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創業老兵的自白-我正步履闌珊的走在創業的道路上(1/15更新)

cyberhunter wrote:
樓主可能沒有聽過什...(恕刪)


關於這點,我稍微做點補充說明
其實對任何一個資源有限的創業者來說,無一不是希望能夠用最小得開銷來支持公司的營運,
因此,所謂精實創業,其實更多時候是個不得不為的必然選擇,

以我初次創業為例,創立初期的基本人力就只有兩個人
我+一位設計師,兩人是共同創辦人,
由於我自己不是設計師,我的專業在企畫執行
因此分工上如下
我:負責接洽業務、寫企劃、處理公司文書行政業務、與設計師溝通、處理帳務
設計師:負責設計與執行、接洽外部資源例如找印刷廠、攝影團隊等委外需求
由於我們兩位股東不支薪,而是純靠業務收入分潤,
因此我們原以為可以用最小規模來經營,
但實際上,當公司設立後,卻發現這個也要錢,那個也要錢,不知不覺中開銷越來越大
例如:
1、由於我們兩個都不是台北人,都是在台北租屋,房東不願意讓我們進行商業登記,故找個便宜的辦公室是當時的選擇。
2、生財工具一律從簡,但設計師至少需要一部堪用的電腦,加上正版設計軟體,這部分所費不貲。
3、兩人都不具備會計能力,初期只能委託外部會計師處理會計帳,我盡力去學習會計相關概念配合外部會計師處理公司帳務。
4、公司需要有官方網站(委外),並採購關鍵字廣告來招攬生意(自操),否則光靠前公司施捨很難維持營收
5、公司需要市內電話與傳真來與客戶進行溝通,並收取報價傳真
6、其他零碎的文具、印刷開支等
因此光是前置費用以及每個月的固定成本,其實就燒了不少錢

很快的,我們發現光靠一個設計師,很難快速消化案件,
又或者說,當毛利不夠時,任何一個專案只要案件周期過長,都會直接變成負毛利
若要接下稍有規模的案件,現行人力是絕不可能辦到,
但如果始終接的是很小的末端案件,顯然又養不活兩位股東,
於是,當我們迎來第一筆稍有規模的案件時,
為了應付案件需求,我們增聘了兩位設計助理進來協助專案執行,
但,當案件一結束,卻沒有後續類似規模的案件來進行銜接,
多聘的兩名設計助理的產值無法灌滿,導致有一段時間,發生助理的收入比兩名股東都高的奇怪現象(笑),

一間廣告設計公司的名聲,必須靠著接案增加案例來累積,
因此,能夠盡可能的增加案件量成為我的認知中最重要的課題,
然而,對身為設計師的另外一位股東來說,能夠有充裕的時間來進行設計,才是他所重視的,
而,能夠讓設計師慢慢磨的案件,勢必是具有相當規模與毛利率的案件,這種案件對小公司來說可遇不可求,
當我們對於公司經營出現兩個完全相反的認知時,想當然爾,矛盾的發生是必然的事情了
公司從設立初期,就是處在收入與支出不平衡的狀況,
而這個狀況直到公司結束營業都未見改善多少,
或許我可以這麼說,當公司的現金存量,並不足以支撐草創時期現金流量過低的狀況時,
就只能看這錢得燒多久才看的到公司的營收進入財務健全的狀態,
而我當時的資本存量,只足夠我燒一年....
簡單來說,當時的創業,我幾乎完全沒想清楚後續會發生的事情,以及可能面對的困境,
只是認為已經有現成的客戶,就非常草率的幹下去了!
由此可見,縱有通天的本領,沒有規劃的魯莽行事也是不可取的,
何況我的本事離通天還差的遠,因此,失敗可以說是一點都不冤枉啊(苦笑)!

shige0077 wrote:
這是我在Mobile01...(恕刪)


謝謝您得支持,這條路不好走,衷心希望您能生意興榮,大家互相交流學習
誠懇的好文章 請完成分享您的經驗 謝謝
剛剛回復精實創業的實際情形,樓主就親自回復了,實際上就是這樣的,當員工的時候花老闆的,沒有甚麼感覺,等到自己當老闆才會發現,創業真是大不易,
創業大不易,
分享過去的經驗更是難能可貴,
認真期待您後續的分享。
其實個人覺得樓主值得鼓勵

至少看完文章覺得反省的內容很真切實際

內文也的確是現在一堆想創業年輕人的問題所在

年輕人血氣方剛 年輕氣盛很自然

有能力進去大公司很好

有機會玩到大案子也很棒

能把大案子玩的服服貼貼真是波棒

通常年輕人就飄飄然覺得自己是個人物

覺得自己一身本領

主管 總經理通通認識我 前途一片光明

但其實最棒的是能讓大公司大案子買單的你公司本人

不是幫老闆每天開賓士

自己就會得到一輛賓士

有些事情會跟著人跑

有些事情不會

但是人往往走路還走不穩 就等不及要衝衝衝了

以個人來看

雖然樓主反省內容都是正確的

但其實這些問題都是事前可以觀察並預料到的

許多事情當然是免不了花錢學教訓

但除非你是郭董

不然你是沒這麼多銀彈可以一直繳學費的

個人認為樓主更多的能力應該較適合在員工的職涯上

老闆需要的能力太綜合了

其實遠不是有沒有專業能力的問題

後面文中提到數位廣告的部分

不要說興起了

應該都已經開始要凋零了

至於轉型計畫這種事情也不必你去想

因為你去想了 個人也不認為會成功

why?

不是只有廣告業面臨這個問題

台灣有大把的產業都在面臨轉型的問題

新聞上天天都在說了

你的老闆手上也有智慧型手機

應該也有臉書帳號

不會不知道數位廣告是啥

但第一他不可能把現有的客戶丟了不管

第二大公司大案子一定猛砸數位廣告?

你再看看不只台灣 這個世界上這麼多大公司

這些大公司裡能人異士更多

幾間有轉型成功?

所以其實通篇看到你很認真的說專業

所以個人認為你還是應該乖乖的回去上班幫老闆把案子結束把錢收回來

因為說穿了老闆心中想的就是錢 錢 錢

而不是專業 專業 專業





蠻候用的一篇文章. 看到別人的付出 才會深刻的體會

khang1000 wrote:
剛剛回復精實創業的...(恕刪)


我認為該名朋友說的一點都沒錯,精實創業在很產業別裡都是很務實的方式,
而我第一次創業所面臨的問題,其實最大的錯誤是出在自己身上,低估了創業的困難度,
跟是不是精實創業其實就我的例子和認知上,並不是失敗與否的主因就是了
有一台賓士車,平時停在車庫,停在路邊,但有時,會停到立法院停車場,也停到帝寶的停車場,甚至某些軍事重地也能停進去。每當它能到別車到不了的地方時,這台賓士車就覺得自己很厲害,漸漸的,賓士車覺得坐在駕駛座那位嘴裡嚼著檳榔,偶爾刁著菸,講電話滿嘴髒話,上車就換穿拖鞋,還不時挖鼻孔的人跟他很不搭,也很多餘。某天,當這位他覺得噁心又沒用的駕駛離開後,賓士車試著想自己發動車子前往他想去的地方,結果這才發現,他哪都去不了。

我們的教育,一直要我們當一台賓士車,就算當不成賓士車,也至少是一台摩托車,但實際上,能讓賓士車或摩托車到任何地方的,卻是駕駛,而這位駕駛,他可以不必懂車,不用瞭解所有車子的構造及原理,但他要會啟動,打排擋,轉方向盤,踩油門與剎車,更厲害的是,有些駕駛,卻能把車開到一般人根本進不去的地方,這不是車厲害,而是這位駕駛厲害,我若沒有這樣來比喻,你會發現,多數受薪階層,都會認為是賓士車厲害,而那位駕駛,就會被統一稱為慣老闆XD

樓主的分享,相信是曾經創業或已經創業人士的共同心聲,這世界有太多的成功祕密,都在金字塔頂端被刻意的掩蓋與封鎖,那些什麼商業類期刊寫的,不是片面就是吹捧,不然就是馬後砲,沒幾篇能信。而在學校的教材,就算你修的是企業管理,教的也永遠不是那些祕密,就連那些教企業管理的教授老師,有哪個真的有實際創業成功的經歷?幾乎都是一路唸書上來的紙上談兵,偶爾被某些公司找去當獨董或顧問,其實是那些公司希望教授能幫忙找一些畢業生人才,或看能否與學術界或政府打好關係,以達到產官學合體的目的,如此而已,但他們在課堂上,依然會跟學生說他如何懂得經營公司,如何幫那些大老闆解決各種管理問題。

所謂人際關係,始於認識,牢於利害,終於背叛,要認識人不難,多參加社團活動就能達成,至於利害,除了商業上互利外,還有一種更重要的,就是枱面下的利害,例如某老闆介紹了個小三給他的客戶;某老闆無意中知道了客戶的祕密並發誓保密;某老闆曾經借鉅款給客戶週轉讓他起死回生等,這些關係,往往才是牢牢的綁住兩者的重要因素,如果只是單純要以專業或價格來動搖他們的關係,只會是椽木求魚,註定失敗,當初你老闆敢放手讓你創業,說穿了就是知道你一定會失敗。

所幸,在網路及智慧手機發達後,這些傳統人際關係將被動搖,所以,我倒不認為樓主寫這篇只是單純的抒發,會選在01平台發言,或許是一個試探,畢竟這裡也是記者會來撈新聞的重要平台,就像BBS,爆料公社一樣,以樓主優異的文筆,豐富的經驗,或許會被一些電子報記者看見而邀稿,也可能被某些以創業為主題的youtuber看見,進而受邀曝光,並與網友分享個人經驗談。如此持續增加個人知名度,將大大為自己或企業加分,就算沒有上述那些人,不管是臉書IG或youtube都能持續上傳類似的作品並與網友互動,以達到相同目的,這樣經營或許較慢,但卻是最紮實。

2018九合一大選,原本不相信網路影響力的政治界,已不得不正視這股力量,當然,幾乎所有產業都該正視這個巨變,有資訊專業的,寫程式搞軟硬體,其他人就用力搞內容,廣告界當然也無法單純繼續當企業或產品的化妝師,本身也要開始透過各種網路平台突顯自己的特點,累積自己的名氣及人氣,屆時,新客戶不止希望你能幫他想好的廣告企劃,重點是,也希望你本身累積的人氣,自帶的流量,可以如虎添翼,這樣錢才花的更有價值。再說,你們是廣告公司,是最厲害最專業的媒體內容製造者,所製作出來的影片或平面,質感肯定遠勝過那些youtuber吧。以上是個人淺見,希望可以拋磚引玉,互相交流。





同為創業者,我創的業是與本業完全不相干的行業,就是人稱的隔行如隔山,目前經營三年,樓主的心聲和疑問簡直跟我這幾年遇到的狀

況一樣,想必過程之辛苦和問題也不用再多說。

但是我認為,創業,應該是創新,然後付出行動,使成為實際服務、產品或價值,如果創業只是複製前公司的模式或是競爭對手的模式,

必然會面臨很多問題,所以其實很多人再說的"差異化"真的很重要,就連現在的郭董都幾歲的人了都還在談創新,搞東搞西。

我不了解廣告公司的運作,但是如果以我的做法,我會檢視在這行業裡,目前欠缺的東西,然後想辦法創造出價值,這種價值才會帶給你

毛利,公司是要靠這個撐下去的,而不是削價競爭下的毛利。

身為老闆的我,每晚睡前腦袋都在徘徊,這個行業還有什麼價值沒有被創造出來。

----------------------------------------------------------------------------------------------------

題外話我想問個問題,在一間公司成為高不成,低不就時,面臨的貧景,需要大量訂單,就需要投入更多人力,但是投入人力,又怕訂單

不來,不投入人力,就又不可能有大訂單,這中間的矛盾我想各行各業都會遇到,只是形式不同,不知各位老闆如何突破。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