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得18 wrote:
一個奧運冠軍的頭銜代言費
或許兩次就超過想像的數字了
台灣能爭奪獎牌的項目,大部分都是冷門的,無法成為職業運動的項目.
熱門的太競爭,難度太高.
像是女子舉重,如果不靠國家的獎金,這種運動未來能有多少收入?
代言費有多少? 我還真的想知道.
如果全世界都向台灣一樣,給予選手高額的獎金,那台灣人有機會拿到前三名嗎?
單看夏季奧運,4年一次,維基百科從1984年算到現在,奪牌數為金牌6面,銀牌9面,銅牌15面,總計30面獎牌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5%A7%E6%9E%97%E5%8C%B9%E5%85%8B%E9%81%8B%E5%8B%95%E6%9C%83%E4%B8%AD%E8%8F%AF%E5%8F%B0%E5%8C%97%E4%BB%A3%E8%A1%A8%E5%9C%98#%E5%A4%8F%E5%AD%A3
這30張獎牌還有像朱木炎,郭婞淳等是一人兩面三面的...
總之,這個族群,還太小,還太稀有,像保育類動物般需要增加,
或許若干年後人多了,就逐步減少月退甚至取消月退,
現在,討論這個,還為時尚早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