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邊看到的是,在美國會有這樣的焦慮,很多是因為在科技公司如果在40歲之前沒有升上經理,之後被裁員的機率很高。華人在美國的職場又要面對玻璃天花的問題,同時在團隊合作和領導統御(面對老外)的能力上大致來說比較薄弱,以致往往升遷不易。所以理性的歸納之後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個是在四十歲之前拼命升上經理,另外一個是在四十歲之前存夠錢至少能夠應付半退休的狀態。
其他的幾歲之前要達到甚麼,大致上都是為了達到這兩個目標所設的一些檢查點,提醒自己現在的進度。
我個人則是比較不學無術,三十歲才出國念書,畢業後工作穩定但也說不上是人人稱羨光鮮亮麗,四十歲才結婚,四十一歲得子。所以我的目標比較不是賺錢,而是健康的身體,這樣才能看著小孩上大學、成家立業。
每個人的狀況稍微不一樣,但是只要弄清楚了最終的那個目標,中間的檢查點不一定要跟其他人一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