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不要臉勇者 wrote:這個人算是我以前認...(恕刪) 如果你與我每年要遇到好幾個做不滿一年就要閃人的 (當然 可能是我們的公司體質差 如果錢超多事少又好摸魚 當然離職率就非常低)久而久之應該會覺得還是要找能待長久的!不然每次來新人 又要耗成本訓練 一練完之後不久又要離職! 很累=那他自己就算心裏那樣想 也不必提出來跟你因為在這事上交惡!放在心裏就好啦!簡單講 樓主你遇到的比較高齡者 素質都比較好。(痾 這我也不是很能確認!畢竟我遇過的大部份人類 都認為自己付出的多 得到的薪水是過少!)他遇到的 就真如他講的愛要求東要求西 又無產能。(包括他遇到的年輕人應該也是如此!)=那以我之前的工作,(第一星期老鳥就跟我說新進的阿桑[快50歲了吧]不行),[就是說 只要我也說阿桑不行,試用期就可以請阿桑打包了!]但當時我比較呆! 想說要給阿桑時間適應‧‧‧ (誰能做事 能不能做事 老鳥一眼就看的出! 我看不出)後來‧‧‧ 很慘就是了!
撇開年齡不講,工作定著率都不高,公司不會太願意花時間幫別人培養技能兩個人都有問題,身為公司人資為何可以把工作上的事情拿到網路上呢?!雖然已經將個資法部分都遮蔽,但是還有大頭照....樓主也是將別人的訊息PO在公開網路上,這叫面試者情何以堪樓主本身對人資這位朋友本身就不太友善,豈不是也有點先入為主概念!?反倒覺得樓主的反應比較激烈....
我太太也是人資(與我不同公司)每當聽他聊起工作時總會感嘆為什麼自己公司的人資可以這麼不專業連個駐外的台幹都找不齊還要駐外的廠長自己想辦法最後連全工程部門的工程師都得要輪流長期出差cover這好比我是個工程師東西設計不出來卻要採購幫我想辦法一樣那還要我這個工程師幹嘛?!實際了解人資的專業領域其實也分很細細的專業到你無法想像但台灣多數的企業規模沒有大到需要這麼專業的人資或非得需要一個龐大的人資團隊才能確保公司順利運作(基本上只要有會出一張嘴的老闆就好)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一味的把員工視為成本支出而非資產培養的企業基本上會養出更不專業的員工這樣的惡性循環只會在慣老闆的帶領下不斷的發生
wei1234 wrote:基本上樓主講的沒錯...(恕刪) 因為覺得自己的工作職位權力很大,很可以拿來炫耀,所以就po到臉書上炫了。就是傲慢 自以為是 這種人的臉書最無趣了,其實沒多少人喜歡看炫耀文,也沒幾個人受的了臭屁。以為自己是拿著生死簿定生死的判官,不適合就別錄用,沒必要拿別人的履歷在網路上風言風語。說老人不適合企業,人家至少以這種方式活到了50歲,一個年輕人才2x歲要走的路還很遠,還是別太自滿。我想適不適合是一回事,在網路上以一個2x歲社會歷練沒多少的年輕人,氣焰囂張的公開著評論著老人家的履歷才是樓主看不過去的,不適合這份工作不予錄用,但人與人間還是需要尊重,何況是後輩,貶低別人並不會使自己顯得更高尚。
Mirage-Ulysses wrote:如果你與我每年要遇到...(恕刪) 其實這樣的心態不對!如果是每年合理常數,那代表的是教育訓練品質很糟可以從新確認教材和帶的人是否關鍵帶的人有問題因為人是公司面試的人確認的!那問題~請問請問是哪一環的人出問題!總不會都是錄取者太差太懶白癡這種低能語言吧!不會教不會帶不會示範成果落差大通常是帶的人素質太差,擺爛,投機,狀況外主管改降為專業型人員算了!
coffeesteakxboxone wrote:我都會想辦法,讓離職者寫下真實離職原因 痾‧‧‧大大你覺得有人敢直接寫 薪水不符預期嗎? 譬如目前月薪3.5萬。 而他需要的是10萬月薪(就真的是需要越多越好 養家什麼的都需要用錢)。他下一個要去的公司打電話來探探口風,為什麼他會離職‧‧‧ 這話就傳出去了!似乎就是自斷生路?coffeesteakxboxone wrote:其實這樣的心態不對! 世間上沒有對與不對。只有進來的人究竟是什麼想法。有的人 每個月替公司創造的淨利為2萬塊新台幣(或不到)! 而他領了2.5萬 或3萬塊月薪! 還是老在那邊靠北公司很差 薪水很少!!有的人 每個月替公司賺到的淨利為五萬塊新台幣。 但按現有台灣的行情,他拿個3萬元月薪! 他也覺得就是公平了! (當然 後續越做越好,效率越來越多 也是該視真正狀況加他薪)(當然 在所謂的先進國家 同樣的工作 也許他可以拿到十萬以上的月薪!)=我說的是一般傳產業。=你說的應該是大企業,面試時都已先挑台大碩博士之類的那種。 起薪有六萬至十萬的那類‧‧‧這類事先大概也知行情價 不會離預期太遠 又工作或許也不會非常操!自然流動率就會比較穩定! 光是報個公司名字出去 也感覺很有面子 如 台積電!
要求一個不懂會計的HR找到一個優秀的會計人員這本身就邏輯不通以這個人的履歷來說我會看她記帳士是哪一年考過的如果是最近幾年表示她具有基層會計人員的基本知識再來會看她的工作經驗和新職位的公司產業,工作內容是否相同我反而不喜歡用在同一家公司待十幾二十年的會計,而且工作未曾輪調的,非常可怕,我曾親耳聽到一個工作只負責應收帳款的會計說出"負債屬於股東權益"這種話,因為他的工作十幾年來只負責做應收帳款。我在求學階段時,因為未來想開事務所,所以刻意到不同的事務所工作,平均半年換一家。因此在短短幾年大量接觸到不同公司、不同產業和不同事務所在管理上的優缺點。這個決定後來造成我和其他會計人員有很大的差異。經常換工作不一定是好或壞, 需要了解換工作的原因。年輕人不一定好或壞,有些看起來很認真工作,實際上滿腦子只想玩,對他造成的虧損不在意,假藉出差名義環遊世界,主管卻一再縱容,反而對滿腦子工作的員工評價較低,說穿了就是共犯結構,人都是物以類聚!找到一個理念相同的環境工作, 才不會失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