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想到台灣的教學型大學教書,是個不切實際的發展方向?此話當真?


bobbycomboy wrote:
物理系要看有沒職缺最...(恕刪)


頂新也很需要這些化工人才...lol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就我在象牙塔當個局外...沒有長春藤的學歷 缺乏母校老師的垂愛 沒有商業價值的研究領域
(恕刪)


+1
尤其是有關係就沒關係
特別是"教學型"大學
(都教學型了,擺明了不比研究,那比甚麼? 比有沒教師證嗎?)

chan0731 wrote:
我以大學教學近10年...(恕刪)

樓主
依十五年大學任教經驗
此文最合於非前段班大學現況
教卓補助各校經費漸少
所聘專案教師一年一聘
大都没有長期保障
除非下定決心深耕於自己的研究
不然幾年內必然有職涯危機
樓主
此回文是告知你現在一般大學要求
包括有能力全英文授課
研究必须有一定影響力
產學合作案要求
教學被視為基本能力

這些是很基本的
建議你先找同領域同儕談談
每個領域人才狀況不同
此非一般網友可提供的資訊

TBS500 wrote:
呃....不好意思....(恕刪)

Junodidi wrote:
1.全英語教學
2....(恕刪)
要講就來講個夠吧 這幾天正考期末考給成績 在大學混了將近18年的兼職有很大感觸

要教書要有成就感 麻煩留在美國 雖然我對美國大學教育那種死要錢又貴死人的文化很反感

但是親身體會台灣教改以後的大學教育 深深覺得與其教這些每天渾渾噩噩過日子的台灣大學生

還不如教那些在萬惡資本主義下的美國大學生 或許成就感會高很多


目前台灣私立大學的大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欲望基本上是遜於20年前的私立高職生

一般國立大學的大學生也沒有甚麼太長進 唉 就是這樣 頂尖的學校與學系除外

沒甚麼就是按人口比例來算就很清楚了 教改只是把學歷鍍金跟高等化


很不幸 台灣大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並沒增加 但是搞怪作亂與逞口舌之力卻多所增加

美國的大學因為學費很貴 學生對於教學的內容與質量都會比較要求 因為花那麼多錢

在美國學習的專注度 跟台灣這些一個學期的學費不到美國幾個學分費的學生相比 有很大的差異

台灣學生根本很難想像"大學教育"並非所謂"花錢的教育" 都當作基本教育

多數人隨波逐流 念了幾年不曉得念了甚麼 畢業以後 只能被22K的老闆欺侮


這幾年"陸生"來台灣 台灣學生開了眼界了 "陸生"來台灣多半玩得很快樂又享受大學生活

念書的能力都把台灣學生打得死死 常常會留下發問的就是"陸生" 每次考試多半名列前茅

問了以後 人家認為花錢來讀書 是真的希望學東西或是開眼界 台灣大學生多半不曉得自己在幹甚麼?

唉 無奈 或許許多人認為佔領立法院跟行政院比較重要吧 念書要幹甚麼?

18年來 以前剛開始教的學生真的比較優秀 其實不是在學業成績上 主要是在學習事務的態度或互動

老實說 現在教的學生 我只能期望 前面的3-5%有一些成就 其他的就算了
要講就來講個夠吧


現在國立大學非常流行"兼任師資"、"專案助理教授"這種玩法,
擺明是要省人事費,
因為國立大學除了台大算有錢以外(但跟美國的大學比財力,可能連Texas A&M System、Univ. of Michigan之流的車尾燈都看不到),
其他有理工醫學院的大學每年的電費支出都非常可觀(可以說暴錶了!!!),


美國的Ivy League大學會強,
是因為採董事會制度(香港的大學也是如此),
上頭老闆給底下的教員壓力,
學校有明確的目標在運作,
畢業的校友對母校的認同度才會高、才願意捐錢回饋。
當然有識之士會說你看那個Yale經濟系可以把所有的資源灌在特定的一個老師身上(假設系上有10個老師),
讓它去衝論文數、衝得獎、去當政府高官,
其它的4個老師沒錢搞研究當然就跳腳呱呱叫,
但Yale校方就是不管你...堅持要這樣搞,
這樣Yale在國際上的能見度才會持續變高。
(p.s)在美國的大學教書,你沒拿到"Tenure"也是沒路用的,時間一到校方就要你滾蛋,這個文學院、國關領域的PhD感觸最深。

英國的大學也是差不多啦,
發論文壓力可逼得緊,
像Imperial College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這兩家常有教員被逼到離職或自殺的。

澳洲呢...以前澳洲的大學都是吃聯邦經費過爽日子,
近幾年政府開始大刀砍預算,
也是約30%的教員回家吃自己(The University of Sydney、Monash University那可砍得兇),
有一些老師開始往東南亞的大學流竄找工作(跑去新加坡的就不少),
所以不見得白人的國家都講"人性"的...。




這邊有美國各大學教員的薪水統計:
http://chronicle.com/article/2013-14-AAUP-Faculty-Salary/145679/#id=table


PhD找教職的Bible:
http://www.amazon.com/gp/product/0812220161/ref=as_li_ss_tl?ie=UTF8&tag=rsrjx-20&linkCode=as2&camp=217145&creative=399369&creativeASIN=0812220161

chan0731 wrote:
5. 數年內私大滅頂一半以上


是不是滅頂一半還不知道,不過,肯定會很慘.

今年要進大學的年出生率是32萬人.

明年劇降至26萬多

五年後剩不到20萬,

累積下來,五年後,有多少大學教師會失業,真是不敢想.

樓主還要回來嗎?

台灣大學現在是空頭市場要想清楚阿
colinwen wrote:
剛好去年回到台灣私校...(恕刪)


資深教授說引發學生學習動機,說點粗俗的話, 是屁話
大多學生只想來聽課,根本不想學習

就算你老師努力萬分,學習是發自內心,只有神可以啟發學生學習。今天若有學生會想學習是因為他受到神啟發了,而非你,否則不是每個學生都想學習?

捉黑天鵝 wrote:
要講就來講個夠吧台灣..台灣只有一個教育部大學.(恕刪)


疑?大家有志一同,我十年前就講同樣的話

現在教育部大學也沒了

只剩下教育部人力介紹所和網軍訓練中心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要講就來講個夠吧 這幾天正考期末考給成績 在大學混了將近18年的兼職有很大感觸

要教書要有成就感 麻煩留在美國 雖然我對美國大學教育那種死要錢又貴死人的文化很反感

但是親身體會台灣教改以後的大學教育 深深覺得與其教這些每天渾渾噩噩過日子的台灣大學生

還不如教那些在萬惡資本主義下的美國大學生 或許成就感會高很多


目前台灣私立大學的大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欲望基本上是遜於20年前的私立高職生

一般國立大學的大學生也沒有甚麼太長進 唉 就是這樣 頂尖的學校與學系除外

沒甚麼就是按人口比例來算就很清楚了 教改只是把學歷鍍金跟高等化


很不幸 台灣大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並沒增加 但是搞怪作亂與逞口舌之力卻多所增加

美國的大學因為學費很貴 學生對於教學的內容與質量都會比較要求 因為花那麼多錢

在美國學習的專注度 跟台灣這些一個學期的學費不到美國幾個學分費的學生相比 有很大的差異

台灣學生根本很難想像"大學教育"並非所謂"花錢的教育" 都當作基本教育

多數人隨波逐流 念了幾年不曉得念了甚麼 畢業以後 只能被22K的老闆欺侮


這幾年"陸生"來台灣 台灣學生開了眼界了 "陸生"來台灣多半玩得很快樂又享受大學生活

念書的能力都把台灣學生打得死死 常常會留下發問的就是"陸生" 每次考試多半名列前茅

問了以後 人家認為花錢來讀書 是真的希望學東西或是開眼界 台灣大學生多半不曉得自己在幹甚麼?

唉 無奈 或許許多人認為佔領立法院跟行政院比較重要吧 念書要幹甚麼?

18年來 以前剛開始教的學生真的比較優秀 其實不是在學業成績上 主要是在學習事務的態度或互動

老實說 現在教的學生 我只能期望 前面的3-5%有一些成就 其他的就算了


看到那些紅字部分,有點膽戰心驚,這跟我還停留在以前的台灣印象差真多。 其實有時候多多少少有聽到在台灣的親友抱怨學生素質,畢業生素質(這些都是有出國唸書和工作過才回台灣當教職或是公司高階經理位置)。 美國則是相反,人口增長,來美國唸大學的越來越多,大學能進的位子卻沒按人口和想要念的國際學生人數比例增加,變成越來越難進。 一些親友的大學,早已只有低於10%的錄取率了,我們當年至少還有達到兩位數的錄取率(不過那時候申請是手寫或是打字機,不像現在那麼容易用電腦複製)

光會內耗,不發憤圖強,都是別人的錯,不反省,這樣子下去好嗎? 這裡附近走走,就會遇到非洲來的,亞洲,歐洲,中東和其他地方的員工,教授,和她們的後代。 一些當初在她們國家都是菁英。 大學和研究所就會面對全球的競爭,工作後,除非是不容易外包的工作,不是工作不被大陸,印度和其他國家搶去,就是公司直接從那些國家挖人過來。 公司要賺錢,這樣子下去,台灣有多少人才能吸引外商去搶人? 你要維持高薪,你就需要拿出比那些國家更高的產值,要不然客戶(你的公司也算是你個"客戶"公司提供薪水買你的服務,產值)就找別人。

前幾天晚餐桌上聊起產值,聊到高科技業每個員工的revenue & income.

AMD只有幾千美金的income。 表示沒甚麼加薪的空間 Intel, google, Apple, Facebook等都有六位數的income和revenue。 尤其是軟體公司,有家有超過40萬的income per employee。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