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hibaSmoker wrote:
會修車這項技能在全..重要的是有沒有跟到好老闆,可以快速累積實戰經驗,碰過大量問題跟解決方法
而且車輛維修保養是很在地化的生意服務
中國大陸早就進入戰國時代,已經不是阿貓阿狗去了都能淘桶金的年代
前面有人說去美加澳,個人是很認同.(恕刪)
+1 美國車便宜 買車便宜 但人工貴 修車貴!
如果你是 殷實老中能開修車廠 大家都會去捧場。
不建议贴主把孩子送到大陆念职专,因为我初中毕业的时候也念过职专,所以比较清楚里面的氛围:学习氛围很差,校园暴力严重。
目前大陆人的主流思想依旧是学生但凡有选择,都会去念大学,职专是学习差考不上高中的学生才会去念的(不知台湾什么样,大陆的初中毕业的学生想上高中是需要考试的,并且还很难考,能考上高中的学生不会选择去念职专的),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职专的学生普遍学习能力低下,学习氛围很差,学习不好的学生中问题少年很多,所以更容易滋生校园暴力。
你儿子去念大陆念职专,除了是否能学到东西,还要考虑一下安全问题,这种职专的校园暴力很严重的(我念过,所以我知道),毕竟十几岁的孩子都处于青春叛逆期,谁都不服的,打起来下手没轻没重的,如果被欺负,老师都很难管的了,而且你儿子的台湾口音明显会和周围的人不一样,更容易被欺负。
以上的问题,如果去大陆念大学,就不会存在,因为能考上大学的高中生的素质高,所以大陆的大学里就不会出现校园暴力问题。
如果想去大陆念书,我建议贴主让儿子在台湾念完职专,之后去大陆的大学念本科或硕士这种高等教育会比较好,去大陆念职专真的没有必要。
真的希望你打消送孩子去大陆念职专的念头,真心的。
1.以您的能力所及,可以提早讓他先接觸台灣在汽修領域的最高學府(北科大汽修),請相信,即便是假日殺過去,北科大的汽修實驗室依然是燈火通明,台灣的汽修領域沒有這麼的不堪。您的兒子真的有心,自己會撥時間去北科大了解確實的情形。
2.在中國最一流的學府985高校,成績指標沒有達到1.5%以內,不要指望可以入學。我的蘭州大學交換生,成績指標大約1.5%。另外一位蘭州大學交換生,少數民族成績指標大約2%,您參考看看。要進中國一流學府大學部,台灣成績必須要台大電機電子學群的能耐,不然不要作夢,這還是少數民族以及港澳台才有的優待。
3.中國即使二本的大學,成績指標大約也要5%以內,您衡量看看。
4.在台灣如今要考上清華大學差不多5%就可以進來大學部就讀了。
5.中國的碩士研究生每個月還有3000人民幣生活費可領,但是要考進去研究生,難度非常高。
追求卓越,成功會在不經意之間追上你...
別看報導每天都報大陸的光鮮亮麗,就認為什麼都好!13億挑一個好得,也只佔0.00000001%!
兩岸對於技職體系的理念就不同
在台灣,對技職教育的宗旨是培育中級實用人才,以教授應用科學、養成技術人才為目標。
在大陸,對技職教育的宗旨是為提高勞動者技術業務知識和職業技能水平開展的一種教育活動。
因此技職教育在大陸政府與民眾的看法中是相當卑微與忽視的!
1.教育倫理相當糟糕
許多技職學校會跟工廠建教合作,但很多工廠都是拿錢回塞給學校,說白的,工廠要奴隸,學校要賺錢!!
就我在大陸實際聽到的案例很多,一個月雖然有1500-2000的工資,但工廠好幾年前都在實行996,
什麼是996?就是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9點,周六加班繼續上,連富士康都在玩這招,難道其他小公司不會嗎?
2.升學制度相當糟糕!
進入技職體系,念書升學等於被宣判死刑,不會像台灣一樣,統測還能選擇科技大學或一般大學,甚至推甄能上頂大,
大陸一般技校升學考試不是大專就是學院,想再轉大學或是繼續讀研究所根本就是不可能!
普遍來說師資還是制度還是與台灣有著相當大的差距,
不然怎麼是挖角台灣教師來彌補差距呢?或是公開表明效仿台灣技職制度呢?
3.畢業後難就業
在台灣拿著大陸學歷除了211大學外,均不被公家單位承認!!!!
注意一點,211大學中只有大學!大學!大學!沒有一家技職體系!
為什麼呢?大陸當局不重視也自知技職體系的學院體質很差,甚至民間還有著充斥著假學校的現象,
就是你讀完學校4年繳完學費,卻發現學校沒有遭大陸教育部認證,畢業證書如同廢紙!
這說明什麼?就算你把小孩送續大陸讀技職體系,不管書讀得在好,成績多優異,
但在台灣+大陸公司眼中,大陸技職體系讀出來的學歷等同糞校,孩子讀出來就先輸一半,未來在進修研究所也是很困難!
其二,目前大陸技職體系畢業後,平均薪水只有3700元人民幣,換算下來只有台幣18000元,連22K都沒!
再來是我說到的第一點,大陸工廠普遍都有996的現象,同等條件在台灣以勞基法的算法是4萬2000元以上!
不是說大陸不好,而是目前台灣人只愛唱衰自己!!
以您兒子現在的情況,不建議去中國,也不建議去德國
心性未定,也沒有能夠從身上看出未來的志向以及潛力,貿然出國去只能成為炮灰。
建議的測試做法:告訴兒子北科大汽修在台灣的評價大概最好,有興趣看看嗎?老爸出錢讓你去參觀北科大汽修實驗室。有沒有心思和志向以及未來的發展潛力,一個小小的測試大概可以看出端倪。真的有心,自己會殺過去北科大的實驗室,北科大的研究生沒有這麼怠惰,即使是假日時間研室同樣燈火通明,窩在研究室裏面的研究生也絕對不會只有一個。把所有的細節問清楚來,即使是陌生的研究生,素未謀面,但是遇見有心要進來這個領域的後進學生,一定會傾囊相授,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我自己就遇見一個陌生的高中生(私校的高中生)假日時間跑來研究室問到底在學甚麼?哲學到底在學甚麼?台灣文學學什麼?社會學在幹甚麼?人類學是什麼東西?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然後,一堆研究生開始好好款待這個陌生的高中生,最後,這個高中生興高采烈的回家去了。一個人真的有心想知道事情的真相,跑一趟不就可以全部知道了。
*******下半段(人生是一場長時間的競賽)********
目前自己身邊接觸到的研究生組合,和大學部出現非常極端的反差。能夠考進頂尖大學的研究生,大學時期還是頂尖大學的只有佔極少數。意味著:人生是非常競爭又長時間的比賽,來到研究生的階段,大學四年的努力是可以補足當初的不足。
勵志案例一(只要有心專研一門學問,四年的時間絕對可以出類拔萃):清華暑期室友,一個甄試進來的研究生,大學四年拿書卷獎,參加企業比賽冠軍,未來無限可能,但是,大學念的私校元智光電。
勵志案例二(四年的努力絕對可以補足當年的不足):女同學,大學四年書卷獎,甄試入學,應該是台灣極少數有能力直接閱讀滿文的人,為來前程似錦,大學念佛光歷史。
勵志案例三(即使出身偏鄉,只有1%機會考上頂尖大學,四年的努力絕對沒問題):姪子,大學四年書卷獎,甄試入學,頂尖交通大學入學,現在科技業收入相當好,大學念大同機械。
勵志案例四(人生是一場長時間的競賽):這一波同年入學的研究生同學,只有一個女生大學是頂尖大學,其餘的研究生成員大學時期都不是頂尖大學,甚至私校的成員佔去半數,私校成員如右(淡江中文,輔仁歷史,佛光歷史,東海政治,文化歷史,健行電機)。能夠進入頂尖大學,實力絕對在水平線之上,考試入學或是甄試入學不是只有一家可以去,其他高水準的學校排序不同而已。
追求卓越,成功會在不經意之間追上你...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