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inuum wrote:怪怪 那怎會有篇說美...(恕刪) 美國企業就是需要你的時候很敢給, 不過裁人的時候也不手軟(當然也是給的爽快)。所以在美國有工作的人當然覺得好, 沒工作被裁的還會來留言嗎? 找工作都來不及了。另外那些甚麼外包啦, 無薪價啦, 也還不是都學外國的, 這不是替台灣老闆開脫, 而是有些人太看的起台灣企業的"創新能力"了, 這些高難度的東西哪是台灣企業想的出來的呢? 要是有這麼行, 哪還需要一直往工資低的地方跑呢?
easthero wrote:美國企業就是需要你的...(恕刪) 為了避免誤會 還是以自己在美國的經驗澄清一下吧事實上 很多真的都是台灣原創的 或是抄國外半套的(把員工的福利拿掉)如無薪價的部分,國外都會搭配失業給付、年資結算等等,只有台灣老闆敢不給員工薪水,不資遣不結算還隨時要別人回來上班如派遣的部分,國外搭配的是高薪合約和任務目標制度,達成目標還會有額外的獎金,只有台灣老闆敢把派遣變成奴隸契約,低薪又不給福利,還可以隨時解約閣下的說法太看不起台灣老闆的原創cost down精神了,這一套作法帶到大陸和越南等地,繼續發揚光大,可惜那裡沒有壓榨習慣的台灣牛,所以三不五時當地勞工就會給你暴動一下,EX:寶成,把法律規定員工福利都偷偷吃掉了美國人重視人權和工作權,法治也發達,告人也容易,所以對員工也不敢太亂來...
dennis10 wrote:為了避免誤會 還是以...(恕刪) 我想我們講的也並不衝突啦, 外國人發明出派遣以及無薪假, 台灣老闆直接模仿。外國老闆不是不想做的跟台灣老闆一樣絕, 只是礙於法令規定做不到而已。台灣的制度就如你所說, 都學一半, 所以四不像, 向歐美學習的同時, 不管政府或人民的觀念也跟不上。美國的實際情況我不完全了解, 不過就我在香港的經驗來看, 以外商公司裁員為例, 不需要太多條件, 該給的給了就好, 想裁就裁(通常都是公司有賺但是賺不夠多), 我猜台灣老闆也想這樣吧, 只是法令不允許而已。
台灣 ?真要讓人走路方法多的是...看看樓主這個三個月一聘的派遣關鍵在於國外老闆對於好用的肯給來留人就算想壓薪資..看看最近apple google intel這幾家壟斷人才被告賠錢這在台灣大概辦不到吧 台灣呢 ? .... 好老闆一定有但是無良老闆....也不在少數問題是台灣的員工跟美國的心態又不一樣感覺有些人是多拿了一點就好像受到老闆的莫大恩惠開始幫老闆講起話了 在01少部分言論特別明顯都沒想到...推再多你也不是老闆..也不會因為推文領比較多
easthero wrote:我想我們講的也並不衝...(恕刪) 您言重了,沒有衝突啦,只是小弟有感而發而已...因為之前在港商服務過,所以再分享一下香港老闆的作法舉例說明香港的勞工法規定工讀生應有的福利,保障他們的權利,比正職員工福利還好,所以香港老闆反而不喜歡聘僱工讀生,全部的店鋪都聘正職。但到台灣開店後,一律都改聘工讀,算時薪,要排班,沒有加班費。前一陣子要我開除台灣員工,更是要求我比照台灣同業作法,直接開除,不發資遣費。當然也有幫台灣勞工爭取權利,但老闆的說法就是符合台灣勞基法即可(非正職人員不需給資遣費)....老實說,單以這CASE,老闆沒錯,符合勞基法...但台灣政府訂的法就是充滿漏洞給人鑽
dennis10 wrote:您言重了,沒有衝突啦...(恕刪) 我已在香港工作多年, 看到你提起工讀生的例子, 也願意跟你分享一下。其實, 在香港應該還是僱工讀生比正職要划算的多, 正因為如此, 政府對於工讀生的僱用限制很多(而非工讀生福利好), 其中最麻煩的一項就是每周工時的限制, 這造成一個正職的工作你必須要分成好幾個工讀生來做, 使管理工讀生也變成一個負擔, 如此就限制了店舖僱用攻讀生的靈活性, 不過相反的來說, 如果(真正的)工讀生想多賺點錢, 可能就得多找幾份工作了, 因為可工讀時數是受限制的。台灣法令對勞工的保障不周全是事實, 不過我個人見到台灣最嚴重的問題, 反而在於勞工階層的互相壓榨, 同樣是勞工的主管階層, 會幫下面人爭取權益的少, 反而大多是拼命向下COST DOWN, 拿這個當作績效向上邀功的多, 這思維跟國外受薪階層的差異是很大。
continuum wrote:礙於法令 ? 國外...(恕刪) 我說了, 該給的給了就好, 他們甚至會給更多。台灣裁員是需要受一些限制的, 不是想裁就裁, 所以老闆想要鑽漏洞是可以想見的吧。我想表達的是國外公司裁人不手軟, 當你這個TEAM還為公司賺錢的時候, 如果公司覺得賺的不夠多, 或是不想做這一塊了, 馬上裁了整個TEAM都是常有的事情, 我相信這也是目前台灣仍沒辦法接受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