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給職場年輕世代的建議(9/5增修 完結篇)


timeguard wrote:
我閱讀能力本來就有問...

你可以考慮搜尋一下天下雜誌等勵志文章
何嘗不包括有這些建議


(恕刪)


我有提了一點天下雜誌等勵志文章都沒有的。此外我這種文章應歸類為說教,還不夠資格算勵志。

後面的問題都是"你有沒有想過..."
我很心平氣和的回答:沒有耶,沒事想那麼多幹嘛。

你懷疑我的用心,好像有甚麼陰謀。而我只是因經歷過且有所收穫,很單純分享那個點而已,希望或許可以幫助到一些人。我也不是很在乎褒貶,當作一個學習溝通的功課,所以回文很頻繁。


不論什麼世代,有一件事是永遠不變的。
人,在世上活著,本來就不是件輕鬆的事。
這種貌似建議,實是教訓的話,從小到大耳朵都聽到長繭了。
我的長輩每次聊天都會聊到小時候打赤腳走路上學,然後感嘆我這世代不懂吃苦。
現在我這世代又用相同的語氣質疑下一代,其實這是沒有意義的。
打赤腳走路如果會成功,衣索匹亞人長大後應該人人是富豪。
不論什麼世代,人活著,本來就不是件輕鬆的事。
多些同理心,這種文已經很多了,
多發一次,不過是多此一舉而已。

continuum wrote:
那請問另一個假設性問...
併你的是外商呢 ?

(恕刪)


有錢可賺,要我爬過去都可以。
公司賣掉,錢到手,再去開別家公司。

能當有錢的海盜,幹嘛當海軍?

timeguard wrote:
我閱讀能力本來就有問題 不好意思

你可以考慮搜尋一下天下雜誌等勵志文章
何嘗不包括有這些建議

不好意思,
還煩請大大幫忙指出天下雜誌等勵志文章,
那篇文章有建議:很多傳統產業其實創業門檻低,又有很好的收益,對手又很弱,只要一點創新加上用心就可以領先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不努力肯定沒有機會!
樓主說的我贊同!
也許很多人說環境變得太多了...但是我想說.真正變的是人的心態~

22K只是個人生過程.但是好奇怪.某些人都一直執著在這裡...
想起以前.我還做過5K(一個月)的工作呢~

就像房屋貸款.20年.30年確實很久??但銀行又沒有規定你不可以不到年限就清償~
5年也好.10年也好就只看你的能力和怎麼規劃.不是嗎~




chufon wrote:
成或部分贊成共40人(55%),不認同共8人(11%),不確定網友的想法為何共25人(34%
skic wrote:
樓主說的我贊同!也許...(恕刪)


我做過一個月8K的飯店洗衣房實習生,要在洗衣房熱2個月...

但這有好處,我現在夏天不用吹冷氣,倒是吹冷氣會冷。反正現在夏天如何熱,都不會比我之前在洗衣房那麼熱。
老實說現在讓我出來我也有把握讓自己過得比一堆22K要好
原因?理由?人家都打出來拉~~
之所以每個人都會講想當年,是因為當年也未必條件就比較好
就算條件好也未必就有辦法賺到這樣的收入或養這樣的家庭
如果你一直執著在"想當年"那誰也幫不了你

你的謝謝指教 我只好也還給你

continuum wrote:
因為就是這個想當年 ...
如果時光推移到現在 .... 這個時間點
沒房沒車沒家庭 那又是如何 ?

論壇討論的問題在 大家都有自己的經歷
卻沒辦法把自己的經歷應對現在的時間點去做調整 謝謝指教
結果就是 "想當年" ....
輕鬆騎! 輕鬆騎? 輕鬆騎@@ 一點都不輕鬆啦QQ
勵志的故事從來都不缺,

還記得這個嗎?




或是這個




難道每個人看看魚兒逆流,就能當總統嗎?

我相信樓主立意良善,很可惜的是,你說的常抱怨的人,並不只年輕人








差別在於,這些人抱怨歸抱怨,該作的還是有作,偷拍的,送錢的從沒少過,

但年輕人呢? 拿個iphone就要被說不努力? 如果說他打工了兩個月存錢買了這手機,
相較於前一陣子被父親送千萬跑車的那個年輕人,誰又比較努力?

每個世代有每個世代要面對的問題,現在這個世代,的確是比以前辛苦多了,

要說年輕人差,但事實上,台灣的勞工人均產出算是數一數二的好

鬼島狂想曲

我說,努力在這個環境中力爭上游的絕對不在少數,

而我們這些老人要作的,就是創造一個讓這些努力的人得以發展的環境,

而不是利用資本差異,勞力壓榨來扼殺他們。

要檢討別人,從來不是難事,能自我反省,才是真覺悟。







chufon wrote:
發文第一段"年輕人是...(恕刪)
kevinwu6778 wrote:
做人還是要有一點道德...(恕刪)


謝謝指教,你開心就好。

破產兩次,又去那裡去賺錢來做生意?工作嗎?
=>這是個好問題,但我為什麼要告訴一個說我沒有道德,又沒有羞恥心的人

chufon wrote:
有錢可賺,要我爬過去...(恕刪)


也許這就是中國人跟外國人觀念跟文化上的差異

為何我舉 pixar 相信您並不清楚
這間舉世聞名的創意公司的歷史您不妨看看
就算被買下..原團隊還是留著..繼續用他們的創意製作他們驚人的產品

沒有誰對誰錯 .... 單純是個人或是文化上的差異 ...
只是在全球集團化的情況下
對"個人"當然是有錢賺就好
對團體或是更遠的目標...也許是該深思一下這點

離題了~~~ 純粹給您一個不一樣的想法
  • 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