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感想是,台灣工作,除非你幹到很大的職位,要不然真的沒有尊嚴,台灣老闆我非常少看到尊重被雇者的,也可以說,台灣老闆每個都覺得自己很會管理、但事實上懂管理的非常少,只懂得把員工管到到事事聽從,卻從不會培養員工。轉個方式講,如果你是人才,台灣老闆會事事要你承擔,卻很難給予相對應的培養、報酬跟權力。國外的老闆,當然不是個個都大方豪爽,但理性、培養、尊重這種基本的,每個都有。
打個比方、我在國外,從來沒接過老闆或主管在下班後用任何一種方式因公事聯絡我,下班後找我都是因為找我吃飯或出去玩。前一陣子的LINE事件,台灣這些主管階級,誰又在乎過下屬的私人空間?
加班在國外也是非常頻繁、加班費也都沒領過,但加班是因為責任感、因為知道手上的案子成功了,成果都會是自己的。還記得新加坡的老闆叫我不要再加班了,他說他不想看到我死在辦公室裏面,直接給了我一個五天的曼谷自由行,吃住他出錢,而我只是一個資深程式設計師而已。而在台灣,犧牲了自己時間沒錢加班,老闆是會感激你還是謝你? 都不會,還會抱怨你用了公司的電跟喝了太多的公司三合一的咖啡。
我會勸能出去的年輕人盡量出去,短期長期移民都很好,台灣好不好是一回事,但先進國家的工作環境有台灣資方要學習還很多,不是短工時,不是高薪資,是理性、尊重跟培養。
江湖的無奈,只有江湖人知道。
fque wrote:
我的同事有Caltech來的
另外有兩個是Moscow Institute of Physics & Technology
還有以前是正牌的俄羅斯科學家專攻流體力學的PhD
這些人平常有在當客座教授或是以前也當過教授
在台灣除了中科之外有多少公司可以有這類菁英當隊友?
台清交是頗屌 但這世界很大啊...
我舉的兩個學校當例子因為這兩個學校都出過太空人 可以屌打台清交嗎?
稍微提醒一下,真的不需要這麼武斷,因為還有另外一群默默的為台灣這個島付出的人,而這群人存在於中科院之外,散佈於全台各地。
台灣現在還是很多從Caltech, Harvard, Stanford...等一流學府回來台灣貢獻所學的人。 這些學者回來台灣,雖然薪水只是國外的1/5~1/20 (是的,你沒看錯,就這麼少,然後還要被無恥立委貼標籤罵肥貓),但是他們的目標在於「以現有的資源,盡力協助台灣培育人才」。 原因無他,因為他們在國外的那段時間,可以很清楚的體會到台灣人才與競爭力的減少。 也因如此,甚至還有一些年紀比較輕的學者,願意放棄國外一流學府的聘書,還願意回到台灣來默默耕耘,默默的教育台灣學生,提供台灣學生日漸減少的機會與輔助。
而我也要告訴你,這些回國的學者,許多位置越高的,就越容易受到各式各樣的抨擊與打壓。 而我們這些後備,只能看著他們日漸消瘦,為台灣這個日漸惡劣的政治環境燃燒他們的生命。 或許你沒注意到,光是這次的中研院與國衛院院長遴選,通通出現青黃不接的問題,花了非常長的時間尋找下任院長。 而這次並不是因為人才太多難以選擇,而是沒人願意接下這些位置,也就是因為一系列惡質政治批鬥的事情,讓許多國外台灣學者根本不願意再回到台灣來...
這才是台灣目前最令人擔憂的部分,太多的政客為了一己之私,可以犧牲台灣的未來。
stanleywoo8 wrote:
最大的感想是,台灣工作,除非你幹到很大的職位,要不然真的沒有尊嚴,台灣老闆我非常少看到尊重被雇者的,也可以說,台灣老闆每個都覺得自己很會管理、但事實上懂管理的非常少,只懂得把員工管到到事事聽從,卻從不會培養員工。轉個方式講,如果你是人才,台灣老闆會事事要你承擔,卻很難給予相對應的培養、報酬跟權力。國外的老闆,當然不是個個都大方豪爽,但理性、培養、尊重這種基本的,每個都有。
在培育人才的部分,台灣現在的體系是非常差的。 但是這不只是老闆的問題,而是整個大環境的問題。 台灣人不尊重專業的程度,並不只存在於一般老百姓而已,而是由上到下的極度不尊重。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最懂,尤其是看完名嘴的節目之後,貌似自己也變成專家,也可以跟其他人爭論自己不懂得事情。
同事就曾經遇過一件有趣的事情,計程車司機在車上狂罵食安問題,認為專家學者都是害死台灣的兇手,認為這些人徒有其表...等等,但是下一分鐘,從副駕駛座下面拉出一大瓶黑色塑膠罐,一瓶有「名人」擔保的地下電台販售之「保肝丸」... 司機認定這是他可以用來保命,避免食安危害的「武器」,也還好有這位「名人」與地下電台的協助,他才能活得健康... 我們大概只能希冀這些藥丸只是糖丸,而不是來路不明的化學藥物...
此外,對於很多專門特殊行業 (例如教師/醫師/藍領階級) 的極度不尊重,更是透露出台灣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嚴重失敗。 但是令人驚異的,政府官員對於這方面絲毫沒有任何建樹,也絲毫沒有任何作為,放任人民緩慢墮落。
stanleywoo8 wrote:
加班在國外也是非常頻繁、加班費也都沒領過,但加班是因為責任感、因為知道手上的案子成功了,成果都會是自己的。還記得新加坡的老闆叫我不要再加班了,他說他不想看到我死在辦公室裏面,直接給了我一個五天的曼谷自由行,吃住他出錢,而我只是一個資深程式設計師而已。而在台灣,犧牲了自己時間沒錢加班,老闆是會感激你還是謝你? 都不會,還會抱怨你用了公司的電跟喝了太多的公司三合一的咖啡。
前面國外加班部份,那是真的。 有異於台灣人的觀念,在國外加班是很正常的,而且不見得有加班費。 但是大多都是追求「成功之後的榮譽感與成就感」,所以就算有Bonus,那也不是全部。 然而放眼台灣,你會發現「榮譽感」已經逐漸凋零,不被重視... 這也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
至於紅色字的部分,我在紐約也被我的教授罵過,「我早上來實驗室時,不希望發現你躺在地上」,所以看到你寫的這段,真是心有戚戚焉。 那是一段每星期花超過90小時在實驗室的日子,而且全實驗室超過40人都一樣,撐不下去的就是被刷掉...
而後面那段,也是台灣的常態,因為台灣人太過於短視近利,常常只看到眼前的小利益與面子問題,而忽略了之後更長遠的影響。 回來台灣的這幾年,我一直增加手下其中一個單位的教育費用,要求一定要給予技術人員任何機會出去討論學習與觀摩。 這筆大幅度成長的經費有被許多人質疑與嘲笑,但是幾年下來,這個團隊的成效已經開始突現出來。
在這篇討論中,最重要的點在於「未來規劃」。 因為每個人只活一次,而且人生苦短,如果不善加規劃,那不是很可惜嗎? 去澳洲WH並不是壞事,但是去的原因與目標一定要明確,而且既然要長途奔波離鄉背井,就為什麼不讓這段旅途有所「真正的助益」呢?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