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了。。。中國現在到處都在提互聯網思維 這值得不僅僅是互聯網公司 而是互聯網金融 互聯網房地產了。。傳統產業必須向互聯網模式靠攏 否則就是被淘汰的命運。。 不要以為聯網了就是互聯網思維。。還在討論產品。。這個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 現在是快速響應用戶需求的時代了。。
前不久中國兩個打車app 短短一個月燒了十幾億RMB 免費讓用戶打車 用戶用這個app打車不但免費 還能賺錢。。這個在台灣想不到吧。。 現在是線上線下o2o的時代。。
台灣市場太小了 很多模式 思維 是台灣無法孕育甚至不了解的。。
最好 跟 最便宜
也相應著資本主義的兩種極端
買的起apple的 會買小米?
德國跟日本 歷久不衰不是沒原因的
工業技術跟品質 造就他們的國家競爭力
科技相應的工業 這是根本
對比大陸 一樣是兩種極端
台灣一直在跟大陸比便宜
利潤微薄才會去計較運費
一些大公司 都免運了
也難怪一個服冒 嚇成這樣
區區幾%利潤的差別 都要稿到要倒店了 我看你廠房關一關好了
這種體質差的公司 在大陸早被腰斬了
這種關稅特效藥能保多久
都全球化了 還想跟大陸產業鏈搞在一起
國家要強 請有點特色 強盛的東西
台灣人阿... 做製造業的老闆們 麻煩工業水準提高點
別只會代工 賺那種沒sense的錢
別只會抄人家的東西
不然你創業的錢拿去炒房不是很好
沒門檻 沒技術 高枕無憂不是?
KCLin0423 wrote:
有想過,不過問題的瓶頸在
如何讓計程車和乘客同時都願意裝願意使用?
這兩者如果不能同時普及,是沒用的
靠車行推? 有這 app 計程車對車行的依存度就大大減低了
車行怎會肯推?(恕刪)
先說一下這個叫車軟體(滴滴 / 快的 兩家)
這個app和你的銀行卡直接關聯
連上網路後輸入密碼即可付款
優惠返現也是直接存入
用這種方式使消費者熟悉並且習慣使用他們的支付平台
以後可能就會用在付車費以外的商業活動上
這是他們的目標
就我了解的部分解釋一下大陸計程車的生態
大部分的司機是沒有自己的車的
所以一定要靠行,然後和別人分一輛車,一個開早班一個開晚班
因此沒有依存度會下降的問題。
微信和支付寶為了要搶這個支付平台的市場
就主動去聯絡車行推銷自己的app
硬體部分(智慧型手機)免費提供
還幫你把軟體設定什麼全裝好
我遇過的司機年紀從30~60不等
沒有人不會用,對科技產品一點不排斥
這兩家的行銷策略咬得很緊
假設支付寶一開始的策略是每接一單司機可以返10元 (以下人民幣計價)顧客也可以返十元。
那麼隔天很可能就出現微信的戰略回應:顧客可以返11元
據說最高的時候有過返現15元的情形,也就是我可能搭一趟才花10元,返現15等於現賺5元。
當然每個app有接單限制,例如一天可以一個司機最多接20單之類的規定。
這個要常跟司機聊天才知道,我也不是很熟裡面的規則,也可能隔天就會變。
這個軟體會告知司機有幾個想叫車的顧客的位置,他們可以評估自己的狀況選擇客戶。
據我了解剛開始的那一個月,平均一個司機可以多拿3000人民幣/月
這兩家的商業戰爭開打後,我家的計程車費用大幅下降,而且搭車次數大幅增加

同時路上能觀察到"非尖峰時段空駛率"降低
好像是因為app在非尖峰時段給司機的返現比尖峰時段多(具體要問司機了XD)
以上是我個人經驗觀察到的現象,真的蠻有趣的
目前台灣市場可能不會面對這麼激烈的競爭,大家可能很難想像 XD
-------
剛好看到一則相關新聞貼過來
可能這個好康的補貼快要取消了

業內稱滴滴和快的準備停戰 用的顧客越來越少"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40411/12187107.html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