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壞媽媽 wrote:
若未來真的是有兩種選擇
1.在家工作
2.在公司工作
我仍舊喜歡在公司工作
1.省電(電腦用電、冷氣)
2.省水(飲水機、上廁所用)
3.人與人的連結(人際關係)
4.績效表現(要演給人家看)
其實疫情一年後,像我們這種全球公司,只有越南跟台灣是全員在家上班了!!
這個星期開始,台灣也除名,因為我們全員在家上班三個星期....

在家工作沒有想像的對公司有利,我們發現工作效率銳減,很多溝通斷層,浪費時間開會,
反而造成另一方面更多的損失! 每次造成的賠償,可能都是上百萬美金在討論的...
所以,像美國/韓國跟香港,已經改成一半大小的辦公室!
人員固定每個星期分組到公司上班2-3天,
照部門分流,減少溝通斷層,也增進向心力....
同時分開群聚的風險...
也不確定可否填補上那缺口!!
總之,一點一點的修正,人生總會找到出口的
資深大嬸 wrote:
在家工作沒有想像的對公司有利,我們發現工作效率銳減,很多溝通斷層,浪費時間開會,
反而造成另一方面更多的損失! 每次造成的賠償,可能都是上百萬美金在討論的...
工作效率銳減,是因為員工在家上班偷懶造成的? 還是因為沒有辦法面對面溝通造成的?
如果是前者,那公司用人有很大的問題,如果是後者,那公司有很大的問題
我們公司也是全球企業,所以一直都很習慣所謂的非面對面溝通,不急的就寫mail,有點急的就發訊息(通訊軟體),很急的就直接打電話
先不說跟國外的時差,就是臺灣各地分公司之間的溝通也是,其實工作分配得當的前提下,我們優先考慮發mail的方式來溝通,因為可以留下證據(誤)。所以即使是就坐在離我5公尺遠的同事,我還是會發mail。 當然很多事,尤其是技術討論,面對面會比講電話容易得多,但因為我們早就習慣跟國外同事討論,所以用電話、視訊等方式並沒有什麼困難。
一直以來最大的困難並不是溝通,而是那些文件流程,文件都電子檔,但填完要印出來簽名,簽完再掃描給分公司的同事,他還要再印出來簽名,最後紙本留存。喊了十幾年的電子化無紙化,每天還是聽到影印機從不間斷
直到去年全球疫情爆發,國外總公司要求全球BU檢討整個流程,所以在去年臺灣還很安全的時候,我們就測試了在家工作,討論有哪些流程可以改善。於是所有員工的電子簽核以及電子存檔在去年陸續上線、
去年開始我們也真正進入準無紙化的辦公,幾乎90%以上的列印紙都取消,我電子簽完就直接電子檔發給下一個人,所有人都電子簽,文件流程結束後直接電子存檔。影印機幾乎是一夕之間被退休,它現在一天印不到十張紙。
所以這次臺灣疫情嚴俊,我們公司早就準備好了,立刻全員在家辦公,我的工作效率根本沒有差異,一樣是該電子簽的電子簽,該發mail的發mail。
這幾天我跟幾個朋友聊他們公司的在家工作狀況,普遍都是抱怨連連,主要問題還是在文件流程,如果報表還是要印紙本,就算可以從家裡遠端連到公司影印機列印出來,還是要自己跑一趟去拿。所以大部份公司採用的是分流分組,一三五A組進公司,二四B組進公司,所以A組人員星期二在家印的資料,隔天進辦公室才處理,這樣工作效率當然差很多
也有說人沒在公司接不到客戶電話的,這個我們也早就準備好了,兩年前就取消所有座機,改數位電話,電話都撥到電腦上,電腦沒接聽會自動轉到員工設定的手機上。自從電話改數位後,辦公室都不會聽到響不停的電話聲,辦公品質根本不可同日而語。加上去年開始影印機也不會瘋狂印,辦公室只有舒服啊!
提外話的是,全臺灣的公務機關,實施無紙化、電子化最徹底的只有台北市,台北市公務員是唯一真正有基礎可以實現在家辦公對效率影響最小的公務機關。其他地方政府只有呵呵而已。
yagami7215 wrote:
工作效率銳減,是因為員工在家上班偷懶造成的? 還是因為沒有辦法面對面溝通造成的?
如果是前者,那公司用人有很大的問題,如果是後者,那公司有很大的問題
我們公司也是全球企業,所以一直都很習慣所謂的非面對面溝通,不急的就寫mail,有點急的就發訊息(通訊軟體),很急的就直接打電話
我的行業需要很多專業的面對面討論跟決定...
跟每年都上千款的樣品確認的流程....
牽扯到很多有證照的專業人員用專業道具使用.....
我們光一個專業對色房的成本,不到十坪大小就要上百萬的裝備..
WFH對我們很多部門來說,是很可怕的成本!
我用最基本的大家都可以了解的問題來打個比方,
以前物流順暢的時候,我們一個樣品從大陸到美國只要三天,
台灣同時也可以收到樣品,
現在最快要一個星期,最慢要兩三個星期,
這都是我們無法控制的狀況.......
行業不同,可以調整的就不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