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準備上市上櫃的公司,員工認股您會買嗎?


hchou38 wrote:
感謝您的說明,對於上市櫃的條件有了深一層的了解,
並感念您無私的分享您對於上市櫃的知識心得,此篇給了一些心意,
您這樣做是蠻正向的,我常看到很多回文內說自己很明白也是專家,
但卻都是很吝嗇不願意把知道的分享或是只會指責發文者說錯了,
甚至用有點輕視辱罵的方式酸人,卻提不出條理性的糾正說明,
我覺得人要說一件事情分享一件事情很單純很簡單啊~
知道就照實說就好了,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清楚,
如果不甚清楚一知半解又裝神祕酸人,我覺得這樣的態度真的很糟又有問題....

回到討論的主題,我們這次員工認股的每股金額雖然不是基本價10元,但是就是這個附近,
在剛剛問IPO是什麼的時候,其實我也自己私下google了一番,
如果我的認知沒錯的話,IPO應該是指上市櫃股票正式發行流通,
但是其實並還沒通過正式上市掛牌,我想公司股票也沒發給證券商去銷售,
因此我覺得這個應該不算是IPO吧??只能算是很一般的開放員工購買股權。
其實說白了也就是一種增資而已。


不對喔!您的認知有誤!

一般公司要上市上櫃的流程應該是:公開發行(IPO)進入興櫃=>上市上櫃審議會審核通過=>上市或上櫃

IPO是「公開發行股票」,進入的是興櫃,但是進入興櫃股票即可在公開市場進行買賣

要正式上市上櫃,還得經過上市上櫃審議會審查,IPO跟正式的上市上櫃差遠了,請不要搞錯了!

貴公司現在的狀況應該是券商正在輔導IPO,開放員工認股,不只是「單純的增資」,

如果確定IPO會成功,我就算借錢我也會借來買
Evil_Justice wrote:
不對喔!您的認知有...(恕刪)


喔~那前兩三年都是直接分股票紅利那又是怎麼回事?
直到今年才有這樣認購增資的事,聽到這裡我都矇了~~
反正這麼複雜的事情,也只有當面問長輩才能確定明白了,
到底是通過公開發行了沒(IPO)?
但我只想單純一點把權證弄成一個漂亮的整數而已....
但是這樣可能要拿出快要40萬吧!!=.=
原本有打算還淘寶開店資金跟買新車的,
如果要把股權湊齊,好像手頭也會有點緊了....

之前有領過股權紅利的研發部同事,被挖角離職後好像是公司又用錢把股票買回。

另外附上今年我們公司憑證發行跟認股辦法的文件片段,重要部分我已經馬賽克....
應該不算是洩漏公司機密吧!=.=

<已撤圖.因為怕有不公平觀感問題>

hchou38 wrote:
喔~那前兩三年都是直...(恕刪)


難得遇到我懂的議題,就由我來回你吧!!
照你給的辦法來看...

假設公司現在給你10單位的認股權,你現在也不能認!!!

要繼續待在公司滿一年才可以認40%,

待滿第二年才可以再認30%,

再待滿第三年才可以再認30%。

六年內要把它認完就是了!!不然就會失效!!!

這是最簡單的邏輯....

簡單的說,你可以一直都不認,把這個權利保留住,六年之內都可以認。

如果公司最近真的有要公開發行的話,應該很快就會在興櫃市場買賣~~

你可以看興櫃時候的價格,只要興櫃時候的股票價格超過10元,

你就可以認股,然後把它賣掉...一定賺!!

如果興櫃時的股票價格沒有超過10元,你就不要認!!對你一點損失都沒有~~

以上!!

另外還有個人綜合所得稅跟證所稅會影響你何時要認的問題!!!~有興趣我再來回答~

不過你要上面看得懂才有用!!
kindman wrote:
難得遇到我懂的議題...(恕刪)


喔喔~雖然我有時候天然呆蠢蠢的,
但是只要跟錢有關的事,我就特別精明,
所以您解釋的部分我完全理解,
基礎上離股票上市不遠了,這我也本來就很確信的,
所以沒什麼問題,不然我也不會常常跑外面,
還得偶而交際一下遇到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

我一出社會就在現在的公司工作了,現在資歷已經有四年了,
所以我不是菜鳥喔~~....
雖然常因為外貌被呼喚為打雜的菜鳥,
但我也常就將錯就錯了....

感謝您的解釋。
因為擔心認股的文件會帶來公司一些困擾,
更嚴重的...也許眼尖的其他部門同事會有不公平觀感,所以等等我會把文件照片撤了。

hchou38 wrote:
喔~那前兩三年都是直接分股票紅利那又是怎麼回事?
直到今年才有這樣認購增資的事,聽到這裡我都矇了~~
反正這麼複雜的事情,也只有當面問長輩才能確定明白了,
到底是通過公開發行了沒(IPO)?
但我只想單純一點把權證弄成一個漂亮的整數而已....
但是這樣可能要拿出快要40萬吧!!=.=
原本有打算還淘寶開店資金跟買新車的,
如果要把股權湊齊,好像手頭也會有點緊了....

之前有領過股權紅利的研發部同事,被挖角離職後好像是公司又用錢把股票買回。

另外附上今年我們公司憑證發行跟認股辦法的文件片段,重要部分我已經馬賽克....
應該不算是洩漏公司機密吧!=.=


分股票紅利跟有沒IPO一點關聯都沒有啊

上櫃流程

您可以參考上面連結,往下拉到第三點跟第四點,應該就可以解答你的疑惑

公開發行=>上興櫃=>上櫃審議會=>上櫃 這個流程我可以確定是沒有錯的...^^

Evil_Justice wrote:
公開發行=>上興櫃=>上櫃審議會=>上櫃 這個流程我可以確定是沒有錯的...^^...(恕刪)


有錯

公開發行公司 指的是上市上櫃公司

依據證券交易法之規定,所稱證券管理機關為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而證券交易法是公司法的特別法,主要是適用於公開發行以上公司(含上市
櫃公司)有價證券之募集發行買賣,與證券商及證券交易所之行為規範,包
括內線交易與短線交易之相關罰則。而這些公司通稱為證券發行人。公開發
行公司必須依據證券交易法與主管機關之行政命令,定期公布公司財務與業
務之資訊(包括年度與半年度財務報表),如果要從市場公開募集資金,必
須先經由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方能為之。在目前的制度設計之下,公開
發行公司可以申請上櫃或是上市,而上櫃與上市的差異在於股權分散與獲利
能力等的標準不同。

非公開發行公司:
當公司還沒有向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申請辦理公開發行法定程序之
前,其主管機關理論上為經濟部商業司,在此將其稱之為非公開發行公司。

興櫃僅是發行公司
並非公開發行公司

何謂興櫃股票?
興櫃股票,就是指已經申報上市(櫃)輔導契約之公開發行公司的普通股股票
,在還沒有上市(櫃)掛牌之前,經過櫃檯中心依據相關規定核准,先在證券
商營業處所議價買賣者而言。
興櫃股票未來不必然會上市(櫃)成功,要看興櫃公司將來能否符合上市(櫃)
的掛牌條件而定,應特別注意。
人生的價值取決於成就了什麼
認股就像賭博~

聽我朋友講他公司上櫃前,員工認股大概200塊,真的上櫃後飆到500多,一夕間很多老員變有錢~

但也有不好的,上櫃後狂跌~

就看敢不敢跟他賭摟~
hchou38 wrote:
喔~那前兩三年都是...(恕刪)


照片是員工認股權憑證發行
認股契約

公司提供的是員工認股權憑證
擬按服務年資達到約定條件後
以約定價格向公司取得公司股票
而公司則是透過增資方式發行認購員工認股權的新股
當然是價與認股價格若未理想
員工可以不執行
但員工認股權時間屆滿時
員工將不得再執行

所以員工認股權憑證對員工來說
並沒有會立即損失的風險


人生的價值取決於成就了什麼
silencenadir wrote:
有錯

公開發行公司 指的是上市上櫃公司

依據證券交易法之規定,所稱證券管理機關為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而證券交易法是公司法的特別法,主要是適用於公開發行以上公司(含上市
櫃公司)有價證券之募集發行買賣,與證券商及證券交易所之行為規範,包
括內線交易與短線交易之相關罰則。而這些公司通稱為證券發行人。公開發
行公司必須依據證券交易法與主管機關之行政命令,定期公布公司財務與業
務之資訊(包括年度與半年度財務報表),如果要從市場公開募集資金,必
須先經由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方能為之。在目前的制度設計之下,公開
發行公司可以申請上櫃或是上市,而上櫃與上市的差異在於股權分散與獲利
能力等的標準不同。

非公開發行公司:
當公司還沒有向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申請辦理公開發行法定程序之
前,其主管機關理論上為經濟部商業司,在此將其稱之為非公開發行公司。

興櫃僅是發行公司
並非公開發行公司

何謂興櫃股票?
興櫃股票,就是指已經申報上市(櫃)輔導契約之公開發行公司的普通股股票
,在還沒有上市(櫃)掛牌之前,經過櫃檯中心依據相關規定核准,先在證券
商營業處所議價買賣者而言。
興櫃股票未來不必然會上市(櫃)成功,要看興櫃公司將來能否符合上市(櫃)
的掛牌條件而定,應特別注意。


呃...我想...您才是錯的...您可以先姑狗大神一下何謂「公開發行公司」嗎?

你最後一段也有寫:「興櫃股票,就是指已經申報上市(櫃)輔導契約之公開發行公司的普通股股票」
已上興櫃的公司已經算是公開發行公司,而且你所寫條例內有寫到:「公開發行以上公司(含上市櫃公司)」
我不知道您有沒看清楚,在上市櫃公司的部分是「含」,其中意義應不用我再解釋了吧?
且「公開發行公司可以申請上櫃或是上市,而上櫃與上市的差異在於股權分散與獲利能力等的標準不同。」
照您的說法,公開發行公司單指的是上市上櫃公司,既已上市上櫃又何必再申請上市上櫃?

很不想這樣說,但是我還是要吐槽一下:乖~多念點書去!
silencenadir wrote:
照片是員工認股權憑...(恕刪)


是的,就是股權憑證,
去年我有領到大前年發的股利憑證,
不過還有將近一半的憑證是在集保的,
所以理應是今年年底左右會拿到吧??...
不同的是...今年的專案紅利是直接現金獎金發放,
但是股票認購卻是某些部門某些員工才有認股選擇權,
但有選擇權的同事,我相信應該都會買滿自己的額度才對,
這其中包含了幾個月前我去日本出差關係弄不好的那位同事@.@(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認股的匯款是有期限的,期限內沒有把認股金額匯到公司帳號,
就算是棄權了,由於想湊成整數,看來還錢或是換車這兩件事,可能有一件事情得緩一下。

至於樓上的網友跟另外一位,關於IPO這個名詞的流程次序,請理性討論,
別因為要追求真相酸話太多撕破臉,就像我之前為了證明小米智能插座,
能夠插水波爐使用,放了使用照,但還是有人嘴硬一樣想要冤枉我極限使用,
真理真相是可以理性平和討論的,大家也可以虛心接受,但別執念太深,讓自己執著了。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