是找敢死隊的缺,我是不明就理丟了履歷,誤打誤撞進去的。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首先先感謝分享自身經歷以及故事的大大們
沒想到會引起這麼大的回應
由於我本身當初選錯科也沒有轉科
導致我這個類別只能選擇資工或者資管
我自己最大的興趣偏向於影像剪接、特效製作等等
目前自己還在入門學習AE、Motion這兩項軟體
目前是確定讀大1完才能轉系(視傳或者是數媒)
資管及資工他們的課程表我有去看
由於自身分數不高所以我的目標可能是上景文科大
感覺景文資工偏向於寫軟體上面
資管的話就如同上面的留言甚麼都要學
我的理想路是想當一個設計者、或者是攝影師、特效製作師等等
我這禮拜就要填學校了 感謝大家給予的回應及分享
我終生受益
DannyHwang wrote:
windows/linux/Mac這類OS的裝置驅動程式, ...(恕刪)


這需要花點時間去研究,讀甚麼科系都一樣,都要深入摸

做SYSTEM的軟體就是如此,一顆ARM SYSTEM剛開發出來就是選一套平臺在上面寫驅動程式,這東西就是摸一摸,摸熟就是你的.
不用迷信甚麼公立大學的碩士,沒做過沒概念就需要從頭學,培育這種人很累人,如你說的中山碩士那位根本沒摸過,這至少要花幾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養成.

我看過一個明新科大的電子學士,一顆ARM,使用linux直接搞出一套完整的程式,工作兩年左右就幹到上市公司的課長,而且還只是個大學畢業生,一個從高職就跟著老師寫linux驅動程式的明新科大的電子學士.

也看過一位輔大資工碩士,碩士兩年專玩一個有ARM的 ETHERNET 使用linux 寫驅動程式連聯接多重界面,如RS232,CAN350,USB等.
兩年畢業後在X華工業電腦公司,起薪直接給58K

以上兩個案例都是在2006年左右的事

這些可都不是甚麼國立大學碩士,迷信的公立學校的結果就是不斷找人跟換人,你的說法只讓我懷疑你的找人與用人的能力是大有問題.

太多迷失的人,根本不適合幹主管.
bobbycomboy wrote:
如你說的中山碩士那位根本沒摸過,這至少要花幾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養成.


那位先生是連簡單的sort都寫不出來, 很令我訝異, 完全無法想像! 所以放棄他後, 我就相信這種東西是要點天份的. 那時我是建議他趁早找別的領域的工作. 差不多的工作, 當年我老闆也沒有給我幾年啊! 也沒人教, 因為根本就沒人會. 我工作半年後就被要求開始出去跑客戶, 到美國出差, 參加研討會等...

早期在找人, 是很少碰到地雷, 以前面試人差不多都是在聊天看個性合不合的來而已. 可是當普設大學科大後, 到處是雷區. 開始面試時會去考面試人員智力測驗(結果是很嚇人的)跟程式寫作, 以及出一些實務會碰到的問題, 看他排除問題的能力. 但是我發覺, 通常好像描述完工作內容, 大概三分之二的面試者自己會打退堂鼓. 另外一些在試用期頭半個月, 只給他看些基本資料時, 就自己遞辭呈.

bobbycomboy wrote:
做SYSTEM的軟體就是如此,一顆ARM SYSTEM剛開發出來就是選一套平臺在上面寫驅動程式,這東西就是摸一摸,摸熟就是你的.


我們是design house, 所以工作所需要的技巧跟內容跟你想的不太一樣. 在開發裝置驅動程式的同時, 是還要順便驗證IC跟相關的硬體與周邊的, 這是混合非常多不確定在裡面. 這些工作在現在作起來是比以前相對容易得多, 在二十年前, 那時是沒網際網路可以查詢討論, 也沒有啥ICE之類的工具程式, 連工作使用的電腦本身都不太穩定可靠. 唯一的軟體資料就微軟DDK裡面寫的一團亂的範例, 過半都還是組合語言寫的. 以前我們差不多是拿邏輯分析儀跟示波器在當ICE用.

早期我們也開發自己的MCU/DSP, 除了驗證MCU/DSP, 以前也得寫MCU/DSP的assembler/linker, 還有給客戶開發產品的ICE工具程式. 為了逆向工程, 分析別人產品, 甚至連反組譯程式都寫過. 這些大部分都是我工作第一年就作的.

現在都是標準化的東西, 要驗證硬體, 就把現成已經work的軟體搬上去執行, 看結果! 比以前容易得多. 就算寫裝置驅動程式, 也不像以前幾乎得由無到有, 大部分都有差不多現成的code, 針對硬體差異部分去修改就可以完成, 難度也不高.

bobbycomboy wrote:
這些可都不是甚麼國立大學碩士,迷信的公立學校的結果就是不斷找人跟換人,你的說法只讓我懷疑你的找人與用人的能力是大有問題.


我算EQ還可以, 看到你這樣說, 我也不太想生氣. 您在這邊也算是名人, 會有啥言論出現是不會給人太意外.

個人只是提些經驗來給人參考, 並不是要來比輸贏, 您有你的經驗, 我有我的, 每個人際遇不太一樣. 我提我的經驗只是要提供不同的經驗, 不是為了要去指正你.

另外我是建議你, 不要用片段的資訊就很快的下結論, 此時我還頗認同其他網友說你的文字裡解能力有問題. 您對很多事情判斷太過武斷草率, 這點不太好. 從我的描述, 我根本沒說我只要用公立大學的, 實際上我是國立私立普大科大的都用, 我連科系都不太挑. 舉那位先生為例, 就是要說明不要迷信公立一定好, 也不要迷信科大就會實作. 還有像你說驅動只要電子電機摸一摸就會, 那都是你自己去揣測別人講的驅動是你想的那種驅動. 還有那位半行code也寫不出的先生, 我可沒說要他去寫裝置驅動程式, 不要自己亂關聯. 我自己曾作過啥類型的工作, 跟我現在找來的人要做哪樣工作, 是沒有必然關係. 你有不少奇怪的想法, 全是你自己幻想出來的, 別人的原意都不是那樣. 你非常敏感, 防衛心態也太重, 甚至可說是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不要急著批評他人有迷思, 先搞好自己的邏輯能力吧!邏輯不好,思慮不周,可是連當基本工程師都失格。

還有像你這樣動不動就有人身攻擊的衝動, 你有辦法跟人專注在討論議題本身, 不歪樓嗎?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其實寫程式也可以做這些東西( 特效製作/影像處理)
只是這些是偏向2D.很多只是多重次過瀘器.
現在比較較流行影像識別/2D-轉3D建模 ..像OPENCV之類
(其實好像也是10幾年前就一堆人在搞)

寫程式很簡單也很難...
基本上就是1萬小時精通 10萬小時專精

在台灣資工比較吃香.因為代工市場比較大
而吃軟飯是吃不飽的.但也餓不死。 因為每個系統都有軟體商城
那天不想上班也是可以出來寫APP



DannyHwang wrote:
那位先生是連簡單的sort...(恕刪)


你的看法很棒

很有自己的想法,台灣從事os寫驅動的人才很有限,有些人因為機運很早就接觸也產生興趣,有些人是讀到碩士以上才開使接觸,各有各的優缺點.

但從事驅動軟體者的確要常接觸protocol這塊,也需要自己花很多的時間去瞭解,並且有興趣,個人只在剛出社會時用組語寫過一些系統,套到os上因為轉為管理職就很少接觸

寫軟體者有幾種特性的人

1.CODER--這種類型的人單純的只是為了工作、功課、任務而寫程式,雖然職務名稱叫做工程師,但是寫程式對他們來說只是獲取成績、金錢的工具,寫程式對他們來說枯燥無味,但為了生活,他們繼續產出他們的程式碼。他們喜歡簡單的任務,最好是一看到就知道要怎麼做,最好有別人的程式碼可以直接套用。而當他們的程式可以過關,他們就開心的回家睡覺去,連一秒都不想看到程式碼。

2.Hacker--這種類型的人並不是因為熱愛「程式」本身而開始寫程式,他們寫程式是為了要達成某些目的。這些人雖然不是天生的程式高手,但是很會用別人寫好的套件去兜出一些應用,當有一個好的點子時,他們第一件事不是去想:「我本身不是學這個的,我要怎麼樣才能找到別人來幫我做⋯⋯」他們會去找既有的資源架構,嘗試做出原型 (Prototype),有時候雖然做出來雖然有點破,但他們樂在其中,並且常常不眠不休的寫程式。

3.Architect--這類工程師喜歡程式本身,他們欣賞程式設計的架構、可擴充性、可被測試性。他們喜歡最新的科技,並且會主動的去接觸、試用它們。他們喜歡寫有架構、能夠被別人重複使用的套件 (Library)。他們樂於貢獻自己所知所學到這個世界,並且常常在想有沒有什麼最新科技、理論能夠套用到某個工具或服務上,讓這個服務更快、更大、更好。

http://www.inside.com.tw/2015/01/13/coder-hacker-and-architect
bobbycomboy wrote:
你的看法很棒
很有自...(恕刪)


我想,引用別人文章之前要講出處,

不然會被當抄襲。

三種工程師

Josh_GTR wrote:
我是即將要進入科大...(恕刪)


景文資管是商學院

景文資工是電資學院,兩者所學差很多,自己好好考慮,是兩個完全不同領域的東西。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