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公司是這樣的, 如果不是台骨的偽外商, 其實只有福利會有比較多的保障, 譬如說年假工時及保險等, 薪資倒未必領先同業(跟其他外商比較), 除非能擠身高層, 我是指真正能參與全球營運結果分紅的高層才會有高薪, 尤其我母公司在業界是領導品牌(但在台灣不是), 他們的態度是人求事高於事求人, 會願意在你身上投資, 可是薪資不見得優於其他業界的外商.
我在2008年進這家公司時算是備受倚重, 我幾乎參加了公司配合全球總部各項重要的Training以及Program, 而也不得不承認公司對我算是很照顧, 在許多Regional(在我公司就是亞太區)甚至是全球的活動裡都有讓我保持足夠的Exposure, 至少在過去的這段時間內, 我幾乎相信自己在公司裡的前途無量, 幾乎.
我自己心裡有數, 雖然台灣在母公司全球據點的表現算不錯, 但台灣已經被視為成熟而不具爆發力的市場, 所以即便營運一直有穩定的成長, 我們始終被當作理所當然, 不過我一直抱有自己有機會成為樣板的期望, 本來就是, 外商公司在台灣可未必有那種永續經營的想法, 不過要向當地的人力資源交心, 總是要放出一些甜頭給在地的地頭蛇吧.
我前公司雖然表現在亞洲各國算是前段班, 不過大家待過外商都知道, 台灣通常是under在香港(這最常見), 上海(這種是營運有涵蓋中國華南地區的為大宗)或新加坡(這種就是含東南亞的編制)之下, 台灣人要打進經營層經理人的機會要先在這裡攻下灘頭堡, 結果我發現我的上級單位(香港)的缺幾乎都是給外國人練兵累積資歷的跳板.
很遺憾的, 這裡的外國人是指血統純正一點的正宗歐美人士, 以及已經攻陷全球的印度人, 但不含中國人, 我母公司對中國人的評價顯然不高, 即便他們在中國這幾年賺入大把鈔票, 高階的經營團隊卻幾乎沒有中國人的身影, 甚至連中國本地開出來的高階缺也不太信任中國人就是.
這裡倒無意貶低對岸的中國人, 我母公司是道瓊成分股的巨人, 我不知道這是基於他們的愛國主義而是有其他考量, 基本上他們是會願意付高薪讓中國人替他們賺錢, 不過不會讓他們打進決策核心就是.
說回我自己吧, 經過幾次promotion被掠過之後, 我大概能夠理解大方向, 當我看到我的上級單位不斷地由學經歷更漂亮, 年紀更有優勢的歐美人士來過水時就大概有底了, 我其實不在公司的未來規劃內, 甚至連樣板的機會也越來越渺茫, 是以雖然我工作的CP值相較是高, 畢竟我也累積了11年的資歷, 工作的熟悉度勝出, 而自己信任的team也都已經就位, 我還是毅然決然地離職, 就是因為現在的年紀有些尷尬, 再不一搏再等個五年俟我過了50歲大關大概也沒機會了
現在我去了一家歐洲的同業公司, 規模是沒那大啦, 值得欣慰是實拿薪水比較多, 這次就是給自己設立目標了, 不再期望那種虛無飄渺的未來, 都這個年紀了, 還是入袋為安重要些, 當然我還是不死心要做到高階的位置, 不要說亞太地區的大頭, 好歹要到台灣據點的老大才能退休吧.
過年嘛, 總是要給自己一些奮鬥目標.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