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kyhsu1 wrote:
人要為自己打算沒錯啊
重點是現在連找份好工作都難
這兄弟自己也失業中,實在沒辦法。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每個人必須為自己打算,致力於個人利益最佳化。
dukkha wrote:
這兩個說法,端視時間長短,可以說都是正確的。企業賠錢,短時間來看,企業必須照付員工薪資,股東認賠。長期來看,我們不是共黨份子,不能無限制的讓股東賠錢而保障員工鐵飯碗。企業必須增加效率,減少成本。一般最快最常見的方法就是裁員。
而每個產業因應環境變化所需時間長短不同。最短的大概是無照攤販,今天營運不好,員工今天的薪資得照發,但每天可能整個攤都得收起。另一方面來說,航空業所需的時間算是很長的。最近馬航在烏克蘭被擊落的慘案便是因為公司賠錢,管理階層迫於營運壓力,選擇不裁員,航班照飛,但抄危險捷徑的結果。
企業賠錢,裁員。當然股東,員工均輸。短時間內,股東損失的是部分資本,縮編以求東山再起,一般需許多年不斷賠錢才會把全部所投入的資本賠完。所冒的風險已所投入的資本為限。不包括資本家私人財產。而員工一旦被裁,所失去的是全部的收入。年長的員工轉業也相對困難。這就是為什麼資本主義以資本主義為名。在這個制度下,遊戲規則為資本家所立,資本家佔盡所有好處。
蓋人口遷徙有疆界之限,而資本轉移則無垠無涯。資本主義下,資本家出資,承擔血本無歸的風險。工人出力,薪資---對所付出勞力的報酬---相對有保障。若或創業苟成,資本家獨享所有的利潤,工人無法獲得合約之外的薪酬。資本主義鼓勵冒險,保障願意承擔風險的資本家承受的風險不多於所投入的資本。公司破產 不溯及私人財產。個人破產不溯及配偶財產。而創業成功的資本家可以享受多於常人薪資所得的回報。企業可以非常容易的裁汰表現不佳的員工。
資本主義並不完美。全世界產業面對高稅率、高成本、高工資只有歇業、出走一途,澳洲也是如出一辙。最近有名的例子是南澳及維多利亞州的汽車工業以及製造 業。資本家可以歇業清算資產、可以帶著產業出走,可以在宣布破產之後可另謀東山再起。而對於長期在噪音充斥的工廠裡待了數十載、五十多歲的老員工們---耳聾、背駝、無法再學其他謀生技能---一旦失業便一切全完了,這輩子再也沒有過上好日子的指望,再也不可能享受優於常人的物質生活了。
這個並不完美的主義事實上有很多缺陷,2011年時任台灣行政院長吳敦義說「無薪假理念應得諾貝爾獎」。這明顯的是有缺陷的制度使然。行政院長對總統負責,不直接對選民負責。總統有權無責。行政院長淪為總統行政的打手、卸責的沙包。唯一能與其抗衡地只有選民手中的選票。
在資本家、中產階級以及無產階級的階 級鬥爭中,資本家一向佔上風。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業緣個人了。老實說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再也沒有別人有義務提供兄弟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