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bycomboy wrote:
首先,台灣不處於世界產業的前沿,不需要這麼多普大畢業生。只要10間以內甚至5間以內就可,但陳水扁的教改之後大幅增加的普大畢業生無法消化,一些偏向實作的工作又缺少人來做。
另外,台灣是一個以小企業為主的經濟體,相對而言,勞動力和企業的匹配更加重要。很多人觀念裡認為,一些“低端”產業會全部移向工資最低的地方(中國等等)。
實際上即使發達如日本,這些“低端產業”吸收的就業也相當可觀,仍然有很多企業,可以通過精密的資本/勞動匹配達到很高的生產率。這些企業最需要產學結合、訂單式的技術教育。教改摧毀了台灣過去的這種職教模式,加速了小企業競爭力的流失,結果就是產業和就業機會的加速外移。當然這一點我只是個人觀察歸納出來的,沒有客觀經驗,各位你可以反駁我。
普大門檻放得太低,普大生平均素質下降,這時廠商花錢僱到“次品”的概率增加,所以傾向於謹慎僱傭或者壓低工資補償僱到“次品”的風險。
教改把一部分有實作天分的小孩從技職移到了(可能不怎麼樣或是產值低的)普大,所以同一個崗位上的工人比以前那一批素質要差非常多了。
另外,工人技能的下降(一部分聰明小孩改上普大)損害了企業競爭力,部分造成了產業的外移和需求的下降,進一步拉低了整體的工資:以前我的小工廠能從技職招到不錯的孩子操作及研發機器,現在技職畢業生的素質大不如前,普大學生素質更是低落,我就乾脆把廠遷移到大陸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我的小工廠里的會計、秘書也沒了工作。
講的真好
我也認為是台灣的教育政策失敗
勞動市場上
找不到有技術的工人(鋼筋、模板...)
缺工嚴重
技術低落
我本身是國立科大工程畢業
現在的學校 教的只是理論性質的東西
台灣沒有那麼多研發理論的工作
如果念工科 還是建議念到碩士
不然出來大家都大學生
現在高職生也少了
所以技術員工作很多很好找= =
24K-26K
不然就擠科技業日夜輪班如此
我的建議是一些 需要證照的工作
律師醫生就不談了
藥劑系 放射系 營養系 牙體技術
這些一樣四年畢業考一張證照
月薪都有3.4W
像我親戚就是高醫放射畢業的
不是碩士
第一份工作試用期起薪4W8
3個月後5W2了 一天八小時 月休8-10天
營養學系也不錯 嘉大藥理不難考
再來推薦就是大學也別念了 拼個國營事業
台鐵 中油 農會之類的 不然就去念警專
不然就找些冷門又必須的科系
冷凍空調之類的
太大眾的科系 出來真的不知道拿甚麼競爭
1.李安讀的高中大學沒用嗎?學以致用只有在台灣嗎?
樓上有人提出李安為案例,事實上就是因為李安去讀了世新,才啟發他的電影熱誠和興趣。也事實上李安的影片中中國人文素養是在這塊地養成的。李安到美國有更大的發揮,但是不能否認他之前的學習。
提出李安正好就是學以致用的例證,看看李安大學讀的科系是甚麼吧!或許樓上說的是李安如果在台灣的產業環境無法學以致用,但是這就將學以致用的範疇看窄了,如果只想待在台灣,當然學以致用的範圍窄小,但是還有國外可以讓你打拼,眼光要放遠放大。李安台灣所讀,他到美國學以致用
2.大幅減少實習時數的高職真的可以學以致用?
如果認為學校就是要負責學以致用,那去讀高職最好。但是各位根本在圍牆外想像現在的高職。你們真的有孩子在高職讀書嗎?在科大讀書嗎?
以前的高職可以說是真正的學以致用,因為走的是德國學徒制。但是現在社會富足了,英文重要了,人文思考重要了,升學重要了,接下來就是將這些課程排入高職端。高職生要依照勞工法,結果是實習課程大幅減少,企業也不提供實習機會了。
更有趣的是以前的實習課程和講課的薪水是一比一,現在實習課程薪水是講課一半,你想老師是佛心來的嗎?
如果將孩子的學習認為一定要學以致用,以為沒有進入那科系市場就是無法學以致用,那會大失所望,事實上,孩子最重要要學習的是那學門的思考方式,用思考方式來學以致用。
這樣他到哪個產業都有一定水準。不懂的學以致用是這孩子笨。學企管,即使去端盤子,他若真的有學懂,他會去觀察來客率、周轉數、成本效益,過不了幾年自己就可以開店了,或是比只去端盤子的受老闆賞識。
這樣了嗎?
3.劣幣逐良幣,你的孩子不會為所動嗎?
當高職一大票人月考前還在呼朋引伴出去夜遊,你孩子能撐多久?當你在課堂上問學生,老師三小時的課程只上十五分鐘,其他時間讓你們自習,竟然有一群人說這是正常的工作態度,你孩子耳濡目染下,他的價值觀不會變?
當老師上課都給九十分以上,學生不好好想想自己付出,別的老師給個八十就不滿,你認為你要這種下屬嗎?
當老師沒去上課,學生就說這老師最好,你要你的孩子進這種學校嗎?
當你學生去實習第一天就跟廠商吵起來,因為他們利用上班時間寫實習報告,吃飯超過一小時,還要將吃飯時間算入實習時間,溝通後還不認為自己有錯,你要這種下屬嗎
這還是國立科大,我朋友告知的。
5.聰明人VS
我有個老闆朋友,他說他請清大的,來六個月就走,請自己母校科大的,可以待很久,可是一年做不出清大三個月的成果。所以他後來寧願請清大,不請自己母校。至少沒有白給薪水
流動率高,有時要考慮自己公司有沒有留才的能力
對待聰明人的管理方法,就要用聰明管理方法,不是用管奴才方式,不然為什麼人家到外商工作態度就會變好?
6.科大上課
有三分之一努力讀書就偷笑了。mipec1987一定是在技職體系教書,所以知道很多技職學生和後端私校都是在混,後來我發現這些人從國小就在混了。反正都可以混到一個國立科大,習慣都養成,也以為世界就是用混得可以
7.人在學校最重要是價值觀和態度的養成,普遍來說,我遇過還是前段學校的學生工作態度好比率高
我前面說過,朋友問學生為何放棄英文,學生的答覆大都是因為討厭英文老師。但是朋友孩子讀建中,朋友孩子班上討厭英文老師的方法是努力去考過全民英檢中級,中高級來免修這位英文老師的課程。
笨人永遠有藉口,聰明人會想出對自己有利的方法
以上說的是後端國立科大和私大
綜合以上,如果我孩子,我會鼓勵他去前段學校,見識、企圖心、視野都不一樣。如果我孩子能力不足,那就只好去國外,混個文憑。以後給他幾個房地產安老
1.反倒是一些私立大學會開近幾年台灣新興行業的科系
因為私立大學招不到學生,所以拼命改名,吸引學生進來。仔細看看,他們的老師、課程內容才是正道。老師的研究、學歷是不是跟這些新興行業有關?還是老本行?這樣就清楚了。
基礎的學識,當然是萬年不變的系名,除非招不到學生才會改系名。例如農經改成甚麼生態有的沒的。但是老師還是那一票
大學只要讀基礎,能把基礎搞懂就很厲害,碩士在來讀專業。朋友讀電機,同學讀物理,碩士讀電機。朋友同學就比較能解決問題。
2.我已經研究10年左右,關於台灣各大學的科系,含高中職部份的學習內容
我的直覺反應是果然是紙上談兵。學校老師和企業主最大不同就是,學校老師很會寫報告,表面漂亮數據文字,沒有親自走一趟,蹲點,憑這樣就要下斷論,錯錯錯
3. 如果要讀工程科系,高職比高中有前途
甚麼叫做有前途?這很難定論。張忠模是普大出身,王品老闆是台大中文系。高職畢業當老闆也有,如果我們來說有前途,普遍而言升上管理職,進入大公司,拿高薪水的大都是高中出身。
4. 如果小孩的興趣偏向技藝類,如船舶航行類,餐飲類,可以考慮選擇技職體系.
國內最有名的船舶航行科系是成大。餐飲是高餐、北開平。但是很多小孩不喜歡讀書,只喜歡畫畫,家長就以為他的興趣偏向技藝,其實只是找簡單的做
如果讀書態度擺爛,以為到技職體系就會忽然認真了,那也太瞧得起自己小孩。我朋友孩子國中都不讀書,只愛畫畫,畫的也很不錯,後來就去進入一個不用考試報名寫個名字就可以進去的高職。結果高職一樣要讀數學,現在苦不堪言,一直被當。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2. 如果小孩喜好背誦部份的科目,可以考慮走高中的文法商
錯錯錯,我歷史從來沒有用背的,但考九十五對我就是低分。我都是用理解的,看過一遍就可以記起來。最重要是觀察孩子的熱情和能力,我在國中就很清楚要讀的科系。但是要清楚熱情不能當飯吃,選擇熱情,就別希冀一定會<學以致用。>
3. 如果小孩只對數理有興趣,個人建議除非只想讀台大,否則高職是最好的選擇
台成清交中字輩都很不錯,對數理有興趣又有能力,其他科目普普建議讀高中,別讀高職
高職只是將原本就有的好能力變差,向下沉淪
如果有真的研究過高中職學習內容,就清楚高職的數理課程時數跟高中比差太多。
你以為你孩子是天才,靠國中那點基礎就可以少讀書贏過高中的數理英文嗎
我朋友學生是科大應英系畢業,英文能力比起前段高中差太多。連前段國中都不如
在很多科大就是應英出來的英文爛到爆,應數出來的不會數學,因為他們就是英數理化不好才去讀高職。高職這些課程時數又不多,基礎沒打好,結果還上科大
總之孩子能讀,一定要鼓勵他讀好校,讀名校。將視野放寬到國際,台灣產業沒機會,還有國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