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boss wrote:
想了解這原因,到高雄...(恕刪)
高雄以重工業、煉油為主是港口的關係,也造成科學園區設置萬一在高雄腹地並不夠。
基本上資源配置後天要去改變很有限,現在講高雄的問題已經太晚了。
可是當年楠梓加工區菲利浦等廠商來設廠可是一件大事,也造成日後加工出口業大幅成長。
當時的台中、新竹可是哈得要死,頻頻罵政府不公平。
菲利浦來台設加工區,當年阿姆斯特丹的母公司卻被砸雞蛋、垃圾,
荷蘭勞工抗議為何菲利浦要關閉荷蘭工廠卻到台灣設廠,
不過菲利浦後續轉型非常成功,成為機電、半導體領先廠商,當年還是台積電設立時出資的大股東。
總之歐洲美國也是有許多大廠持續將代工廠設在亞洲,但本國必須轉型,
勞工也不只是做工的工人,以前去歐洲在菲利浦的工廠遇見的技師,
很多人都是大學以上,擁有兩三種語言能力的技術人才,
他們的父母當年就是在菲利浦被裁掉的員工,可是到了年輕一輩,全數轉做高附加價值的東西。
台灣一直停留在代工思維,只能用低廉的勞動力去維持自己的競爭力,
自然公司毛利有限,勞工也不可能獲得更好的薪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