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個實際面的,高雄很多慣老闆、血汗工廠,這是千真萬確的,但也很多公司、店家倒閉,這說明了一件事,大環境真的不景氣,至少高雄很不景氣,連慣老闆、血汗都活不下去。再講更深入一點,高雄過去就是多勞力密集行業,薪水是靠拼命加班來的,也就是利潤差,用血汗換利潤,過度迷戀便宜大碗的哲學,至少消費者與當老闆的都是如此,用時間、用生命換錢,不知道什麼叫產業升級,跟中國、東南亞等國怎麼拼價格?現在勞基法改了,為何老闆會跳腳,因為成本增加了,為何連勞工都上街頭了,因為不能常加班,薪水不夠用了。所以問題在哪裡?長年就是擺脫不了勞役市場,產業升級太慢落後他國,老闆要使勁壓榨才能有利潤,靠壓榨才能在市場中存活。勞工市場就是鄉愿,甘願被凹,用生命換錢,什麼高雄平均五萬,多數人可能三字頭就偷笑,因為大公司做到課長、經理,可能也才三四萬,很多一做三十年的老幹部,薪水N年沒漲,就是三四萬,但早年幣值高,可能房子都繳完了,勉強還是過得去。但是新人一直拼,很難超過三萬,老幹部會說我做三十年才有今天,你一個新人憑什麼領到三萬,但請問這年頭三萬能幹嘛,能像老幹部過去那樣買房嗎?年輕人拼到死,還是被說草莓,還是很難生活,不買房、不婚不生,真的只是剛好而已。但難道就是資方的錯嗎?我覺得是高雄轉型失敗,太多人投入低薪產業,好比什麼觀光大餅,但高雄過去是工業都市,並沒有什麼觀光資產,靠狂蓋一堆美美空虛建設,也無法改變觀光客不買帳的事實,近年來拼命的往低薪服務業發展,餐廳、旅館也一直開一直倒,勞工被壓榨到很慘,資方一口氣賠掉百萬千萬甚至億,老闆也很苦的。高雄比較顯的產業,比較類似鋼鐵造船類的,出去走路都有風,後來發展的低薪服務業,說實在百貨一直蓋又怎樣,死的都是中小企業(店家),櫃位一直換,撐過三五年的沒幾家,等於多少投資人輸了百萬千萬,甚至百貨老闆本身也梭哈輸掉易主了。而服務業工作機會很多沒錯,永遠有開不完的新店在徵人,但廣大的低薪產業,值得說嘴?
nicewawa wrote:沒錯!高雄市106...(恕刪) 台北市是塞到塞不下人才下降的高雄不是 高雄市沒人想去兩者是不能相比的桃園是因為升格直轄交通方便吸收到台北外流的人 算是天時地利人和 人才增加的
meridian wrote:還好人家有先見之明, 因為1910年就已經成長到476萬人, 1920年562萬人...(恕刪) 當初高雄蓋捷運時,也是預見高雄人口會增加,會成長為全台第二大都會區。只是誰也沒想到有花媽這個大殺手,能讓高雄人口負成長!另外在台北會搭捷運不是因為機車不方便,我是先搭捷運進台北,再騎摩托車進公司的,在台北非商圈停摩托車並不難。搭捷運的原因是騎摩托車比搭捷運慢,如果台北的馬路跟高雄一樣人車稀少、交通順暢,我應該就會從新北直接殺進台北市了!
全都在違停 無視交通法規 這樣當然方便方便全都是違規來的 想發展大眾運輸工具 根本笑話想買便當就在附近停好下車走來買 載人也是請先走到停車場裡扯什麼綠化 難道以前的人會停下車走10分鐘去買東西嗎台灣人的劣根性都沒變過 整天喊死刑 奸犯科該打這些交通違規一罪一罰不知道會不會罰到破產 關到死
襪子很好吃 wrote:全都在違停 無視交...(恕刪) 幾年前為了「美化市容」,大幅刪減路邊停車位,變成大量綠地、寬闊人行道,甚至有些地方,還搞過步行者天堂,沒得停車,甚至不給車過,商店也做不下去了。
我比較相信看到拿出來的錢這幾年因為高雄蕭條有不少投資客退掉,降不多95跟100又差多少新竹我待過,市區不便宜假日花市,花園夜市人潮多竹北就有差一點,靠近高速公路還是不便宜。高雄的捷運要假日才有多人一年賠幾億,像有人說的方便還沒人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