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真的要認清現實,一直抱怨又有多少人真的願意改變


jeffsofat wrote:
12/9我感覺很多人...(恕刪)


雖然我不是等待政府的那一位
但是我們的政府確實就是要有人釘
買三星?如果你還認為你是台灣人,就不應該將台灣人的尊嚴踩踏在地上,如果你還是要,那請搬家吧...台灣並不適合您居住。
jeffsofat wrote:
因為工作的關...(恕刪)


多數台灣愚民對大陸確實無知
只知埋怨
不思如何改變
那些抱怨的人似乎就是一批固定的人.
你們與其抱怨,為什麼不站起來,走出去呢.
好像只有你最辛苦,拿低薪.實在是委屈你了.

低薪其實只是競爭力降低的表象.核心的問題恐怕更令人憂心.
我一位朋友在東莞做企業內訓及精益生產.他告訴我,台商在大陸的好日子不多了.
他比較了大陸公司和台灣公司對於企業內訓的態度.
大陸公司通常從老闆以下,都比較投入,所以績效容易看的到.
台商往往是老闆想改善,但是台幹抵制.他們認為上課的時間不如上生產線.
規劃的流程也不當一回事.
兩相比較,大陸公司顯然的要積極多了.
我的朋友算不上名師,可能壓不住場子.但是台商自大自滿的心態卻十分明顯.
也許要到被打趴在地上,才會檢討自己的問題.
Kerryson wrote:
我能認同原PO想說的...(恕刪)


我想表達的是"同樣的努力下",在對岸因為整個社會經濟內需旺盛,
成功的機會與成功的結果大多優於台灣的,
"中國第一就是世界第一",這已經是現況。

曾看過一個報導,中國的富翁有70%是這20年來白手起家而成就的,
除了這些人有過人的勇氣與智慧外,最重要的是市場環境,一個百廢待興的環境,
時勢造英雄,就發生在我們對岸的土地上。

二十年前,恰巧是台灣最強盛的時期,
但當時的法令與兩岸緊繃的關係使得台灣強烈的排斥中國,這是歷史造成的影響,
使台灣錯失了發展先機,但中國在經濟上的各種成長很大部分還是透過台商的經營而成,
畢竟同文同種,隔閡少,也因此90年代就願意去大陸發展的人,若沒有染上惡習或者花天酒地,
現在沒有幾套房也有幾百萬存款,
那時的中國確實滿落後,也因為落後你只要比別人強一點就能吃飽飯。
當時台商是非常吃香的,並不是每個台商都真的強只是因為經營上面比大陸懂,
也間接造成了台商普遍的自大自滿。

二十年過去,台灣發展因眾多因素停滯不前(停滯不前很多原因是中國施壓造成),
中國卻在"全世界"外資技術與資金的挹注下飛速前進,
現在三線城市建設基本能與台灣大城市並論,二線一線城市則是可以把台灣拋開幾條街,
我指的是建設,不是人文。人文在經歷過文革后,可能還要二十年才能完全恢復。
但人家確實強大了有錢了!
現在在中國,基礎的需求都能滿足了,簡單的東西誰都會做都能輕易模仿,
他們要更精緻更好的東西,在精緻化的道路上,台灣受日本的影響很大,
恰巧到現在中國普遍還是比較排斥日本,台灣還有一點優勢存在,
但比起二十年前"你懂別人不懂"的這個優勢可差多了,
中國鮮少再去抱台商大腿,
但很多老台商還是忘不了二十年前被人抱大腿的優越。

你,他,與我都是這個論壇的一份子
我們大多是80后中生代,我們有比起父母來說很好的成長環境,
同時,我們不幸面對比起上一輩人還要艱難的就業與婚姻市場,
我們成長過程中不斷聽到老一輩台商說中國賺錢容易,中國很多騙子,中國有多糟糕廁所都沒門,中國只是利用你利用完就丟掉,中國就是想盡辦法搞統戰.....
我們都經歷過唾罵台灣政府,不信任政府官員,對國家政策失望,陷入懊惱與偏激的狀態,
但是時代的巨輪不曾停止,我們真的無法輕易改變任何人跟任何政策,可要活著的人是我們,
停止抱怨,認清現實,找到一個最利於自己發展的地方,努力!
不要忘了自己是台灣人,多些鼓勵少些責罵,靜待理想中的時機來臨。

最後,再說一個親身的經驗,
我接觸的台商(新進大陸居多都是品牌商)有70%會在兩年內失敗撤回,
剩下的,裡面約有40%,還在堅持原來的事業,其他已經轉作不同業務。
這些堅持下來的人約有一半可以真正獲利,但都談不上賺大錢。
這些獲利的公司約有一成會真正的形成品牌,迅速借力布局,開始賺起大錢。
今非昔比,現在要在中國發展一點都不容易,
不只要跟台商競爭,要跟世界品牌競爭,還有你過去見都沒見過的中國自有品牌壓境,
還要面對實體通路虛擬線上的競爭.....
如果帶有老一輩給你洗腦的自滿與不願切身投入就想來中國淘金,
千萬別來。
但如果你願意投入,並且願意花時間了解大陸的需求、細心觀察市場,
只要一個商品或一個模式對了,你就贏了!
















maco0304 wrote:
以我這一個每個月跑大...(恕刪)

marxjs1641 wrote:
領乾薪是指領錢卻不做事嗎?


指的是只願意做自己的事或消極對應

一天過一天

要踹才會動!!

jeffsofat wrote:
我想表達的是"同樣的努力下",在對岸因為整個社會經濟內需旺盛,
成功的機會與成功的結果大多優於台灣的,
"中國第一就是世界第一",這已經是現況。

曾看過一個報導,中國的富翁有70%是這20年來白手起家而成就的,
除了這些人有過人的勇氣與智慧外,最重要的是市場環境,一個百廢待興的環境,
時勢造英雄,就發生在我們對岸的土地上。

二十年前,恰巧是台灣最強盛的時期,
但當時的法令與兩岸緊繃的關係使得台灣強烈的排斥中國,這是歷史造成的影響,
使台灣錯失了發展先機,但中國在經濟上的各種成長很大部分還是透過台商的經營而成,
畢竟同文同種,隔閡少,也因此90年代就願意去大陸發展的人,若沒有染上惡習或者花天酒地,
現在沒有幾套房也有幾百萬存款,
那時的中國確實滿落後,也因為落後你只要比別人強一點就能吃飽飯。
當時台商是非常吃香的,並不是每個台商都真的強只是因為經營上面比大陸懂,
也間接造成了台商普遍的自大自滿。

二十年過去,台灣發展因眾多因素停滯不前(停滯不前很多原因是中國施壓造成),
中國卻在"全世界"外資技術與資金的挹注下飛速前進,
現在三線城市建設基本能與台灣大城市並論,二線一線城市則是可以把台灣拋開幾條街,
我指的是建設,不是人文。人文在經歷過文革后,可能還要二十年才能完全恢復。
但人家確實強大了有錢了!
現在在中國,基礎的需求都能滿足了,簡單的東西誰都會做都能輕易模仿,
他們要更精緻更好的東西,在精緻化的道路上,台灣受日本的影響很大,
恰巧到現在中國普遍還是比較排斥日本,台灣還有一點優勢存在,
但比起二十年前"你懂別人不懂"的這個優勢可差多了,
中國鮮少再去抱台商大腿,
但很多老台商還是忘不了二十年前被人抱大腿的優越。

你,他,與我都是這個論壇的一份子
我們大多是80后中生代,我們有比起父母來說很好的成長環境,
同時,我們不幸面對比起上一輩人還要艱難的就業與婚姻市場,
我們成長過程中不斷聽到老一輩台商說中國賺錢容易,中國很多騙子,中國有多糟糕廁所都沒門,中國只是利用你利用完就丟掉,中國就是想盡辦法搞統戰.....
我們都經歷過唾罵台灣政府,不信任政府官員,對國家政策失望,陷入懊惱與偏激的狀態,
但是時代的巨輪不曾停止,我們真的無法輕易改變任何人跟任何政策,可要活著的人是我們,
停止抱怨,認清現實,找到一個最利於自己發展的地方,努力!
不要忘了自己是台灣人,多些鼓勵少些責罵,靜待理想中的時機來臨。

最後,再說一個親身的經驗,
我接觸的台商(新進大陸居多都是品牌商)有70%會在兩年內失敗撤回,
剩下的,裡面約有40%,還在堅持原來的事業,其他已經轉作不同業務。
這些堅持下來的人約有一半可以真正獲利,但都談不上賺大錢。
這些獲利的公司約有一成會真正的形成品牌,迅速借力布局,開始賺起大錢。
今非昔比,現在要在中國發展一點都不容易,
不只要跟台商競爭,要跟世界品牌競爭,還有你過去見都沒見過的中國自有品牌壓境,
還要面對實體通路虛擬線上的競爭.....
如果帶有老一輩給你洗腦的自滿與不願切身投入就想來中國淘金,
千萬別來。
但如果你願意投入,並且願意花時間了解大陸的需求、細心觀察市場,
只要一個商品或一個模式對了,你就贏了!


大推!!

我在大陸算打工仔~
(每個月過去處理業務與人脈,台灣有公司)

未來可能全心在大陸發展~
(現在是孩子的問題)

奉勸年輕的一代
(我是6年級中生代)

可以的話一定要出去闖闖
(大陸也可以)

在台灣想要出頭未來越來越難
(除非祖上積德,但靠自己最實在)

不要只會抱怨22K

當你在抱怨時

我可是身兼幾份工作在拚

後來才找出方向 開公司往前衝
(人脈一定要培養)

互相勉勵~~

PS:大陸誘惑真的多,也很無聊,一定要把持住!!

mipec1987 wrote:
雖然我不是等待政府的那一位
但是我們的政府確實就是要有人釘


還有立法院也欠人批

最近看到立委上電視都自己承認立法院一堆法案全壓著沒通過

其中包括國營事業明年的全年預算,今年年底了都還沒通過

這是要讓國營企業倒閉嗎?

反國營企業是這樣玩的嗎?

國營企業對臺灣經濟的影響也不小

預算案到年底都還沒過,人家怎麼做事? 賠錢還不是全民買單,立法院有真替國家跟人民做事嗎?

還是忙著喬事情跟反對! 反對! 反對!

jeffsofat wrote:
我想表達的是"同樣的努力下",在對岸因為整個社會經濟內需旺盛,
成功的機會與成功的結果大多優於台灣的,
"中國第一就是世界第一",這已經是現況。

曾看過一個報導,中國的富翁有70%是這20年來白手起家而成就的,
除了這些人有過人的勇氣與智慧外,最重要的是市場環境,一個百廢待興的環境,
時勢造英雄,就發生在我們對岸的土地上。


真的要認清這個不願面對的事實

臺灣第一大進出口貿易國,也是中國排第一

根據統計

臺灣有超過四十萬人去大陸工作

今年進出大陸的人次超過千萬人次

企業投資大陸則是千億以上

臺灣很多人跟企業都很清楚,機會在哪邊

同樣條件的人,開40K台灣企業沒人要
而大陸企業提出的條件動不動就年薪百萬NT$以上(雖然辛苦又無聊)

有時看了真讓人心寒,沒辦法,這就是現實
有時別怪台灣沒人才,事實上那些只開40K的都能幫企業賺錢,但台灣企業大多嫌貴不要
我老闆說的兩句話....
在台灣是等死...穩死
在大陸是找死...不一定會死

我只能說....台灣跟大陸都是工廠代工模式
但是台灣的內需市場也不大
但大陸內需強....整個香港現在都靠大陸人週末去消費了

你如果看過淘寶網 雙11的慘烈....11/11
(雙11....快遞延遲15天...一般來說都是三天內)
現在可以參考一下雙12的活動....12/12
大陸消費力很驚人.....

題外話....
上周末到深圳歡樂海岸五個人唱一次KTV四小時喝了24瓶百威啤酒
買單1800人民幣....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