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給職場年輕世代的建議(9/5增修 完結篇)


eric1202 wrote:
薪資低的主因是不是經濟因素

早就有一大堆的研究報告在分析原因了

隨便google一下就一堆了

幾乎每一篇報告都指出來問題是“產業及經濟因素”!...(恕刪)

您說的是,但低薪+全球化,會再進一步造成中高階人才流失,產業競爭力更弱化
所以是該讓這些公司持續降低薪資撐到產業陪葬
或是提高薪資減緩人才流失,放任這些插管過活的公司倒閉?

國外靠著工會跟勞工團體抗爭,薪資難以壓低,這些半死不活公司難仰賴低薪做為競爭力
台灣卻是避免公司倒閉放任薪資下滑,所以人人當老闆才是優先選擇
長期賠掉的社會成本、產業競爭力?沒人在意沒人評估一點都不重要啦...

mariase wrote:
您說的是,但低薪+全球化,會再進一步造成中高階人才流失,產業競爭力更弱化
...


“長期賠掉的社會成本、產業競爭力?沒人在意沒人評估一點都不重要啦...”

這當然很重要!

我在另一篇“中國威脅,全面來襲”裏面就說過:

eric1202 wrote:
的確!全球貿易自由化對小國來說確實比較不利

即使如此,如果從當年加入WTO起,

臺灣政府就積極著手加速調整產業結構

產業界也願意積極配合的話

那麼,即使到了今日製造業比不過大陸

經過10多年的產業調整轉型

臺灣必然也已經培育出一些較爲佔優勢的產業

可以跟大陸及其他國家一較高下

但可惜的是

這10多年來,臺灣一直在空轉,內耗

兩黨一直在互相扯對方的後腿

政客們忙於無恥的鬥爭和算計中

媒體更是危言聳聽興風作浪

民衆呢則是不辨是非只見藍綠

臺灣的前途就在衆人集體的胡鬧中

浪費耽誤了10幾年!


現在,臺灣產業已經空洞化了

大學生22K

看看韓國,再想想我們自己

臺灣的人民,我們又能怪誰呢?


我想指出來的是,我覺得很多人

把問題主要的原因搞錯了方向

只是一味的怪老闆黑心無良

並沒有辦法解決低薪的問題





chufon wrote:
2.當員工不好,那就當老闆吧


真是一篇好文,現在大環境真的不比以前好,不過樓主第二項建議不是很推崇給年輕世代,

,尤其是領22K覺得員工不好,想創業當老闆的年輕世代!

能當老闆的人我相信打回原形重練,絕對不會領22K,換言之~

領22K真的不要輕易嘗試當老闆,成功機率不高。
Ryunosuke wrote:
所這不是瞎講嗎??如果怎樣都不是自己想做的,要指望錢從天下掉下來的烏托邦嗎??
確實先進國家有很好的社福,但同樣的,領補助款生活的人,無法好過那些願意認真工作
的人。


基本上不可能沒有自己想做的。
另外為什麼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會有錢?
而是要努力的做自己不想做的才會有錢?
是資本社會限制了你所能做的,因為你必須在資本社會裡生活。

所以你還是一直認為努力才有錢,錢不會莫名其妙出現,這不就是資本社會要你認同的東西,看那些一直在刺激你消費的廣告,一再再暗示你努力工作賺錢來消費,對你來說也對很多人來說,努力工作賺錢,要努力才有錢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是嗎?

從個人角度來看那些領補助款的,對他們而言不就是天上掉下來的嗎? 雖然沒多少就是。

whiteme wrote:
我很贊成你說的22K...(恕刪)


因為就是這個想當年 ...
如果時光推移到現在 .... 這個時間點
沒房沒車沒家庭 那又是如何 ?

論壇討論的問題在 大家都有自己的經歷
卻沒辦法把自己的經歷應對現在的時間點去做調整
結果就是 "想當年" ....

eric1202 wrote:
我想指出來的是,我覺得很多人

把問題主要的原因搞錯了方向

只是一味的怪老闆黑心無良

並沒有辦法解決低薪的問題

請問提高薪資要從哪個方向著手較佳?
老闆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無制衡機制本就容易導致黑心無良
只要人人歡喜當奴隸,怎麼可能建立一套制衡機制
況且台灣中小企業老闆大多不會考慮社會成本、產業競爭力等層面影響

而且您說的調整產業結構,調整失敗是正常的
企業只需減薪降低成本就能維持獲利,何需冒風險嘗試轉型
政府也跟著放任派遣、外勞橫行,維持這些企業的獲利
促使更多企業選擇降低成本而不是冒險轉型
民眾收入下降,焦慮感上升,要煽動搞惡鬥更加容易
看到的自然就是政黨惡鬥空轉內耗

說實在,如果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想煽動民眾上街誰會跟你去...
continuum wrote:
贊同 ~~~其實國外
好奇問開樓的樓主一個問題
假設今天貴公司因為有競爭力 大公司想要併您
只是併入後 老闆變成雇員
不知道您會想做嗎 ?
...(恕刪)


這是一個假設性的問題,如果有人要併我,我會看大公司的人或物是否有可學習之處,做個幾年再出來開一家。基本上會相信那些大老闆的品德是自己智商有問題。

實務上,這種狀況已經遇過,大部分合併後大公司就想盡辦法會用他的人馬來接手,手法有很多種,他們好像有SOP似的。
基本上台灣有幾家公司有部門專門找有發展的新公司,然後將其併吞,然後有系統地把原來人馬踢出或冷凍。竹科有一家緯X光電就是這麼來的。
看完樓主說的
希望樓主不要再一廂情願

因為實際上有資本和時間去搞你所謂的資本家人生的不多
而且中下勞工階層的小孩能夠在出社會後只需要擔心自己未來的少之又少

有勇氣把自己10年 20年的本錢給拿來賭的不多

有能力的年輕人很多
有本事將能力表現出來給上面賞識的少之又少

你的所謂年輕世代的建議
對年輕人來說

可能只是一種看好戲的心態去批評
實際上我想大部分投入職場的年輕人看待資方或者管理方的感覺都是

無法以身作則
出一張嘴
老油條

也許這些是職場人生必備
但是不禁想反問樓主

樓主是真心想給年輕人建議嗎?
那樓主該想想
你為何要給我們年輕人建議?






chufon wrote:
這是一個假設性的問題...(恕刪)


那請問另一個假設性問題.... 如果併你的是外商呢 ?

為何會這樣引導式的發問 ?
試想想 pixar .....

也許這就是中外 不管大老闆小老闆的基本觀念的差異之一吧
timeguard wrote:
看完樓主說的希望樓主...

樓主是真心想給年輕人建議嗎?
那樓主該想想
你為何要給我們年輕人建議?

(恕刪)


發文第一段
"年輕人是國家的未來,年輕人若無前途,那國家的前途在哪?"

我愛國,愛國不行嗎?

你該想想你的閱讀能力是否有問題?

  • 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