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e999 wrote:香港最低工資80K...(恕刪)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台灣以製造業為主很多勞工都在製造業再加上高階工作需求一直很少無法消化台灣每天進入職場的新生香港以金融跟貿易為主本身外勞就很難進入這個領域對香港的衝擊還不如內地跑過來的大其實重點在於外勞進入是取代性質還是補充這個區域本身缺乏的人力
身為慣老闆富二代代表趁著假日有閒代表資方來回個文今天一間台灣的製造業已經要靠最低薪資補充外勞才能經營若是現在把外勞全部都禁掉請問以下兩種情況比較可能發生1. 調高薪資請本勞虧錢經營2. 公司直接收掉或外移很簡單啦,99.99% 的資方是選2你們可以罵這些資方沒出息不長進brabra足繁不及備載雖然換做是你們當資方時多半也是做一樣的決定不過重點是「砍掉外勞,資方是不可能提高薪資請本勞的,這些工作會直接消失,因為賺不了錢」不用舉什麼台積電大立光之類的精英來比較絕大多數的公司,尤是是中小企業,到頭來只是出來混口飯吃,這才是常態這在其他國家也是一樣的,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差別也許你覺得這些企業沒有存在的價值,應該被淘汰不過重點依然是「砍掉外勞,這些工作會直接消失,而不是讓本勞薪資提高」順便補充一下,另外工作會消失的是這些依賴外勞企業裏的稍高薪本勞只有提昇生產力,才是提高薪資的唯一辦法
這種公司沒啥競爭力只靠低薪在撐的 到一倒汰弱留強對台灣會比較好台灣收了 以前可以跑對岸現在是想跑那??菲律賓 還是越南台商越來越難找到薪資比台灣低人又好管的國家可跑了我朋友家的公司才剛從對岸移回台就是台灣薪資水平跟對岸不分上下對岸的人 比台灣人難管的多環保法規 超越台灣難怪都跑回臺不知道這位 二代 想移去那??還是想原事業 直接放棄 再開拓新產業?chiwchu wrote:身為慣那老闆富二代代...(恕刪)
旋風 wrote:不能一概而論台灣以製造業為主很多勞工都在製造業再加上高階工作需求一直很少無法消化台灣每天進入職場的新生 台灣過去知識水平的升高,但卻無法帶動產業轉型,高階知識型工作有人力卻沒需求,而高階人才又不願意屈就於國高中大專生就會的制式化產線製造工作,這樣對老闆也是很為難,如果製造業沒有生產出高附加價值的產品,要提高勞動者的薪資也是相當的困難,聘請人力上來說是有相當大的難度的,外勞當然可以緩解部分這樣的現象,但問題真正的要解決還是比需要讓台灣現在高價值人才的能力得以發揮。
台灣早變成聯合國了,現在去買個早點都是東南亞的外籍配偶在學校的小孩也是外籍配偶生的佔了二成,逃跑的外勞少說也有萬人以上,甚至於東南亞國家還不想輸出外勞呢,本國都發展中需要人啊,應該說台灣以前是高高在上,現在不但被週邊落後國家追上,還被看不起
chiwchu wrote:身為慣老闆富二代代...(恕刪) 果然是二代思維請問台灣有啥優勢跟人家拼產量?一,台灣沒有資源,所有原物料都幾乎依賴進口二,台灣人口很少,隨便東南亞指一國,撒泡尿都能淹死台灣三,台灣完全沒有任何能力可以贏過當地市場跟人家比產量你人口沒人多。資源沒人多。市場沒人大。現在連資金下來玩自動化都比不過二代,請問你怎麼跟人家玩?
chiwchu wrote:身為慣老闆富二代代...(恕刪) 把外勞全部收掉會釋放出大量工作這些工作不會消失因為一直都有需求會消失的只會是那些原本就糊口度日的小代代代工廠職卻一但釋放薪資就會開始往上加中國就是個例子因為他一直都有需求所以台資在當地往往是就職人員最後的選擇原因很簡單因為台資給的薪資最爛最不遵守當地法令福利最差所以近幾年台商招工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容易了這就是正常的勞動市場根本不用政府去強制規定基本工資因為你用最低。在對岸根本找不到像樣的台灣就正好相反勞動市場從高階到低階已經如一攤死水更沒有甚麼薪資競爭ABCD所有公司薪資都半斤八兩十年後一樣是半兩八斤這就是典型的勞動市場機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