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店八月 wrote:
另外領低薪這問題其實不是年輕人的錯,而是<他的選擇>,不要再怪年輕人了領低薪了,這只是選擇問題,沒有什麼對錯。...(恕刪)
這個我同意,但如果是選擇,就要願意承受後果。
我有部分朋友有大愛,願意放棄千萬年薪,為弱勢團體或是環境付出,無怨無悔。如果他願意回來出賣靈魂,相信待遇絕對不會差。
這是他的選擇,朋友無論是在他們面前或是在他們背後,都會豎起大拇指。
但如果有些人又要選擇低薪工作,又要高喊社會不公,那就好笑了。
Pan.tc328 wrote:
我做過一個專案
廠商先找大陸廠商..花了2年時間,失敗過2次
然後再找我們公司技術移轉
我8個月..價格人家4倍..解決
人家給我的評鑑全部都是優,只有備註欄位寫價格有點貴
有時候,積欠技術債在所難免,但是怎麼拿捏所需付出的利息、支付利息的期間長短、以及償債的時間點,以使得借貸的決策仍舊得到正面的效益,就成了軟體開發過程中重要的一門學問了。
Martin Fowler大師曾將產生技術債的起因,用兩個象限分為四種:一個象限是區分出蠻幹(reckless)和謹慎(prudent),而另一個象限則是刻意的(deliberate)以及無心的(inadvertent)。這說明了,並不是所有的技術債都是在謹慎理性的評估之下,經刻意安排而做出的決定。最差的情況下,我們可能是不經意、很隨意的就欠下了技術債。
在四種情況中,最佳的當然是很謹慎的、在刻意的情況下產生技術債。這代表你是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情況下,欠下技術債務。那麼你應當經過一定程序的評估,知道欠債之後可以得到的短期好處是什麼,也預知未來需要付出多少代價。你知道自己是用了什麼換了什麼,而這個交換經計算後是值得的。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據以訂立償債的計畫,因為不論欠下什麼樣的債,只要欠的夠長,就會侵蝕掉因為欠債而得到的利益。因此,你必須在情況變得不利之前,即時的清掉這些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