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對NSAID過敏,NSAID中文叫: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換句話說,只要不是類固醇類的消炎、止痛、解熱藥物通通都會過敏
這類型的藥物在感冒看診時會拿到的藥物裡,出現率應該是99.9%
總之意思就是,當我感冒時,除非使用類固醇藥物,不然常見的感冒藥我是完全不能吃
但一般感冒時,根本不可能開類固醇藥物(副作用很大)
所以我從小就沒在吃各種感冒藥、止痛藥
拔牙、根管治療什麼的也沒在吃止痛藥的
所以我的習慣是,如果感冒的話,最多是去診所確認只是單純感冒
然後就回家,多喝水,躺在床上等它好
求學階段我平均一年會感冒一次,平均感冒的病程約12小時~24小時
你沒看錯,從感冒症狀出現,到症狀消退,快則半天,慢則一天
當兵時非常規律的作息+運動,我當兵一年多只感冒一次
感冒症狀出現時是下午1~3點,我在站哨時,大概兩點多覺得不舒服,三點下哨時非常難過就掛病號去躺著,晚上九點左右就好了,吃了點東西繼續睡到早上就完全沒事,這次是最短感冒病程,不到八個小時就過了
不過我的感冒病程雖然短,但症狀非常嚴重,40度以上高燒,頭痛到無法下床等
屬於來得快去得也快
我個人認為
運動絕對有幫助,當兵期間應該是我最健康(強壯)的時期。
但不吃感冒藥(症狀治療藥物),我認為是另一個重點
我們知道,感冒藥都是治療症狀,譬如發燒就給退燒藥,頭痛就給止痛藥,咳嗽、流鼻水就給相應的對症藥物
症狀治療不是不好,但感冒藥只緩解症狀,並不去對抗入侵體內的病毒
感冒病毒本身仍然是要靠自身的免疫系統來處理
然而事實上,感冒症狀的治療藥物,大多反而是在扯免疫系統的後腿
因為感冒時的症狀,並不是感冒病毒造成的,而是免疫反應
而這些讓你很不舒服的免疫反應,其實是有原因的
譬如發燒,免疫系統在略高的溫度下會比較活躍,因此發燒反應可以讓免疫系統的活性增加,加速清除病原。
譬如咳嗽是為了讓呼吸道裡的病原被咳出,譬如流鼻水是為了讓鼻腔充滿黏液,阻止病毒再從外界進入等等
這些免疫反應都是為了加速清除病原。但症狀治療藥物
譬如退燒藥,讓體溫下降,免疫系統的活性就下降了
譬如止鼻水的,鼻水不分泌,鼻腔對外界病原的第一道防線就弱了
所以感冒時吃感冒藥,通常都是緩解當下的症狀,當藥效過了,症狀又會再復發
很多人感冒都拖很久,覺得自己一直反覆感冒,其實感冒從頭到尾都沒有好,只是症狀壓下來。也因為這些症狀治療藥物一直扯免疫系統的後腿,感冒才會拖很久不會好。
而我的經驗,不吃感冒藥,就多喝水、休息。給免疫系統自己去處理,久而久之免疫系統就能很有效率的清除病原,當然伴隨而來的是病程中的症狀會很明顯
這些年來,因為我的感冒病程很少長過一天,一年也多半只感冒一次
所以大部份同學、同事跟覺得我怎麼從來不生病?
其實不是不生病,而是常常剛好放假時感冒,躺個一天就好了,這一整年就這樣度過了,有時下班時覺得不舒服,晚餐也吃不下就去躺了,早上起床就好了又可以上班。
印象中這十幾年來我因為感冒請假,只請過半天吧,就剛好早上上班時覺得不舒服,下午才請了假回家休息。除此之外要嘛不是下午感冒,要嘛就週末。
所以我個人經驗的建議是
1. 規律的運動
2. "少"吃感冒藥。我不是說都不要吃,感冒藥物可以幫助你緩解症狀,如果你今天真的非上班不可,那為了工作,吃了再上是無法避免的。但如果今天能請假,或是今天剛好不必上班,那我會建議你,只要確診只是感冒,就回家多喝水,躺著休息,不要吃感冒藥。讓你的免疫系統做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