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要找出新的成交機會,
另外說這行業能交朋友其實也有點誇張,頂多就是認識多一些業代包含自家與別家的這樣,
問問自己你買完車後跟業代還會有甚麼交流?
說不定有些業務連逢年過節也懶得傳簡訊了,怎麼當朋友
而且現今資訊真的是透明到有時候都覺得這些分享的人到底是不是就是業務阿
所以對於任何東西(配件也好,施工價格也好,原副廠的差異等等)的價格的變動要很敏銳之外
還要對車子的用語,作用,觀念很清楚,最好本身開車技術也要有一定程度,同時如果你自己已經有A家的車
那最好就去A家當業務,省得你開A家的車去客戶那客戶還會問你怎麼不是開自己家的車,很難解釋
甚麼?你沒有自己的車,如果你自己都沒有開車,
這樣是要怎麼說服你客戶的家人擁有一台車是年輕人做事業必備的東西?
而且平常你總會遇到比你還要懂車的客人,除非你是真的很熱愛汽車,一天花五六個鐘頭以上在看這些東西
不然,隨便一個車友總能把你問倒,然後對你的專業度有點打折
當然這個行業也是充滿歡樂的,尤其是鄉下地方,總有喝不完的酒,有些你要花錢,有些別人花錢
如果你愛喝酒,那就到鄉下地方當汽車業務就對了,每天都會心曠神怡
有些公司還有蠻大部分的火力是在貸款這部分,那當然就是要從中古車商下手囉
一樣,你可以藉此訓練你的酒量,如果你本身愛喝酒~恭喜你,這真是一個人世間最歡樂的工作不是?
不過在你真正當上業務後,你可能會發現,嘿,為什麼一台車能賺的這麼少?不要慌張,這是很正常的,
畢竟過去那些告訴你汽車業務很好賺的人應該沒幾個真的做過汽車業務吧?
就算有也是七八零年代的時候了,那時候猴子都會賣車阿~實在沒甚麼難度與挑戰
不過現在是2013,你得很正經的看待這個行業,尤其是你真的覺得你夠熱愛汽車的話
你可以先從,你能從哪裡賺到錢去思考,
不過有個壞消息:還記得嗎?我們前面提過現在資訊很透明!
當然這也不算一個壞消息,畢竟賣車是個永續經營的行業阿,大家都會說反正業代就是抓長補短,累積人脈阿
然後你又會發現跟你同期進來的戰友們一個一個退出這個戰場了
留下來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老屁股了,它們累積了足夠的經驗,也培養了超凡的人格
在面對那些拿著大刀進來營業所的客人,它們總能化險為夷,接著笑盈盈的簽下訂單
並且歡送這個讓她差點賠錢的傢伙出營業所並說聲再連絡喔~揪咪揪咪~

而事實上,他們已經在盤算要怎麼去灌單洗單然後賺點零用錢了,
只有菜比八才會在那邊很認真的思考剛剛他談的條件,然後苦惱又羞怯的對前輩說怎麼辦要倒貼才能做耶
直到某天,你發現其實客人要的很簡單,划算不是一個絕對值
划算是比較出來的,尤其是在你丟了一些公司送你的牛肉給他們以後,你會發現客人實在很好安撫
這時候你再回頭看當初的自己,你會發現,賣車真的很快樂,真的...
以上,一些個人想法,沒甚麼甘苦談

你了解這個行業以後,就會發現除了公司給你微薄的底薪外
你賺一千也是無恥、賺三千也是無良、賺五千也是宰肥羊、賺一萬也是惡質業代
倒楣一點的,賠了五千賣一台車還被嫌「跟網路上的單比起來沒有比較便宜,但看業務可憐給他賺吧,誰叫我太好心了」
不了解的人可能不太能理解,但車價這東西本來就沒有固定的底限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都會不同
比賽或某些年節前,促銷案會變動、條件會加碼,謂之天時也
地區經銷商不同,促銷獎金就不同,通常北高於南,謂之地利也
業代為了補足目標衝剌最後某些台數,會自己補貼賠錢賣,謂之人和也
在這種情況下,根本沒有所謂的合理價
每個人心中的合理價都不同
當你用某個價格買了一台車,你很難預測、確定這業務賺了你多少、是不是合理?
當你用某個價格賣掉了一台車,你也很難預測、確定這客戶是不是相信、信任你的利潤和售價是合理的?
有人會說,你都不賺錢賣了,還有啥好嫌的?
大不了自己心安理得就好
這就回到一開始討論的,「你把這世界想的太公平美好了」
你沒賺錢賣掉一台車,還老是要忍受客戶對你的懷疑
你覺得一台車賺五千合理,但客戶覺得你賺的並不只如此
這些事就都有點人格被鄙視的味道了
不是每個人都沒自尊到這種地步
但大環境如此,這種模式是各廠牌經銷商老闆長期適應下來,最有效率的賺錢方式
而且幾乎不用對實際賣價太貴負責,因為都是業務的錯
所以,如果你想活在底層,自尊對你來說只是換鈔票的工具
別說五斗了,一把米你也折腰,二把米你就跪下了
那我想汽車業代這行業歡迎你
同時,他們也歡迎所有國中畢業以上、無專長、無技能、有點前科也沒關係的人
(有的人會說想知道自己的價值,看你的對手就知道了,那看看你的對手們吧)
如果你不行
那就快點離開,外面的世界大的很
找個能讓自己發揮所長的行業,想辦法磨練出自己的專業及不可取代性
不要再靠一張嘴騙吃騙喝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