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服貿...會搶了你我的工作?


cfwu889 wrote:
樓上支持服貿的我尊重...(恕刪)



對,但你的論點也是一種推論,我無法說你錯,我甚至同意你大部份論點。可是鎖國以後呢?你要眼睜睜的假裝你隔壁沒有一個和你說同樣語言用同樣文字有近似文化背景的12億人口大市場嗎?
我認為除了正視中國以外,台灣沒有其他辦法,不簽服貿,中國照樣會用強硬的併購方式在國際市場收購你台灣企業,簽了以後只不過是給台商更多的靈活,中資來台灣我不認為以我們的仇中態度,他們會佔到甚麼便宜
apollo3296 wrote:
二,一家商店可以讓中國人移民

三,個人來台灣,立即享有台灣健保。四年後這 3 個中國人可以取得台灣國民身份證,享有投票權、被選舉權、及服公職的資格。同時,其中國配偶及直系血親可以來台灣依親(移民)。平均一個中國人可以有五個家人來台依親。


麻煩您翻一下中華民國移民相關法規,
告訴我哪一條法規說四年後可以有中華民國身分證。
沒看到前陣子有一個神父待了50年還拿不到中華民國國籍嗎?
中華民國國籍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好拿。

至於健保,
外籍人士來台工作享有健保還是要繳健保費的,
而且繳得比你我都多。
現在連外勞都有健保了,
對岸來的陸幹有健保很稀奇嗎?

由於您條列的其他項目都是由這兩項延伸出來的子虛烏有,
就原諒我不再多加贅述了。
這種不懂法律又不看電視的謠言還是不要到處跟人家講比較好,
這幾天看那些學生在新聞上宣揚已經笑掉我的大牙了。
繼續宣傳除了只會煽動學生之外,
我想不出價值在哪裡。

服貿其實也沒有那麼複雜,
那些反對者所說的對陸資開放的利多,
說穿了其實就是把陸資企業當成一般外商看待而已。
開放這種東西有那麼嚴重嗎?

對不起 我不懂服貿 也沒看過裡頭的條文....
健保的疑慮解決!

那可以請問 土地方面呢?
土地 房產 會被炒高嗎? 我自己都買不起房 ,也希望買房
現在的房價對我來說是高的,如果在高下去....我想我無法負擔

政府說服貿並不會搶了你我的工作

大家都可以想想
當初政府開放美牛也曾說過
開放後大家可以自由選擇吃或不吃
結果呢
事實上就是
政府只會說不切實際的話來欺騙人民
沒有完整的配套措施,也不會確實執行相關把關動作
反正肉都進來了
吃到最多上上新聞罷了
生米煮成熟飯,讓老百姓挨個幾天就會慢慢習慣了


就是政府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同樣的手法百玩不厭
前面不斷拍胸脯保證
等相關政策一執行
老百姓發現並不是這樣
想後悔都來不及了

若是國與國的關係~~沒有人會再意服貿。

但基於中共不停止其統一為目標的舉動,實在不得不小心其計算&後果。

soulpower1217 wrote:
對,但你的論點也是一...(恕刪)

我沒要鎖國,兩點解決服貿問題。
目前服貿原文可以保留。只要加兩點。

第一點。數量:每個行業限3(數字可討論)不要幾百幾千就好。台灣這麼小
一個行業不用幾百家公司吧!每家公司如果要置產。最多1個辦公大樓。可以用租的嘛!
第二點。時間:勞工在台灣工作一輩子也太辛苦了吧。不用無限期展延。
30年夠退休了吧。回大陸好好享受去。


加這兩點合情合理吧!
你說政府,阿六加不加。不加的就有鬼了。



魯拉拉拉 wrote:
如果因此還真的有陸企來台設點,那到也是不錯
說個最近的,像俏江南,他底下的是大陸員工還是台灣員工??????????????
政府應該跟社會大眾說清楚的...也不會落到現在這個地步
現在的情況,民進黨可高興的..剛好要選舉了......(恕刪)

有一則新聞報導內容提到『新店區巷弄的某老舊公寓門口,就掛上四張中資招牌、六家中國企業在此登記,行業範圍更是包山包海,有批發零售業、產品設計業、餐館業、家具零售業、資訊軟體服務業等;光是一條新店北新路的中資登記密度就很高,儼然成為中資的「開曼群島」。』
你去思考一下這種詭異的開店模式是為了什麼?!
給你一個提示,同一筆資金(20萬美金),政府若沒嚴格查核資金流向,
透過資金管制bug和人頭,有心人可以在同一地點無限迴圈複製很多很多虛擬的幽靈公司行號,
就如樓主知道的一家公司可申請3位中國人長期居留台灣(3年一簽,續簽無次數限制),
這一筆資金延伸出來的很多很多幽靈公司可申請來台長期居留的中國人可以變成幾位??!
絕對是超過「3」這個數字很多很多倍,
由此思考,你覺得網路上流傳的那張「4萬8移居台灣」的大陸海報有無可能成真?!..........

補充:點擊連結相關新聞
個人覺得較理性分析的一篇文章:

《服貿、遷移與勞動 》-台大社會系藍佩嘉老師
http://www.ptt.cc/bbs/Gossiping/M.1395465160.A.014.html

前面看到還有人在提身份證,那不是正確的。
不可置否,有心人士會利用漏洞來達到永久居留的目的~

大家都是為了臺灣好,但資訊錯誤,僵持不下只會害了臺灣... 希望早日有個圓滿的結局
人在美國多年
也在大陸出差過一段時間
對大陸人移民的情況略知一二
美國台灣各自的移民規定
大家網路上都看得到
就不多說
想說的是美國看到的情況
移民最重要的是三要件
一就是錢 二就是好的移民律師 三有耐心跟時間做移民監
但真正的重點是..........................
1.這些步驟走完九成的人可以順利拿到美國公民
2.在這些過程中 小孩如果在美國出生 直接就是美國人

台灣的規定老實說對想移民的人毫無誘因
1. 在大陸沒錢的人就別提移民了
2. 大陸中產階級一群人要拿20萬美金出來來台灣開公司
講真的 是很冒險的 因為沒有獲利的把握
一年要燒多少錢才能留在台灣 還要養一家老小
加上在台灣小孩出生也不能歸化台灣籍
待上一輩子也無法成為台灣人
很難有人想來
3. 大陸真正的有錢人現在都在美國香港新加坡排隊等移民
不會想來台灣的

唯一的可能就是阿共的陰謀
除非大陸政府花錢把人送過來開公司
不然有點頭腦的大陸人是不會過來的





服貿會搶了你我的工作 ?

個人認為要仔細思考整個台灣環境的來龍去脈。

如果是新興產業,是有可能增加工作機會,當然前提是中資企業願意在台灣投資先進產業,但機率很低,而且這種產業需要的都是專精的人才,對平凡大眾的我們而也根本上不了,所以這並不會搶了我們的工作,因為一般人也做不了。


但如果是成熟的服務業呢 ? 我想應該也不會。

原因是市場很成熟的話,其實大家只是在搶市占率的多寡,餅就這麼大,工作機會大致就這麼多。
中資企業的優勢當然是大規模型的企業資源,確實有很高的機會搶佔市占率,因此也絕對需要聘請當地人來工作;但有趣的地方就在於,中資企業聘請的勞工,其實就是中小企業消失裁員的勞工。
因為台灣市場的餅就這麼大,多少人力需求取決於市場的大小。在成熟的產業是很難增加總體聘僱人力,除非他有特殊目的。

ok ,所以回到主體,
會不會搶了你我工作 ? 我認為整體來說是不會,只是老闆有比較高機率變大陸人。
會不會提升你的薪水 ? 我認為整體來說是不會,因為在商言商,外商來台灣都是cost down的。


這也是為什麼中研院說服貿對台灣的 gdp 幫助是 0.03% 左右。當然服貿不是主要的目標,目標是其他的貨貿,也就是出口量;但是更有趣的是,這些貨物出口其實都是在中國生產製造、中國出貨的 (雖然他們掛在台灣的 gdp 下),這些產業會因業務量增加,需要更多的勞工,確實有可能找更多台勞過去中國工作,因此台灣工作機會還是持續外移,就算他們想增加新的研發人員,那也還是會在中國。所以台灣這方面對稅收的喪失還是會持續惡化,因為大部分勞工收入還是掛在中國端,台灣只是個人才提供者,並沒有辦法留住,這是規模型製造業的宿命,因為台灣再也不是以前的世界工廠了。

因此個人看法,台灣其實不要再想去做這種世界工廠代工的角色了,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
台灣應該是要走量小、課制化、技術性高、質精的產業,甚至是扶植各產業品牌的成立。
貿易上絕對有不需要講規模經濟衝量,但又一定要有的關鍵產業。也絕對有根本不怕關稅和平價品競爭的精品產業。

如德國的光學鏡頭、瑞士的鐘錶產業等

台灣需要的是培養下一代,有堅強的基礎知識和美學能力。所有的產品需要升級就需要這種年輕人,老一代做產品單看C/P值的產業不是不對,但現行產品需要更多的創意發想和包裝。這一直都是台灣中高階主管最缺少的一部分。





鈦瓷記憶 wrote:
大大應該很少看電視大...(恕刪)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