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ffeesteakxboxone wrote:我跟你說吧!講台語跟(恕刪) 語言是溝通的工具,懂了古代的台語,才有資格去教課??上課內容多半還是溝通用途,更早年代的閩南語系,可能是中國北方的,年代久遠的東西有什麼意義??
除非真的有興趣研究「台文」再去念,不然用找工作當前提就不要去念台文系,首先少子化學校老師都超額現役的老師只要補修學分都能教國中小台文的課程,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唸台文系就很容易考上正式老師缺。少子化對正式老師缺的名額只會越來越少,不管你唸什麼系都一樣......不要看到新聞說台文老師不足就以為台文系很容易考上正式老師。
中文 = 傳統漢字 + 漢字簡筆字 + 毛澤東發明的字。漢文 = 傳統漢字(正式) + 漢字簡筆字(非正式)。雖然中文也繼承了部份漢字,但中文是中文,漢文是漢文。中文 ≠ 漢文。也就是說:中囯的文字從漢字"發展"成中囯字;台灣則是一直使用漢字。中囯字:漢字:哪有一樣?完全不一樣好不好。
Monica陳 wrote:我一直覺得政府很爆笑閩南語只有語言沒有文字 唉,搞清楚中國歷史以來的官話/方言系統好嗎?!現在的國語或普通話,是民國初年制訂的,有老國音與新國音之分,從北京方言簡化而來。北京方言當作官話,最早是元朝開始,在元朝之前,大部份是國都在那,那個地方的方言就是官話,雅言。所以看一下各朝代的首都就知道官話是什麼方言就知道了。再加上民國初年的,五四運動、白話文運動,才讓各地的方言沒落。~難道現在的學生沒在教古文觀止嗎?古文觀止裡面有些很難的字,有些是當地的方言。各地的學子,都可以用當地的方言讀寫四書五經制舉的文言文,始皇帝的書同文,就說明了一切。到了白話文運動,普通話大量的吸收外來語,與貼近生活,與時俱進,除了香港話外,其他方言假借或是沒有相近的字辭,就沒有相對應的文字。香港話因為清末或文革,大量的兩廣文人逃到香港,發展出在地的「白話文」。
別傻了,國小以上不會注重台語,只會注重英文跟作文,國小這兩科學不夠外面還有加陰跟何加人,長井路,有看過什麼,台語補習班<b嗎lockquote>sharon424446 wrote:演台語鄉土劇?...(恕刪)
0瑩月0 wrote:台文系念出來是要找什...(恕刪) 全家都是老師、女友也是老師。其中也有小學正職教師,家族體系的教師十來位。我自己也在小學當過一年的替代役。綜合所有人的意見,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樓主,兒子念台文不要出學費,真的沒什麼用。(當然如果孩子心之所向、迷戀台文,倒是但念無妨)不要聽人亂講,找個有正職資格的教師問一下就知道有多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