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給職場年輕世代的建議(9/5增修 完結篇)


大砲台 wrote:
前面有人講到勵志,就...(恕刪)


這篇寫的很好,我比較喜歡

思維還是要看時代啦
以前的台灣,環境不是問題,只要有個人努力就成功
因此強化其「成功來自於自已」的推斷

現在的人環境出了問題,如果還保持舊思維,固然有一定正確性,但比例已下降
(例如努力成功率由60%變成30%)
這樣的時代,就應要有更宏觀的思考了,所以我也不反對抱怨,但同時,當然認同努力
無論如果,努力又聰明又有同理心的人,到哪個時代哪個國家,都是人才

縱看歷史,清朝末年,也有人可以靠努力致富,也有人滿口抱怨,進而成為推翻清廷的革命黨員
如果清末有人發文說,吸鴨片的人就是該死,只會抱怨沒飯吃、清政府無能,卻抽鴨片擁小確幸
那這個人肯定不夠偉大,但以我們現代人角度來看,這種人,當然非常無知
如果這個人,就是靠賣鴨片而白手致富的,那他更是罪該萬死,不是嗎?

hac17大大講的也沒錯 那就叫世界觀啊,感謝他分享他的恨
未來也許台灣人更應該在世界各地工作了
無論是聰明的去作白領也好、靠勞力的去幫日本人幫傭也好,找出路掙飯吃
不要去為某一條路汙名化了



mariase wrote:
如果多數人都被洗腦成奴隸而不自知,站出來號召用行動只會被當腦子有病
如果多數人開始自覺不願再當奴隸,即使不站出來號召行動社會自然有反應
所以要解決問題該靠人站出來號召行動,還是民眾自覺呢...


再重複一次:

先搞清楚薪資普遍偏低的原因吧!


爲什麼2,30年前一個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起薪都有30K左右?

因爲那時正是臺灣經濟的高速發展時期

有聽過"臺灣奇跡"這個名詞吧?

那時臺灣的各種加工出口產業:塑膠石化,鋼鐵,紡織,腳踏車...

在世界上均佔有一席之地,外匯存底每年屢創新高

因此各行各業對各類人才的需求量都很大,自然給薪也都不差

產業有發展,政府的稅收,自然也就多了

那時軍公教每年的調薪大約都是5~7%

大多數企業調薪也大多會比照辦理


而現在呢?

臺灣現在會剩下多少具有競爭力的產業?

對岸的報價總是使得臺灣的廠商的報價得一降再降

低利時代的老闆又能給出什麼漂亮的工資呢?


產業沒竟爭力,空洞化才是現在低薪的主因!


就算政府從下個月把基本工資調高5%

所有公司跟企業都跟進

結果呢?因爲所有的人工都漲了

最後就是物價跟着漲上來!



明明是經濟的問題

卻想要用街頭運動或民粹的方式來解決?

真是太天真了!






eric1202 wrote:
再重複一次:先搞清楚...(恕刪)


所以大大要舉例除台灣外...哪一個國家薪水一直倒退魯 物價一直往上漲的嗎 ?
扯到經濟真的太牽強了
因為國外遭受的經濟風暴更嚴重不是嗎?

另外更怪的是這個論調
現在薪水沒漲 物價沒漲 ?!?! 更是
eric1202 wrote:
再重複一次:先搞清楚...(恕刪)

所以產業空洞化沒競爭力,還是要壓低薪資讓這些公司快樂的活下去?
老闆逍遙快樂,員工辛苦度日子,這種消耗社會成本的公司有存在價值嗎
薪資水平不僅僅只是經濟問題,影響的層面是整個社會...

Ryunosuke wrote:
談點提外話,小弟年紀...(恕刪)


撲 ~~~
有能力的一個跟著一個跳 ? .....
太多人處在自己領域的思維了 ...

有些領域是沒那麼大的...而這些人就已經在這領域的前端...
下一個跳就是國外 .... 不然就是沖進去同業高風險草創的公司去踩地雷
不然就是放棄一切到新領域開始
不同領域的難易度也不同
有時嘴巴講遠比做簡單
多放眼看看不同領域的差異也許會看得更廣
eric1202 wrote:
再重複一次:先搞清楚...(恕刪)


臺灣經濟奇蹟的年代,什麼時候薪水三萬是基本??
當時大學生的夢想就是3萬以上的工作
但現在的名校大學生(人數跟當時大學生一樣)隨便找找都是三萬以上

而臺灣經濟起飛時??我爸媽剛國立大學畢業時,不過就一萬臺幣
當時房價臺北市普通區三房300萬,利率卻高達10趴以上
也沒健保也沒勞保,還得買一堆貴森森的保險

臺灣2014年的實際薪水(不是實值薪水),根本遠高與臺灣任何時期

我最討厭的,就是說因為大環境不好,所以臺灣人苦

我們大環境明明爆好,公司賺到手抽筋
只是對待員工卻是越來越苛刻
(我爸媽也爆肝,但沒我爆的兇)

無他,因為臺灣人奴性堅強,試問老闆幹麼對員工好??

我爸媽是爆肝到45歲以上才開始正常上下班,因為他們成為人材
小時候我幾乎都看不到我爸媽啦,家長會他們也沒時間出席

我搞不懂,身為一個人,為什麼小時候要爆肝唸書,長大要爆肝工作,才能在45歲以上,開始過人過的生活??

我不期待臺灣會短時間改變,但看到這討論串人人都拍手
試問這種國家,人人能覺醒不當奴隸,還要多久??

最後,企業全面加薪1倍,企業遵守8小時勞基法
臺灣企業馬上倒90趴以上

但是,如果人民覺醒,以100年時間慢慢抗爭
自然是舊公司倒,新公司起
就好像電子產業經過30年,全面取代重工業一樣

而至於100年後,物價也隨著薪資上漲又怎麼樣
北美去好餐廳是臺灣的三倍,水電工是臺灣的三倍
所以外國人自己做飯,自己修水電

試問,如果今天大家只要工作8小時
母親在家做飯給孩子吃跟在公司爆肝給小孩錢去買路邊攤
哪個才是人的生活??

父親在家修水電,並教導孩子怎麼修水電跟在公司爆肝
哪個才是人的生活??

小孩小時候陪爸媽煮飯修水電做家事,跟每天跑補習班爆肝
哪個才是人的生活??

在國外理所當然的事情,在臺灣都成了烏托邦
而藉口永遠是競爭力跟人口內需小

加拿大三千萬人,旁邊就是世界霸主美國
人材全面出走,產業也沒有競爭力

但靠罷工跟高等社會福利
照樣人均破五萬
因為他們的人民,消費力是臺灣的四倍
(上班時數是臺灣1/2,薪資是臺灣2倍)
跨國企業都會去加拿大設分公司好賺加拿大的錢
所以人人都有工作

反觀臺灣,競爭力爆強,出口產值是加拿大的幾十倍,外匯也是加拿大的幾十倍,但內需卻超低落,外商少,為啥??
錢都到老闆手中了嘛
人民也被壓榨到根本沒時間消費了嘛
我很贊成你說的22K買iphone這種看法
但我想很多新世代的人不怎麼贊成
對我來說花2萬買iphone還不如留著給小朋友上才藝班或生活必需品
所以我的手機3000,但一樣米養百樣人
發文問心無愧就好,看得懂得自然會吸收
抱怨的永遠只能等22K上限改成23K、24K、25K

想當年(老人用語)出社會30K,現在也不到50K,但我已有房、有車、有妻,第三個孩子下個月出生
我一個人賺不到50K一家5口吃飯,比你22K又強到哪裡???

真的只能說批評都很快,但每一篇文章你能從中學習到一些工作、人生態度就算贏了
別人打字也需要花時間,除了批評你還看到了什麼?
輕鬆騎! 輕鬆騎? 輕鬆騎@@ 一點都不輕鬆啦QQ
薪資低的主因是不是經濟因素

早就有一大堆的研究報告在分析原因了

隨便google一下就一堆了

幾乎每一篇報告都指出來問題是“產業及經濟因素”!

我也懶得幫你們貼連節了

真正有心想了解的,自然會去找來看

只想人云亦云,FB上轉貼文章怎麼說就怎麼信的

我也懶得管他怎麼想了!


如果覺得老闆都很可惡,自己則是可憐的奴工

自我心裏會感覺會比較良好的話

就繼續這麼想吧!

你高興就好!



whiteme wrote:
我很贊成你說的22K...(恕刪)

消費者縮減消費,商家賺不到錢,裁員減薪,消費者更沒錢,消費再縮減
這也是促成低薪的推手之一,不過有誰會去在意呢
eric1202 wrote:
再重複一次:
先搞清楚薪資普遍偏低的原因吧!
爲什麼2,30年前一個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起薪都有30K左右?


二三十年前我就是剛出社會的年輕人, 雖然現在有點年紀, 但我還記得那時的起薪大概多少, 肯定沒你講的多. 從民國75年後其實薪水變化非常大, 民國75年前大學生起薪應該離兩萬有不少距離, 即使到了民國八十三年也要工科大學生比較有機會拿到過兩萬的起薪. 民國83年我研究所同學在台中也才拿到兩萬八起薪(資工所), 當時科學園區電子相關碩士作RD工作起薪約三萬五(UMC, TSMC...)

而現在像聯發, 聯詠碩士起薪應該是超過六萬! 當年要進UMC當RD比現在要進MTK難多了, 以前園區公司規模不大一般一年也才找幾十個新人, 跟現在一次招幾千人差很多.

所以如果用專業程度來比較不考慮決對學歷, 同樣工作能力年輕人的起薪, 現在未必是比較差.

eric1202 wrote:
那時軍公教每年的調薪大約都是5~7%
大多數企業調薪也大多會比照辦理


當時外面賺錢的公司調薪都是用幾成來算的, 沒在講幾趴的, 講幾趴說出來會給人笑.


eric1202 wrote:
臺灣現在會剩下多少具有競爭力的產業?
對岸的報價總是使得臺灣的廠商的報價得一降再降


現在錢難賺, 最主要原因在於全球化跟標準化. 以前資訊不流通, 台北的東西拿去鄉下漲一倍賣都還很容易賣出去. 現在大家都很精, 買東西前手機拿出來滑一下, 廠商成本無所遁形, 很難賺到錢.

我覺得除了丟顆原子彈把大家打回石器時代外, 根本無解!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 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