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小烏龜 wrote:
省著花錢只是學習控制入跟出,現在還有工作能力可以賺錢,或許過了60歲健康因素讓工作力下降,可以退休或少作.至少到時候,不用再為了住跟吃讓自己非作不可.或許像我這般想法的人,會被即時行樂的人認為自找的,當初的同學一起出社會,大家2~3年都差不多存50萬,我選擇背房貸'有的買基金'有的炒股票,多年後她們進出到最後都虧空了,而房貸卻逼著我變相存錢,不知覺也付了15年....如果你沒有富爸爸,妳有想過妳都養不起小孩了,到老年誰會養妳?勞保嗎?到時候期待長輩過戶房子?老了病了還要想辦法湊房租?這是選擇,沒有對錯,我住郊區也買不起市中心(15年前就買不起,現在差價更大),到時候可以將房產變賣,把售屋基金提高自己的月支配,到時候可以環島,可以出國,可以到花蓮看一個月的海景.這就是吃甘蔗,只是我從苦的那頭吃,人生的抉擇沒對錯,沒有責怪....只是對這些新人類想法不適應,
"上班"聊下班去哪裡唱歌,吃過哪裡的美食,電話愛接不接,英文系畢業不會英文.....反正薪水不是我給......
15年前, 公司的年輕人可能才十歲, 你叫他們怎麼買房? 現在又要怎麼買得起?
你確定你到60歲還健康的活著? 還能環島還能出國? 我有親戚, 不到60歲就掛掉了.
你買房揹房貸, 捨棄很多其實你想要卻不敢要的消費及享受, 可以安慰自己是為了下一代.
年輕人呢? 對象都不知道在哪裡, 還下一代咧.
現在某些年輕人也許腦袋空空, 工作態度不佳, 飽食終日,
但是出國跟買房, 你有你的選擇, 他們有他們的選擇.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