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sofat wrote:
12/9我感覺很多人...(恕刪)
雖然我不是等待政府的那一位
但是我們的政府確實就是要有人釘
Kerryson wrote:
我能認同原PO想說的...(恕刪)
maco0304 wrote:
以我這一個每個月跑大...(恕刪)
jeffsofat wrote:
我想表達的是"同樣的努力下",在對岸因為整個社會經濟內需旺盛,
成功的機會與成功的結果大多優於台灣的,
"中國第一就是世界第一",這已經是現況。
曾看過一個報導,中國的富翁有70%是這20年來白手起家而成就的,
除了這些人有過人的勇氣與智慧外,最重要的是市場環境,一個百廢待興的環境,
時勢造英雄,就發生在我們對岸的土地上。
二十年前,恰巧是台灣最強盛的時期,
但當時的法令與兩岸緊繃的關係使得台灣強烈的排斥中國,這是歷史造成的影響,
使台灣錯失了發展先機,但中國在經濟上的各種成長很大部分還是透過台商的經營而成,
畢竟同文同種,隔閡少,也因此90年代就願意去大陸發展的人,若沒有染上惡習或者花天酒地,
現在沒有幾套房也有幾百萬存款,
那時的中國確實滿落後,也因為落後你只要比別人強一點就能吃飽飯。
當時台商是非常吃香的,並不是每個台商都真的強只是因為經營上面比大陸懂,
也間接造成了台商普遍的自大自滿。
二十年過去,台灣發展因眾多因素停滯不前(停滯不前很多原因是中國施壓造成),
中國卻在"全世界"外資技術與資金的挹注下飛速前進,
現在三線城市建設基本能與台灣大城市並論,二線一線城市則是可以把台灣拋開幾條街,
我指的是建設,不是人文。人文在經歷過文革后,可能還要二十年才能完全恢復。
但人家確實強大了有錢了!
現在在中國,基礎的需求都能滿足了,簡單的東西誰都會做都能輕易模仿,
他們要更精緻更好的東西,在精緻化的道路上,台灣受日本的影響很大,
恰巧到現在中國普遍還是比較排斥日本,台灣還有一點優勢存在,
但比起二十年前"你懂別人不懂"的這個優勢可差多了,
中國鮮少再去抱台商大腿,
但很多老台商還是忘不了二十年前被人抱大腿的優越。
你,他,與我都是這個論壇的一份子
我們大多是80后中生代,我們有比起父母來說很好的成長環境,
同時,我們不幸面對比起上一輩人還要艱難的就業與婚姻市場,
我們成長過程中不斷聽到老一輩台商說中國賺錢容易,中國很多騙子,中國有多糟糕廁所都沒門,中國只是利用你利用完就丟掉,中國就是想盡辦法搞統戰.....
我們都經歷過唾罵台灣政府,不信任政府官員,對國家政策失望,陷入懊惱與偏激的狀態,
但是時代的巨輪不曾停止,我們真的無法輕易改變任何人跟任何政策,可要活著的人是我們,
停止抱怨,認清現實,找到一個最利於自己發展的地方,努力!
不要忘了自己是台灣人,多些鼓勵少些責罵,靜待理想中的時機來臨。
最後,再說一個親身的經驗,
我接觸的台商(新進大陸居多都是品牌商)有70%會在兩年內失敗撤回,
剩下的,裡面約有40%,還在堅持原來的事業,其他已經轉作不同業務。
這些堅持下來的人約有一半可以真正獲利,但都談不上賺大錢。
這些獲利的公司約有一成會真正的形成品牌,迅速借力布局,開始賺起大錢。
今非昔比,現在要在中國發展一點都不容易,
不只要跟台商競爭,要跟世界品牌競爭,還有你過去見都沒見過的中國自有品牌壓境,
還要面對實體通路虛擬線上的競爭.....
如果帶有老一輩給你洗腦的自滿與不願切身投入就想來中國淘金,
千萬別來。
但如果你願意投入,並且願意花時間了解大陸的需求、細心觀察市場,
只要一個商品或一個模式對了,你就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