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後面討論:假設單季種植投入的成本是100萬(包含耗材、人力等),賣出300萬,獲利200萬,風災最嚴重時假設作物全毀都不能賣(但通常會先搶收)可以算出損失為: 成本100萬+外部損失?(器具損壞、清理重建、時間成本等)+預期獲利而未獲利200萬,損失超過300多萬,換句話說,把單季改成年度,年收200萬,颱風造成損失300萬以上,所以賠不起??可以思考一下問題在哪囉!ktw69 wrote:~~ 不要以為做農...(恕刪)
還好我爸退休了以前種一年一收的棗子遇到這種颱風的話當年的收成,大概可想而知唯一能期盼的,就是颱風之後,是否可以有新長的果實可以收不然就是借錢撐著,趕緊找個地方種些蔬菜至少可以快點有些經濟來源或是去找零工,畢竟有一家子要養因為棗子的風險實在太高了之後也是有分散種些蔬菜,至少收成的時間短平常也可以有些收成其實不只颱風,只要是氣候異常,那年的收成都不會好記得有一年颱風都沒進入台灣原本以為那年的收成應該會不錯但因為沒颱風,導致某種昆蟲大量滋生,我們都叫他 "蜂 (台)"產卵在棗子內,那年的收成比颱風來更慘不過這種事,電視台不會報導的遇到這種事,真的是欲哭無淚為了家人,還是得撐吧我想... 每個爸爸都是偉大的不管什麼職業,也都是為了那一家人
abu dhabi wrote:地震的時候造成半導體廠損失也是億來億去,也沒有在政府賠錢的 因為賠錢給農民(代表弱勢)可以塑造型像以獲取選票,反正花的不是他口袋的錢,賠給半導體...又沒回報,更何況那些大傢伙有錢得很,營業額千百億來千百億去的,看不上那幾億啦。
黑暗魔法使 wrote:還好我爸退休了以前...(恕刪) 其實這些老一輩農夫漁夫............認真賺可以賺很多..........重點來了喔..................這些賺的錢...幾乎都下一代在用的...他們可以辛苦到沒時間花錢...家人從事這些工作...真的要惜福...這行真的夠辛苦...
農漁業其實收入不錯我認識幾個朋友家裡就是這樣賺的多主要是為了要預備賠錢的時候國家講好聽是叫賠償其實主要原因還是為了要穩定物價另一方面進口比較便宜為什麼不全部進口主要還是因為一些戰略考量事實上以台灣農漁業來說講量拼不過人家講質也拼不過人家價格拼不過人家當然是輔導提升品質但是最後搞得變成政府出本這些人負責賺錢結果是把這些人變成像小孩子一樣什麼都可以吵鬧什麼都要求賠償賺錢時都不講話賠錢時就大吵大鬧雖然努力的人不少但是取巧的人越來越多社會不斷豎立新的批鬥對象導致處處對立一些人躲在暗處偷雞摸狗
農業本來就是一個國家的生存必須行業,全部人口去做工業生產吃甚麼呢?有看到任何先進工業化國家沒農業嗎?很多補助農業比台灣還好。說好賺的可以去鄉下租塊地種看看,種子、肥料農藥、農機...不用錢?一個颱風全部吹光不申請補助難道餓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