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資方至上的日本,為何淪落到實行負利率來救經濟?


ANDYLIU66Y wrote:
負利率絕對是經濟的猛藥.
有多少銀行家所借非人,有多少企業借錢還不出?
銀行家不事生產,吃香喝辣數十A如一日,有何正義..
我想不出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來抵制那些銀行家....

所借非人是銀行本身風控的問題
並不是存錢給利息這件事有問題

abollar wrote:
日本文化是資方至上...(恕刪)



負利率不是第一次發生在日本,其他國家也發生過,純綷經濟緊縮的產物,跟讓不讓利沒什麼關係
ICE0917 wrote:
之前待過半日資半台資公司
家裡也有人長期待在日本公工作
就我觀察的回應你
先講一句不好聽的 別把日本看的太美好
就是因為勞工地位很低才這樣的
日本取消終身雇用制後
一直以來的極端功利主義
不管正職或派遣都很怕出錯 然後被開掉
所以員工都非常小心不犯錯
導致就算一件很簡單的事 也要問過所有相關主管
他才肯給你正式的回覆
那處理速度 比台灣的公務機關還慢上許多
再加上1950~1970年代主管的官僚文化
上層就是看不起下層
你有功 但再多功也比不上一個過 然後掰掰慢走不送
你覺得在這種大環境作事 你能有多想表現?
大家都是一天過一天而已
有沒有覺得這情形很眼熟?


有, 很眼熟...

有朋友先前在某日本公司的台灣分公司上班, 跟您講的一模一樣!
提出來的案子, 送到本部, 繞啊繞的最後就是打回來再評估, 有什麼問題?
又說不上來. 而且這案子是日本本部開始做的, 好像有搞砸過一次, 就丟
給台灣人去弄. 重新弄過了要審的時候高層就不敢同意, 根據朋友的說法,
這案子已經拖成「誰同意誰就倒楣」的地步. 因為「沒有人想犯錯」
「少作就不會出錯」「要死大家一起死」,一份小小的案子要通過要蓋上百個章!

甚至有台灣分社的員工去日本出差有感覺到異常的氣氛,因為同樣規模的案子,
台灣分社的人做,進度跟成果很快就有了, 日本團隊來做要兩倍以上時間.
(當然,人家是很「小心」的在做, 時間當然長) 所以到日本本社出差就感受
不太到什麼好意...

今天知道Sharp終於跟鴻海簽約了, 再看新聞, 原來郭董在2012年投資
Shprp十代廠(堺工廠), 在2013年只花一年的時間就把堺工廠從大虧損
翻盤變成賺錢到現在! 我不知道是不是郭董砸錢把堺工廠業績做起來啦,
但我覺得堺工廠會賠了一屁股, 公司高層的問題一定不在話下.

只能說日本人成也這個民族性, 敗也這個民族性.
雖然我還是非常熱愛日本...不過暸解愈多, 對日本人的評價也愈中間...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wongkain2001 wrote:
負利率不是第一次發生在日本,其他國家也發生過,純綷經濟緊縮的產物,跟讓不讓利沒什麼關係...(恕刪)


個人感覺啦
日本政府已經沒招救經濟了 畢竟整個民族的個性不是這麼容易轉變過來
只好由央行逼民行將資金流通
那以日本 目前保守不犯錯的大環境底下 大手筆作有風險的金融投資可能很困難
比較保險的是借貸給企業
日企雖有良好的技術根柢 但是民族性及傳統使之慢慢墮落 應該也不會借太多錢去發展
(沒人敢寫有風險的企劃案 誰寫誰死 誰蓋章誰死)

民間消費的狀況 也連動者企業的脈動 大家都一天過一天的混日子 誰敢借錢消費(結婚 生子 買房)
除非日本政府能夠強制保障工作權 否則內需應會持續不振


bluesystem wrote:
有, 很眼熟......(恕刪)


這就是日本極端功利主義很奇怪的變形
節省人事開銷
省小錢
卻不知不覺中花了更大的錢在內耗上 慘的是這些內耗因為沒有實際數字可以看 所以日企很樂意當作沒看到(鴕鳥= =?)

所以我第一篇文章就先提到過了 主因就是因為日本勞工地位很低的關係
要是工作有保障 員工如當初黃金時代 有熱情敢衝敢拼敢改革
日企不會淪落到現在吃老本的地步

當然 以上是個人樂觀猜想 沒有實質數字可供佐證

所以也可以當我在發烏托邦的廢文 我無所謂

pluto0411 wrote:
非常同意你說的,本...(恕刪)


很謝謝您的同意

日企效率僵化 這個人認為是民族性跟傳統 還有短視近利的極端功利主義促然 短期難救了

但日企退休後 老年離婚的問題 看起來很可憐 但說白了 自找的吧

在職的時候 在公司是老大 在家裡也是老大
但退職後的心態轉變
那是那些人的問題 明明就有很多案例借鏡
就該改變自己 學習尊重另一半 或許就不會衍生出相關問題(家務事百百種 也難斷定)
內行人
那群自稱老鳥站著毛坑不拉,阻礙了公司和國家進步空間,
只會看不起年輕人,自己又沒有本事離去,變成了石頭
自私自利又自大、年輕人根本沒有機會看到未來
其實人性這種事情任何國家利益衝突問題都會有
------------------------
你年紀大了就不會說這種笨話了
現在年輕人無能的要死
完成沒年輕人創造時代的想法
只想老人讓位給你
所以說年輕人和老人一樣無用

不見棺材不掉淚 wrote:
想不到日本的職場是這樣的。



借引言...

20-30歲年輕人比著50-60歲的....佔著茅坑!@$#$@#$@$

20-30歲年輕人再過個30年....

自己變成50-60歲時...被當下20-30歲的年輕人指著佔著茅坑#%$...

這時候說著..我可是辛苦了30年呢

第一代被念的...被白念了



日本最大的問題應該是老齡化,這幾十年國民越來越長壽,老頭子佔著位置不退休,下面又缺乏新的勞動人口進入職場,幾十年下來公司沒換幾個人。新人多的話公司會給出一些位置給新人,如果一個公司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是在公司工作十年以上的老人,新人能有多少機會?

不怕新人犯錯,但如果新人沒機會,企業就沒創新,這才是最可怕的。不但如此,新人上不去,收入提高不了,反過來消費就不可能景氣。老人有幾個錢都是量入為出省著用,絕不會有借貸創業、借錢讀大學之類的開放性消費。新人可能會這麼做,但需要他們能看得到希望,才會有這類意在突破的透支消費或者投資。現在整個日本社會的新人沒什麼錢也沒太多機會,消費慾望很疲弱。

一定程度上來說台灣也是這樣,大陸現在也有這個趨勢,再過幾年如果出生率提高不了,情況還會繼續惡化。
一、幾頁看下來,日本有的狀況,台灣大約再嚴重三倍。
日本主管佔位不走,台灣企業主管根本就老闆的兒子,你連想要他走的念頭都不會有。
日本出生率低,台灣出生率是低到世界第一,倒數第二離台灣都很遠。
日本人口老化,台灣狀況同上。
日本主管東摸西摸拖到八九點才下班,台灣全辦公室都八九點才下班。

二、22k真的不開玩笑,你沒見過是因為你的同儕圈沒有和他們重疊。
我們那個年代是能力分班長大的,這輩子一直到出社會開始要管人才見識到能力那麼廢的人,當第一次知道這種程度的能力是社會常態,當下的衝擊是非常驚人的。現在的大學生有多少算不出100元可以買幾顆單價30元的蘋果,保証你想都不敢想。而還有30%的人是連大學都不敢來唸,教育部公佈的100%上大學,是指有意願來唸大學的都有一個位置唸,官方並沒有告訴你這數字已經先拿掉不來唸大學的,實際統計資料上20歲在學(含國內外)就70%上下而已。
這個社會幾乎已經沒有純勞力工作,你要這些人上哪裏找22k?女生甚至沒能力也沒勞力,你是要她去賣嗎?
在我們內部詢問,同儕失業率甚至都是美化過的,真的不要不信邪,說風涼話。這些人活不下去,砍的一定是一同在社會上生存的你我。任何人面臨生存不下去時都是野獸,什麼仁義道德和小確幸都不會有的。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