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覺得先去念私立日間再考取國立研究所的作法較為妥當】
他們說的是事實
你可以打開人力銀行找你未來想要的工作 (也許你現在根本沒概念!!!)
如果你要的工作大部分都要研所 (學士或碩士 皆可的職缺 通常還是會選碩士)
現在機械的路 出去幾乎都做設備 一樣""都在做設備"" 當然選GG或竹科的設備
"這邊離題一下 大學如果找到自己未來的職業 拜託 別念機械了 轉考電機系所"
這前提是 人資選新人 從 "200份" 履歷開始分
1.學歷 2.學士/碩士 3.實力!?(新人一開始都是要再教育的,一樣要再教育一樣的錢,我當然請碩士)
你要念私立日間 大一準備轉學考(微積分+力學) 以前統測厲害的人 早就不是你的敵人了 (大一大部分都再玩,願意犧牲嗎?好不容易上大學了,你肯犧牲嗎)
大二轉到國立之後 資質不好大二下開始補研所課程(正常都是大三下)
(共同科目工數+各所專業 靜動材控制系統熱流材料)
大四上寒假 考完研究所放榜 2月~4月會考完 (通常最爛都會有中字輩台科北科 只要有念都不會太差)
我把機械人的大學生活分享給你了
但421這個分數同時代表你勤奮的程度 具我的了解
421這個分數是高職三年 算沒認真念書的成績
你要走上這條路 421分沒什麼大不了
基本上不是四大的學校 差異不會太大
你可能覺得 我很機車 你才小大一而已 一直圍著你分數轉 但為了貼近事實 而你也提問了問題
你找工作的時候 別人不也看著你的學歷評論你嗎?
當然你也可以去考公職 如果不喜歡以上我說的東西 沒辦法克服重重困難 就去準備公職吧
選擇一個放過自己的方式 也沒什麼不對
只是你就失去了以後出社會 其他可能性了 (公職每一年薪水調幅$$ 都在網路上找的到,他甚至也告訴你 每個職等薪水多少)
對學歷的看法我認為他是一個門檻,可以增加你找工作的機會。
例如,到中年還可能因為學經歷,讓自己找到二春,或是很容易進入公家機關
就算沒路了,考個公職都算是輕而易舉,利用年輕時所學的知識,很容易就找到一些工作
這大概是學歷的優點
當然如果你能擁有技能,其實比打工族要好很多,技能可以吃一輩子,但好學歷讓你增加機會
我個人對台清交跟台科 北科大的差異提供個人看法
台清交是一群台灣最會讀書的人的聚集地,特別是醫電及工程類都算是頂極,能上這些學士,都算是台灣頂尖的讀書者,他們畢業後絕對多數再升學。如電類及機械類他們的升學歷在85%以上。
台科北科,他們是技職體系,特點是學生實作能力較好,因為頂著技職體系頂尖學校,較符合應用科學類多數公司的需求,所以學士畢業後企業多數願意給較高的薪資來吸引這些學生投入職場,特別是技職生多了一個企業實習,很多學生到大四都會收到幾間企業的OFFER,以電類來看,大部份起薪落在40K左右,好一點的可能可以拿到50K左右的OFFER,這是就讀技職的優點,就是可以選擇就業,也可選擇讀碩士班。這類的學校升學率並不高,應該在40~50%左右,超過一半的人選擇就業。
有些企業需求是接近學術研究,如台積電的RD,MTK的RD...這些企業他們較需要台清交這體系的學生,當然台科北科還是有機會,只是機率問題。
台灣多數企業,其實是較需要應用科學的人,相對的台科北科的學士,其實就很好用了,這兩間的學士生往往起薪會比很多公立碩士生要高,很多公立碩士生其實是補習考上,例如中字大學及以下學校,基本上基礎都不是太好,選擇這些學校碩士生,可能還不如選台科北科的學士。
bobbycomboy wrote:
產學攜手才是就業導向,如高科大的輪機產學攜手,一畢業就簽約,起薪13萬/m起跳
北科的產學班只綁大二跟大三兩年,大一到勞動部訓練,大四可以選擇不上班,以後可補或讀碩班
不能以某些學校的課程內容來判斷整體計畫,
這麼說好了,這是產學訓的網站
產學合作人才培育資訊網
裏面明確提到:
開設教育專班/學程的常見問題
Q1.與學校共同開設專班/學程時,企業需要投入哪些資源或應配合辦理的事項?
Ans.企業應與學校洽定學程開辦計畫,並簽訂相應之產學合作契約,其應包括下列合作企業配合辦理事項:1.共同甄選專班學生。2.協助規劃專業課程,共同編製教材。3.提供業師協同教學。4.提供學生實習機會及相應之實習津貼。5.聘用專班結業學生。
前開合作事項應於計畫申請時所附合作意向書或備忘錄予以確認。
因此我上面提到我認為產學訓是就業導向,而類似的字眼沒有在產學攜手計畫內提到,我以計畫內審查基準而言(審查基準是決定申請的計畫內能不能通過的關鍵)
審查基準
計畫目標及教育政策配合度。
計畫內容完整性及可行性:
1. 學校與合作廠商應建置完整之職場實習機制。
2. 學校與合作廠商應擬具學生於合作廠商之定期崗位輪調機制。
3. 學校與合作廠商應擬具定型化訓練契約。
4. 合作廠商應明定學生身分別與給予合理之生活津貼或待遇。
高級中等學校端與技專校院端科系之契合度及課程規劃之一致性。
合作廠商與專班性質之關連性及配合度。
計畫預期效益影響程度。
歷年開辦本計畫相關專班之成效。
上面完全沒有提到廠商要提供畢業生就業。
但後來兩個計畫在申請時,往往為了配合不同產業或要創造課程特色或兼顧學校招生或產業配合的利益,都有彈性做法,致使兩個計畫愈來愈相近。
至於你提到的輪機,我個人認為它本身就是個特殊的產業(當然,我不懂輪機,以下只是我的推論),不是簡單的訓練就能上船替公司帶來營收,企業讓你見習還要付你薪水,你又不能替公司產生效益,若不簽約,畢業後能用的時候,這個人就跑了,企業不就虧大了,一年通過數十個計畫案,真的有要求畢業簽約的,其實並不多(精準地來說,通常那些民生服務業、嚴重缺工產業等,或者薪資不高的企業,實在也沒有本錢要求畢業要簽約,不要說要簽約學生不會讀,學校搞不好聽到都不跟你合作)
當然,對樓主而言,只要是非正規的教育體制,也就是計畫性質的教育,還是建議樓主多與主辦學校問清楚,不論是在薪資多少,合作企業有哪些、上課或實習的方式、甚至如果要退場怎麼處理、違約怎麼處理...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