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社會新鮮人低薪的思維


夜店八月 wrote:
另外領低薪這問題其實不是年輕人的錯,而是<他的選擇>,不要再怪年輕人了領低薪了,這只是選擇問題,沒有什麼對錯。...(恕刪)


這個我同意,但如果是選擇,就要願意承受後果。

我有部分朋友有大愛,願意放棄千萬年薪,為弱勢團體或是環境付出,無怨無悔。如果他願意回來出賣靈魂,相信待遇絕對不會差。

這是他的選擇,朋友無論是在他們面前或是在他們背後,都會豎起大拇指。

但如果有些人又要選擇低薪工作,又要高喊社會不公,那就好笑了。
Kanyil wrote:
但如果有些人又要選擇低薪工作,又要高喊社會不公,那就好笑了。


抱怨不會增加收入,要認清楚事實,加薪升遷和努力認真不一定相關,而是和職務類別有關,高薪的工作肯定一堆,有那個技能就能領那個薪酬,選擇絕對大於努力!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不努力肯定沒有機會!
Pan.tc328 wrote:
我做過一個專案
廠商先找大陸廠商..花了2年時間,失敗過2次
然後再找我們公司技術移轉
我8個月..價格人家4倍..解決
人家給我的評鑑全部都是優,只有備註欄位寫價格有點貴

你提的例子很好的說明:一分錢、一分貨
雖然老闆不會是笨蛋,但是老闆可能不瞭解某些東西
例子中那個廠商老闆喜歡"低價",所以失敗2次、浪費2年時間
(應該也浪費了某些錢,例如契約早期階段的金額)

非技術出身的老闆,大多不懂下面這件事
http://www.ithome.com.tw/node/71807
抄捷徑的技術債,遲早要還的
有時候,積欠技術債在所難免,但是怎麼拿捏所需付出的利息、支付利息的期間長短、以及償債的時間點,以使得借貸的決策仍舊得到正面的效益,就成了軟體開發過程中重要的一門學問了。

Martin Fowler大師曾將產生技術債的起因,用兩個象限分為四種:一個象限是區分出蠻幹(reckless)和謹慎(prudent),而另一個象限則是刻意的(deliberate)以及無心的(inadvertent)。這說明了,並不是所有的技術債都是在謹慎理性的評估之下,經刻意安排而做出的決定。最差的情況下,我們可能是不經意、很隨意的就欠下了技術債。

在四種情況中,最佳的當然是很謹慎的、在刻意的情況下產生技術債。這代表你是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情況下,欠下技術債務。那麼你應當經過一定程序的評估,知道欠債之後可以得到的短期好處是什麼,也預知未來需要付出多少代價。你知道自己是用了什麼換了什麼,而這個交換經計算後是值得的。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據以訂立償債的計畫,因為不論欠下什麼樣的債,只要欠的夠長,就會侵蝕掉因為欠債而得到的利益。因此,你必須在情況變得不利之前,即時的清掉這些負債。

技術債這種東西
(1)欠債的人不一定需要自己還,有時是接手的人要還
(2)買賣情況下,技術債拖過保固期,那買方只好認了,再掏錢出來要求修改
(3)一些新手或技術不到位的人,自己欠了技術債而不自知
(4)有些高手知道欠債不好,但因某些緣故(例如deadline)還是選擇欠債

就我的經驗,只想用最低薪請人或最低價找供應商的老闆
很容易落入蠻幹(reckless)和無心的(inadvertent)這一個象限
至於我的老闆,在吃過一些低薪請人和低價找廠商的虧之後
現在他也同意"一分錢一分人才"的道理
只是他知道技術評估這種事他做不來,因此交給我來做

對於肯努力的人,我還是有一些話想說
賣給老闆的工作時間一天8小時就夠了
其它時間是自己的,可以多看一些書或從事運動
這算是用來投資自己的未來或身體健康
以前我在其它公司被操得很慘的時候,有學到"一些"東西
但換了不很操的公司後,才終於有比較多時間學"更多"東西
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

這類人中有人以為將可憐分類歸咎於大環境問題
就是事實就是全部的原因屬於非戰之罪
自身什麼都不能做注定是這時代悲劇腳色
靠者別人同情就能期待甚麼獲得甚麼
將滿足安慰性用詞當成現實狀況就是如此
從不肯花點時間面對自身可惡之處也是導致如此的最可能原因
若你的性格如是這樣那命運就應該也是如此
抱怨完還不能覺悟就繼續等那個理想大同世界到來吧
而就算到來結果還是絕對不如你意
因為這永遠都是比較性問題是個人思維所造成的必然後果
客觀機率性的現實早就表明風險跟利益成正比
一直想待在安逸圈用安全方式成就那少到可能性為零結果

用錯方式就是用錯
自身不是天才不是富二代那就不是
沒有什麼東西都不用交換就能白白獲得
若要錢但沒有天生的能力、際遇、機運那就拿時間放棄什麼去換
什麼都不想失去卻什麼都想要那表示跟本就是無病呻吟
不想加班不想輪班不敢冒險不願規劃不要投資只想者目前"生活品質"
那這錢就並不如自己認為的那般絕對重要
因此才不捨其它不願承擔其換取代價去取得
若整天只跟好的比卻要不勞而獲不負責失去
那你可能永遠都不會有滿足一天因這比買大樂透機率還低
一堆老頭就用已經浪費過的時間提醒未來的你這沒有意義
還要浪費人生寶貴有限的時間鑽牛角處理個人"感覺"與"情緒"問題
行為追求小確幸卻妄想要更多那結果多數其實是自找

別以為社會政府環境有了問題自己就沒有問題要先處理那是兩回事
強包在一起綑綁打牢你還是要"先"解決你的個人問題
因為到時大環境就會出現別的"問題"成為你新的"藉口"
每個時代都有這種好逸惡勞者別懷疑你非常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因為那是人性絕大部份老頭年輕時也做過這個夢
而最大差別是在於以前的現實壓力有人醒得較快去面對不能睡
現在的人少了必須生存壓力卻能為相對欲望找到更多藉口繼續裝睡
立足點不同卻總愛想者齊頭式好處這種邏輯思慮缺陷是要證明些什麼?
是現代的你比較聰明還是以前的人比較笨?
若你真的"聰明"又怎會淪落至此大吐口水到處倒垃圾?
以上這不就是你的可惡之處...你的人生你的慾望你的目標你卻不想負責
絕代蝴蝶 wrote:
一個錯誤的教改政策讓台灣未來的主人翁沒有未來,提出教改的那位院長一個月還能領五十萬。...(恕刪)

不是每個人都該讀大學,這社會本來就需要各種人才,該走技職體系的人去讀大學做學問只是浪費時間跟金錢,但是每個父母都想盡辦法要讓子女讀大學,這種觀念不改教改再怎麼改都沒用,真正要改的是人心,不是制度。
所以我覺得之前所做的一切就是要徹底改變民眾的想法,就讓你們看看人人都讀大學最後的下場是什麼,只有大痛之後才能大悟,這樣民眾的想法,心態才會改。

蝦米爸爸 wrote:
你提的例子很好的說...(恕刪)


這很難講的

後面的人有 easy money 可以賺就不會跟你搞這種只有大師才知道的東西

最後大師的還是回到大師的手上
風中的雲38 wrote:
後面的人有 easy money 可以賺就不會跟你搞這種只有大師才知道的東西
最後大師的還是回到大師的手上

你的easy money是指故意欠下技術債
然後繼續賺後面要求修改的錢嗎?

我進我們公司後
償還了不少前人(們)留下的技術債
不過我估計應該都屬於前人不自知的、而不是故意的

蝦米爸爸 wrote:
你的easy money...(恕刪)


我也不想預測啊

我等著看戲就好

每次都這樣啊, 說不行那天又有現成的了
//你提的例子很好的說明:一分錢、一分貨
//雖然老闆不會是笨蛋,但是老闆可能不瞭解某些東西

老闆很精的..
他們包給大陸二次,有雛型..就是不到標準
我也不知道怎麼會到我這裡..就業務談的..部門也缺技轉績效

坦白說..他們開始也不看好做出來..反正大家都應付而已
台灣人真的比大陸人好??大陸人比台灣差??
就跟請一位30k員工跟50k員工一樣..都是賭注..聰明的老闆選30k
因為50k的結果也一樣..多浪費20k

我記得標案前2個月..去他們公司報告..他們工程師連頭沒抬起來看過..你的設計文件他們還說要找專家學者來審..
畢竟他們得到很多教訓了..很嚴謹了

然而2個月2次簡報後,他們就刮目相看了..所有的問題都用設計圖告訴他們為什麼這樣做,效能為什麼好..

老闆聰明..員工要更聰明
要合適的時間,場合表現
平常要不斷努力
10年磨刀,只為一劍
等你到這個價格..以後人家就會以這個價格買你



只會把頭埋在土裡一直檢討年輕人是沒有用的
事實擺在眼前
網上找一找就有了
TSMC稱之為台灣最屌的公司應該沒人會反對
工程師大概月薪在45k~150k之間
拿大安區的房子來看
有電梯的華廈48坪大概要3800萬

結果一個大概從小都前三名的台清交成精英
進了TSMC一路努力到年薪兩百萬人人稱羨
買得起大安區嗎? no
買得起Mercedes E-class嗎? no
開Camry比較實際

我前同事是從台灣來的
原本在中華電信當主管
跑來當工程師
他就是買在大安/中山/松山區同等的地方

同樣工作
薪水跟消費能力完全不一樣
台灣連菁英200M NT都要吃土了
那些一般人拿著20~50k要吃啥?

人生最大兩宗買賣大概就是房子跟車子
台灣這兩樣只會比人家貴而已
區區本魯蛇的房價薪資比是9:1 算當地不錯的區域 可比中山松山之流
車價薪資比是1:2

如果換成台灣
資深技術人員至少要420萬才有相當的購買力去購屋
請問有幾個年薪420萬?

社會出了很嚴重的大問題
才會覺得70~80k很高薪

以前在國外要遇到台灣人太容易了
一堆中產階級有能力移民
現在太難了
台灣整個變沒錢的事實擺在那邊
你把年輕人罵到爛也沒用
  • 2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