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ba wrote:
我要強調的就是不把個...(恕刪)
其他的不多說了...花太多時間解釋彼此的語意。
你都說抱怨改變不了什麼?那樓主這篇文最後應該也淪為抱怨。改變不了什麼。
同意~
反正懂得想的自然會去規劃~
看得懂聽得下去的人在別人提點之後也會趕快緊起直追~
只會抱怨的......就繼續抱怨下去吧,反正也改變不了什麼~

Shuuta wrote:
第一個問題~
你例子中的年輕人該不會講的就是你吧?
後生可畏啊~~~
啥?!
不是喔~
那......
第二個問題~
每個群體中肯定會出現幾個變異的個體 -- 就是特例啦~
所以,按照你講的例子,這是通例?還是特例?~
我的程度只是認識幾個大字跟會寫自己的名字而已,但好在我以前就領悟到,多數老一輩講的那些競爭力、努力什麼的都是賽,你們的價值觀不會對我的人生有幫助,只是講來自HIGH的。
他們可能40~50歲不等,覺得在職場上混久了、職位高了,就可以講一些自以為的社會經,哪天他們失去工作,那叫中年失業。
我30歲還在職場最底層,哪天我也失業了,那叫...退休。
長輩們要怎麼看我?就如同我講的,我都跟他們說我只識得幾個字跟會寫自己名字而已,你們只需將我放在識字程度的員工就好,我也希望你們這樣看我。但是、你們希望我這個只有識字程序的小子要怎麼看你們呢?
Shuuta wrote:
相同的天資 -- 或許吧~
相同的努力?!
是可以把部分原因歸咎於學校教的與現實脫離,但是如果要論有相同的努力,即便在校所學偏重理論,也不會是除了一張嘴之外沒有別的一技之長~
再說了~
依照樓主的論點,真的四年畢業之後會除了一張嘴之外沒有別的一技之長的人,真的有認真的看待過自己 & 真的有認真的想過自己畢業之後要幹些什麼或是能幹些什麼嗎?~
沒有人逼他們走入大學體系,更沒有人逼他們在大學裡頭 "悠遊" 四年卻不去思考未來該做什麼 & 可以做什麼~
某種程度上來說,路是可以自己選的,而不是百分之百都被外在環境限制得死死的~
路的確是自己選的,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有時候外在環境會決定我們可以選的路有幾條。
打個比方好了,假設自己家裡經濟有問題,六年級前段班,常常會取選擇師範學院,
不只學費全免,畢業之後又可以馬上有工作。收入待遇都不算差。
而現在呢?主張讓一般大學也可以修教育學分,搞到社會上一堆流浪教師.
然後已經站住位子的老老師又不肯退休,社會上又少子化,每個學校都縮班。
造成一堆流浪教師要四處去徵選考試, 換得一年的聘約。
路的確是自己選的, 但是從前跟現在所給予的環境差別竟然是如此大。
這樣的情況下, 你是否能單純責怪年輕人不夠努力呢?
『路是自己選的,環境卻造就限制路的發展』
希望你懂我想要表達的意思, 學生其實是很單純的。上課考試運動交友娛樂。
當每個人都去念大學時,能夠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其實真的不多。(特別是沒有良師益友的提點)
絕大部分的人都是隨波逐流的,逆流的人畢竟是少數,逆流又能創出一番天地的又是更少數。
我們這一代的政治冷感,已經報應到了我們下一代身上。
既得利益的我們這代,竟然還有臉去責怪下一代的不夠努力。
真的讓我羞愧的無地自容了。
============
朋友臉書有個說法蠻符合實情的。
我們那個年代, 讀大學的只有前30%的優秀者。(自然大學平均起薪比較高)
現在這個年代,人人都可讀大學接近前95%.(自然平均起薪只有22K)
但是就算是現代年輕人優秀者還是有機會領取高薪,而且起薪只是個起點.
只要工作能力受到認可,或是從工作中學習到經驗知識,下一份工作的薪水必定會更高。
政府的政策錯誤,造成廣大的人力浪費與社會成本, 但是人民自己的日子還是要繼續過下去.
想要有更高的薪水與更高的生活品質, 所能夠做的只是不斷地努力再努力, 才有辦法改善的。
當然,另一方面,對政府的錯誤政策也應該要加緊監督補救, 而不是放任讓其更加腐敗。
政府與人民都要努力才行。(不然大家就等著當大陸的二等公民,或是想辦法移民外國吧~)
林盃高中讀南部最強高中
當年大學聯考第二類組排名1000名,但是有20萬人考
簡單來講林盃PR值99.5, 你去路上找100人也找不到1人贏我
林盃大學剛畢業也才領43K,還好我還排名有前2趴
但是從這個表裡面來看有一半的人領不到22K
96%的年輕人領不到30K, 而且不要忘記這表還沒算16%的青年失業率
43K的感覺大概就是一個人剛好夠生活,還可以存些錢
30K大概就是勉強糊口的程度(除非爸媽支柱)
一個國家有96%的年青人拿不到可以糊口的薪水
根本就是這個國家有問題
年青人再怎樣努力頂多小確幸
除非要像我讀書讀到怪物等級才有機會40K
問題是這個世界上你可以找到幾個PR99.5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