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請問非本科系如何進入金融業工作?

如果你是想作所謂股票操盤,通常從本土大公司研究助理或小公司研究員做起,一開始就外商的機會我只能說相對較少,找助理通常就是要他年輕的肉體,所以通常是找大學財經科系剛畢業,研究所的話那你在研究所期間要跟對老師做對相關專案或論文,然後由老師推薦進相關公司比較有機會,最好的就是跟老師幫某某公司做專案,這樣畢業後進該公司的機率就很大。

我舉幾個看過的例子,有個UCLA經濟系美國護照的,在美國小型避險基金公司做過一陣子會計,回台灣靠關係進某證券為主的金控之銀行子公司財富管理部門做基金行政人員,另一個加拿大護照沒有工作經驗,多倫多大學經濟系,回台灣靠關係進同銀行外匯交易室做助理,連助理和行政人員都要靠關係了,所以老師很重要。另外也有數個在本土券商(sell side)做產業研究員,有的只有一兩年有的很久,然後跳槽到保險公司/投信(buy side)做研究員或操盤人,從sell side跳到buy side這種管道蠻普遍的,為什麼普遍呢,因為在buy side做研究員比較輕鬆(個人看法),以我對你的僅有瞭解來看應該這是可能性比較高的情況,也有人是一開始就在buy side做研究員。

而且,投顧基本上沒有操盤人/經理人這種東西,台灣的投顧有三種,一種是例如富蘭克林這種外商或半外商,這種基本上只是在台經銷商或進口商而已,他是銷售單位,不是操盤單位,第二種是本土金控之投顧子公司,這種就是我上面說的sell side研究單位,是你首要考量,第三種就是電視上丟筆的那種。

至於外資券商,如果只講股票相關單位,基本上也是sell side,只要叫sell side就不會有操盤人這種東西,他們只是拜訪公司、做研究、寫報告給客戶,利用自己人脈挖消息給客戶說譬如鴻海iPhone 8備貨量多少、iPhone 8會有什麼新規格等等,簡單講就是報明牌,他們的客戶才是經理人操盤人,他們本身不是,外資券商服務的是外國基金公司(或叫資產管理公司,在台灣叫投信)或保險公司,例如富達這種,外資券商除非債券部門才有所謂交易員免強比較類似操盤人。
我覺得要勝出就是要有差異化,差異化可以從三方面取得:
1) CFA,至少出社會前要考過二級,一方面一級基本上人家不會當一回事,二方面二級是最難的,在學時期考一考對求職有幫助、出社會比較輕鬆。
2) 念財工,但這要數學底子,勉強不來。
3) 跟對老師,就是上面講的,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壞的老師讓你職場住套房。
david818 wrote:
我覺得要勝出就是要有...(恕刪)



所以我還是要考台政金研所,
然後跟對老師打關係,
出來先做Sell Side一陣子之後,
再跳Buy Side做操盤手,
期間邊做邊考CFA?
有錯誤請指教

我 非本科系出身 上面幾層樓的東西 不少我都經歷過 那個C的考試 我也是有到二級
CFA的精神幾乎有一點像是 在職進修的理念,但是搞到後來大家都以證照的角度來考,不過無所謂啦,有很好,名片上面可以多個字
是你的權利,但是說可以加很多分? 也是不錯,國際認證,
但是每個人的性格最後需不需要出國比賽很難講

如果以台灣股票研究來說 我幾乎都做過 我就是那種履歷表 每個HR都會說你怎麼這麼不穩定的人
我合理的要求就是必須要仔細看我其中的每一個STEP都是UPGRADE的 但是 還是一樣 願意好好看的HR 或是 HUNTER 不多
所以持續性的找工作不容易 大都是前輩提攜,中間一不小心,像我現在這樣 就會待業中

沒有很想說太多,我只能說這一行,除非你真的有興趣,這是一個與天為敵的工作
你的績效要對抗的是很多東西 天時地利人和都要對抗,台灣又是一個shrinking的市場。






我覺得你對金融業完全陌生,先不要想操不操盤,搞不好等你了解後根本不喜歡,因為那是跟人格特質有關,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也不見得跟專業能力一定相關,樓上有提到一部份。

即使是投資,領域也很廣泛,你要先確定你喜歡什麼主題,然後在研究所期間跟老師鑽研這個主題,用英文寫論文 報告 專案之類的東西,到時候就用那個論文報告找工作,這樣才能確保你能找到喜歡的工作,沒有相關工作經驗就拿研究主題經驗來彌補。

假設上述你都做到的情況下,我想應該是沒有時間準備CFA了,不過上述三個勝出差異化當中只要有一個就夠(第三點老師也是主題的意思),我認為跟對老師做喜歡的研究主題會比CFA重要,因為研究主題可以被視為相關經驗,CFA不可能,經驗比證照重要,CFA以後行有餘力再考也行,不考我覺得也沒甚麼差,因為台灣不夠國際化,CFA我認為對於台灣人而言只有一個功能,就是在海外找工作比較可以讓人知道你的程度到哪,對外國人而言台政大不具任何意義。

如果能上國立當然很好,不過還是一樣,主題比什麼都重要,假設非台政有教授剛好要研究你喜歡的主題,那我建議還是主題為首要考量,學校名氣對你第一份工作進大公司或外商有幫助沒錯,但如果為了名校而強迫從事不喜歡的主題,那只是在知名大公司外商痛苦而已。

講回操盤,假設只講股票類,基本上只有分台股/海外股兩種,台股就像樓上說的不是很好,除非將來可改善,不然你要好好想想,海外股又以陸港股為大宗,上述喜歡哪個你可以自己選,但研究所要跟老師用英文寫相關的研究主題。

sell side和buy side工作性質不太一樣,sell side基本上就是公司與投資人之間的橋樑,簡單講你要有辦法知道公司很多內部消息告訴客戶,這是你在客戶眼中唯一的價值,因此會有很多與人往來的成分,拜訪公司、拜訪客戶等,具備某種程度的業務性質甚至交際手腕,譬如你拜訪台積電,你覺得不看好,可是你在報告上這麼老實寫不看好有可能觸怒他,那你怎麼辦?(以上純舉例,不代表台積電投資人關係部門很機車),或者像台塑集團和鴻海也都不太熱絡與金融市場互動,那你想知道台塑業績可能就要跟他的上下游公司打好關係才能套到一些消息,有點類似記者,只是寫出來的東西看起來比較專業,看起來。

buy side基本上四種:券商自營部門、投信、銀行、保險公司。自營和部分投信公司眼光非常短線,每個月都比績效,這種壓力很大做不長久,就算長久也是拿健康做代價,不要考慮。投信操盤有兩種,一種是共同基金,一種是全權委託,共同基金法規限制很多,譬如即使你神準,知道未來半年股市將重挫,共同基金還是得買股票,不能只因為你認為重挫就一張都不買,因為客戶拿錢給你不是用來讓你放在銀行存款的,這什麼鬼道理,全權委託有一點點類似避險基金,簡單講就是幫少數大戶(或政府基金)量身打造然後法規限制比較少的共同基金,通常是資深的共同基金經理人擔任,但不代表他績效就一定好,君不見政府基金賠錢也沒有賠的比較少。

銀行有股票操盤的就交易室,我不確定是不是每家都有股票交易組,所以這個門很窄,但我覺得是最佳考量,你的績效只要對公司能交代就好,以上這三種都比較有機會操盤,保險的操盤人基本上年紀都比較大,因為保險的投資心態比較長線,所以操盤人汰換少,機會當然也比較少,但在裡面做研究員是第二考量,因為自營和投信比較會裁員。

我寫完這些才看到樓上寫的,所以內文稍微補充一下,但基本上我也覺得操盤真的是少數人才適合,我覺得「運」是決定績效的關鍵,沒有那個運怎麼搞都沒用,我有同學媽媽高中學歷菜籃族每年股票賺幾百萬要怎麼講?這真的跟專業或學歷沒有關係,你仍然可以去試,也許你就是適合的那個,但該知道的還是要先知道。
研究員或外商分析師不是像我們這種私立大學能進的!
CFA也只是個屁,
在金融業,只有業績才是你的保命符!
新聞報導,看看就好
一堆新聞都說有CSIA年薪上看200萬
有CFP年薪上看多少的、或有FRM年薪上看多少的?
以上這些新聞,記者都沒有跟你說:
該員是哪家知名大學畢業的、
或是該員替公司賺進多少業績!
基本上在金融界若你是正統科班出身,
就有機會能進入金融業財務工程核心,如果沒有的話,那就乖乖去當業務吧。

何謂正統科班出身,就是台大財金所、政大金融所、或是國外知名大學碩博士等。

未來的規劃有二種:CFA、國立碩士文憑,
我也要潑你冷水一下
你現在24歲,補習取得國立金融所文憑後,幾歲了啊?我估計也要27、28歲了吧⋯⋯另外你心理學系要考商學研究所要很拚唷⋯⋯

另外取得CFA後,幾歲?

在金融業,若你是高層、或人資,你會錄取一個近30歲
但只有CFA證照、或國立碩畢,但30歲以前完全沒有任何產業研究經驗的人嗎?
結論就是:如果沒有好的學經歷,光有CFA也無用!

http://udn.com/news/story/7061/1069209

http://blog.udn.com/evita613/4171490
這些網站你可以參考看看
其實就是看 最後的市場目標: 台股或是海外
但是準備起來 真也是不太相同, 立志要看海外的話,我也是有過
當大中華最紅的時候 你走在路上 說你想看大中華 大概都有機會INTERVIEW
現在大家知道隔個海岸 看大中華也不是那麼容易,投信也就沒有那麼一窩蜂了 當然 機會上海外還是比台股多不少
立志看國內的話,反而你原本在甚麼產業待過一段時間 好像還比較有點用
科技非科技都有點用,因為財報要看懂容易,IC整顆要想懂比較難
不過.....台灣 寡頭大公司加上全球強權地域分明,科技股這部分 不像過去輝煌 但是畢竟.....科技來自人性,所以人類沒死光以前
你在科技公司做過,多少對於產業研究有點幫助,
當然資策會 工研院 之類的待過 對於公司拜訪 產業研究有點了解的人優勢也高些

至於現在在學校想要開始往這個領域進行的人,我想人工智慧,電腦,數據統計,行為模式之類的東西上場以後,到底人腦有甚麼優勢
應該是嚴格一點要思考的地方了 計算機/程式設計/邏輯/數據處理的能力培養一點 不會吃虧的
不過不過 雖然所有人都講,將來都是電腦選股人工智慧理財了這類的事情 每個機構看來都會打這樣的廣告,
我只能說 過去快要長達8-10年的一個金融寬鬆的大多頭 創造了一個很厲害的市場,ETF類型的產品吸走了多少注意力,
這樣的一個怪物環境繼續下去會走到甚麼樣子 沒人知道,如果
A機構用人工智慧,B機構也用人工智慧,C機構趕快跟進,然後呢,.....大家最後比誰的電腦比較快,還是誰的電腦比較好棒棒比較聰明??或許一開始的時候 你會不對稱的得到一些優勢,這世界都是這樣 當所有人都這樣的時候....?

如果你覺得這樣的世界很刺激,當然還是可以往這個方向進行。

jonathan6320 wrote:
研究員或外商分析師...(恕刪)


我也沒有辦法,
雖然一個人的努力可能有極限,
但不努力看看誰也不知道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我光穩定經濟基礎的高考可能就得準備三年了,
再加上在職準備台政金研所和CFA證照的時間可能差不多十年

cyrus_tsai wrote:
其實就是看 最後的...(恕刪)


在台灣除了在科技業賣肝可能有高薪之外,
其他產業的待遇都不會相差太多,
如果小弟真的有幸考上,
台政金研所加CFA的話,
一定會去國外,
而且一定會走,
證券分析師
famas2200 wrote:
我也沒有辦法,雖然...(恕刪)

我覺得你的作法是危險的,如果真有心要走金融那就不要高考,不然年紀在金融業只會愈來愈扣分,高考也不會讓你加分,如果真有心要海外,那就不一定要念研究所,專心拚CFA,海外看中你一定是你在台灣做過研究員、或在某產業有就職經驗再加上CFA或洋文憑,他才會讓你看台股或研究該產業,舉例而言,假設你去7-11總公司工作(統一超),同時間考完CFA至少二級,才有機會在不管海內外找到研究台股或研究消費股的工作,如果能在台灣公司負責中國相關事務可能更好。總之你要考量現在該做什麼事才會對未來當分析師有加分而不是扣分。
老實說我和DAVID看法相近,你說你準備高考就要三年,還不一定能夠考上啊!
考上高考後,你年紀也28歲了!
28歲以後,你還要準備研究所考試以及CFA證照,順利的話,如你說的34歲了~~~
34歲以後的人生,你還要去國外找Certificate analyst相關工作~~~

我只能說夢想是美麗的,現實是殘酷的....

你的人生只有你自己嗎?
原生家庭的父母親不需要照顧嗎?
若有女友,何時要結婚?結婚不需要有基本的經濟基礎嗎?
若以上都克服了,

那也要有人要你啊,年紀在金融業是一個無法克服的問題
基本上不會有一家金融機構會要一個34~5歲,只有學歷以及CFA證照
但是你投入近十年的時間,這樣的投報率會不會太低了~
(若你是投機者,不會去選擇這樣標的)
但卻沒有任何產業界經驗的人。
如果要沒有任何產業界的一張白紙,我寧可選擇23~25歲剛出社會的新鮮人
(若你是投資者,會選擇一個值得長期投資的新人)

感覺你對金融業非常的不了解,只是一昧地想要當Certificate analyst

你想當Certificate analyst的目的是甚麼?

想要操盤?
如果真的這麼優秀,你自己就可以當自己的操盤手

曾經我也是有夢想,想要當基金經理人或當某金控操盤室的操盤手
後來我放棄了~~~~我知道自己有幾兩重,也知道人生的時間不是這樣浪費的
但我還是走金融業,走法人金融,我也慶幸當初的決定對了

你說在台灣除了科技業賣肝,可以領高薪外,別無他法了~~~
我只能說你的眼光狹隘,在高灣高薪的工作非常多,
重點在於稀有性,只要你的專業是稀有性的,或是你可以幫公司賺到錢,你就有領高薪的資格。
(想想經濟學的供需法則就好)


另外我建議可以用SWOT分析自己看看,
先分析自身優劣,再去想怎麼開始第一步
自己本身具有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
以及競爭市場上的機會(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
重點就是要用本身的優勢去找尋競爭市場上屬於你的機會,
別用自己的劣勢去碰觸威脅,
等工作久了以後,又會牽扯到,競合策略– 你的附加價值有多少?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