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收到 COPYTRACK 圖片版權「勒索」信件,如何自保?(2025/04/10更新)

Ricado wrote:
更何況是一般善良的

如今詐騙橫行,別以為無挑釁他人就能明哲保身
我遭遇過的合作小車商可以說皆無奸不商,微薄代價就想從我手中騙取技術,只是彼等無本事技術層次低就算照抄也抓不到重點,迄今無一得逞獲利,可謂偷雞不著蝕把米!
彎道小三/小四 /小五/ 6輪水陸仔 設計開發 造物者
這種公司活得下去還能擴張就很不幸的反証了有不少人盜用。
ekumo07666 wrote:這種公司活得下去還能擴張就很不幸的反証了有不少人盜用。
如果看了一些國外網友的意見,付錢的除了真的盜用,很多真的只是為了省麻煩,而且金額不高,就花錢消災,以下是幾種情境:
  1. 他們通常會挑年代比較久遠的,想我們的是 2017 年的圖片,事隔 8 年如何去找到購買證明。
  2. 負責的員工已經離職,無法確認當時取得的管道。
  3. 有的是委外的,原本的廠商或是個人設計師可能也找不到了,也無法確認是否侵權。
  4. 再來則是版權收購的問題,有些原本是免費版權,被收購了。這種問題在中國大陸也發生過,後來因為一張早已被大量引用的黑洞照片被版權公司收錄引發一堆爭議,逼得官方出手對這些蟑螂企業進行整改。
除了版權,專利、商標、開源,也是很多公司的目標。

這兩年很多的金融業應該都收到 iText 的警告信與侵權通知,原本是開源的,被買走後開始鎖定大企業索取授權費,並依據使用量收費。

許多金融業的帳單都是透過 iText 產生 pdf 檔案,一時間要改系統也很難,只能乖乖付錢。我一個銀行客戶就被要求支付高額的授權費,對方直接透過視訊由新加坡連線過來,最後協商結果一年支付 500萬的。
開源軟體從來就不是無版權免費自由使用的軟體。

軟體使用條件隨時可以改變。除非你能拿出版權所有人讓你永遠免費使用的合約,所有人可以不計以往,從今天開始要你付錢。

廿年前公司決定開始使用開源軟體前法務部就做了風險評估。本公司從來不用沒有和版權所有人簽合約的開源軟體。只要和原始所有人簽了合約,版權轉手和我沒任何関系。
ekumo07666 wrote:開源軟體從來就不是無...(恕刪)
我們公司以前跟微軟簽的協力廠商合約,白紙黑字禁止任何開源或免費的元件庫。
現在公司自己的套裝軟體,能買就買,買不到就自己寫。

以前最好笑的是,我們公司自己寫了一個 UI 控制項 Coolbar,那是向 mac 致敬的一個工具列,隨著滑鼠移動會自動縮放的。



因為沒做什麼保護,結果有一家大型 ISV 『拔』去用。有一天去竹科,微軟的 PM 看到我們公司軟體的介面,就問我『你這是用 xxx 他們的元件嗎?』我說不是阿,這是我們自己開發的。我就請他下次有機會在上面按下滑鼠右鍵試試。隔了一陣子,他跟我說,他試了,真的是我們的。更尷尬的是,他忘了客戶在場。

正常操作不會,按下右鍵就會跳出授權聲明。
我們沒有開放這顆元件功能下載。除非離職員工帶出去,不然就是由我們的套裝軟體中拔出去用。

其實他們跟我們說一聲就好了,我們也不會提告,只是不希望我們做的,卻宣稱是他們做的。
ekumo07666

在PC/DOS時代的TSR很流行留個簽名。不過在給客戶用的正式軟體上禁止使用,會引起”你還留了什麼我不知道”的疑慮。

2025-02-19 20:46
Ricado wrote:
今年初,收到來自德國...(恕刪)

如果確定自己合法,那就跟對方回覆說如果你提告,那我就會告你誣告,並跟對方索取十倍的賠償金額,看對方會怎麼回應,哈哈
勇者小欽 wrote: 如果你提告,那我就會告你誣告,並跟對方索取十倍的賠償金額


他們都很賊,只會告侵權賠償民事訴訟。

民事訴訟是沒有誣告罪的,最多只能依損失相對提起民事求償。一般人不想跑法院,更不想面對龐大的律師團,加上償之路曠日費時,大多選擇沒事就好,但也因此讓他們有恃無恐。
Ricado wrote:
我們公司以前跟微軟簽...(恕刪)


開源軟體最大的法律風險是毒果樹。如果根據開源軟體演伸出的所有原始碼都必需開源就會有洩露商業機密的問題。

企業會使用開源軟體不是因為它免費,是能大量節省開發時間。很多開源軟體的企業級功能是大企業回饋的。這些功能不是原始開發者在實驗室車庫裏能想到或者有環境開發的。

開源軟體對軟體業來說仍然是利遠大於弊。但是使用前要弄清楚所有的風險。
高手!!! , 非常感謝分享心得, 己抄收
Ricado wrote:
今年初,收到來自德國...(恕刪)


這篇文讓我想起以前台灣有個啥BSX的,幾乎每年都來個公函,說我們公司內部人員告密,提出我們公司可能有用盜版軟體等等.另外那個繪圖軟體公司也常常來信扯這類的事.結果事我就請研發單位全部改用其他繪圖軟體.

至於那一家啥軟體聯盟的,我就親自去電,請他們找法院申請搜索票,會同地區警察來公司清查,若是查不到,我就告他騷擾,恐嚇取財,我會求償一億以上.自此之後就再也沒有收到這類的恐嚇信.

我想不僅僅是"專業"的恐嚇取財單位,就是一些正牌的大廠也沒事就廣發恐嚇信,對於用盜版的公司也許有效,但是對我們這些乖乖牌實在是個不必要的騷擾,每次收到都要大地震一次,查一下公司裡面是否有白癡搞事,弄得人心惶惶,真的是很差勁.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