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沒辦法呀 .. 畢竟由於年輕一代勞工素質問題 , 所以這十幾年來不但沒啥外商願意來
台灣增加投資, 連本土廠商也都是爭先恐後外移 ~~ 而近幾年政府為增加就業及稅收所推
動的這些大型投資案 , 又在媒體及某些政治人物聯手作梗之下均以失敗收場 !!
所以說 , 餅就只有這麼小的情況之下 , 如果企業主必須要給那些18分大學生那麼高的工資
, 那要如何才能避免虧損倒閉(根據政府統計資料台灣每年平均有數千家企業倒閉歇業)呢 ??
1989年剛畢業時,月薪75元人民幣。那會物價低住公房,沒有啥開銷,也是有滋有味的。
1993年那會兒,月工資大概240元,反而緊巴巴的。兒子的奶粉是很大的開銷。當時每一包大概16-18元人民幣,最多時兩天半一包奶粉。
2000年取消福利房,第一次可以買房子,100多平方米,2002年春節前後裝修好住進去大概總數180K人民幣。那會兒的月薪大概不到4K人民幣。不過沒有借貸,都是自己的儲蓄。
2007年感覺房子有點小,環境不那麼完美,另外貸款買房165平方米,感覺很不錯。待2011年元月全部提前還貸,房子全部裝修填滿家俬家電等,大約花費800K人民幣。那時我一個人的月收入大概10K。
2012年春節后拿到駕照的第二日全款提車落地價150K,感覺沒有任何壓力。
這些月收入的變化與個人的能力關係肯定不大。
剛畢業時認為能吃飽穿暖就不錯了。做夢也不會想著風和日麗開車到大房子住,颳風下雨在105平方米的小房子呆呆,這樣本人步行上班5分鐘,夫人步行上班10分鐘。
一家三口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