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LUS wrote:
一天來客數只有200...(恕刪)
當然當然
每一個餐飲業都有不同的眉角
中式早餐大部分都是先製作完成的 類似永和豆漿那種
但西式早餐或質感好一點的 通常都是現點現做
沒有哪一種好哪一種不好
端看個人的規劃^^
而以人事來說
200人你可能認為3個人就夠了
我可能覺得4個人才比較剛好
那某個程度上 你的夥伴一定比較累(扣除能力 動線安排)
那你算不算比較苛刻勞工一點點?
這不就是目前台灣餐飲的寫照嗎?
很累....也沒賺比較多
right?
食材成本也是
如果一套早餐60 你食材成本不到20元
通常不是粉泡就是化學產物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食安問題?勞資問題?
就是因為大家開店先考慮壓榨員工 2個人當3個人用
然後食材用很便宜很化學 賣高利潤
然後每個當老闆都認為很正常
所以台灣餐飲業才會變成這樣阿
最後想請問
你阿姨的夥伴們都有照勞基法嗎?
有加班費有年假有國定假日2倍薪水嗎?
他月營業額60萬
有開發票嗎?還是造假申請免用發票?
他們的排煙排污水設備是經得起環保局隨時抽驗的嗎?
如果都打折扣甚至都沒有做到
那他們好賺也就剛好而已:)
我把靈魂賣給路西法 wrote:
你的算法有一個很大...(恕刪)
我的算法只是一個大概算法
不可能貼近每一間店的狀況
變數太多了
每個因素都有她的來源及影響的後果
想要賺錢的店 一定要很會算
就像你說的 她2+1 甚至2個人做
如果是自己夫妻當然就沒話說
如果是請人....這種工作量某種程度上也算苛刻勞工
因為該請到4個人 你用3個人下去做
那不就是現在的餐飲業寫照??
梨子爹 wrote:
法規規定最低薪資是...(恕刪)
我認同您的說法
我門公司目前的薪水是正值滿半年就固定調一次
所以流動率很低 至少正職人員都做2年以上 當然初期很辛苦~"~
然後您說的那個南部公司我也覺得是很棒的前輩 值得大家思考效法
我想說的是各行各業型態不同 獲利能力不一樣
有爆發力強 但產業時限短 例如科技產業 以前大家用cd 現在沒人用cd了
也有爆發力低 但產業可以持續很久 例如餐飲業 人人都要吃飯 頂多花招不同
餐飲業目前在台灣還是內需為主 利潤其實沒有很高
扣除很強的某幾間店 例如鼎泰豐
淨利真的不高
所以能給高薪的店很少很少
再加上 乖乖繳稅開發票 乖乖照環保法規增設設備
符合這2個條件的店家我認為才有資格納入今天討論的議題
否則你就是把國民的稅金及節省健康的資源 拿去補你員工的薪資 我不覺得是正確的
便利商店來說 它提供最大的是方便 是服務 反而不是商品本身
如果便利商店調整員工薪資 但開始收10趴服務費 甚至更高
我是認為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買單拉
人是自私的 總是都要對自己有利的
如果不去思考前因後果
台灣就業環境永遠不會進步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