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onentbeggar wrote:
我待過的電源廠,老闆也是台北工專畢業的
台灣最早的經濟奇蹟是工專帶起來的,
北有台北工專,
南有高雄工專,
偶之前的老闆也是台北工專,另一位是高雄工專。
公司也偏好工專生,
台北工專佔多數。
只是,現在北科
.
..
...
感覺是不太行,
面試了幾位,都弱弱的。
componentbeggar wrote:台灣電子電腦半導體業,幾乎都做出口,各公司徵才幾乎只要適用即可,但要脫穎而出,還需有好的外語能力,您所提的某陳姓處長,如果沒記錯好像還待過早期的RCA.個人在職場時沒有門戶之見,熱門學校也有不適任者,冷門學校也有強者,但就常遇上外語能力不佳,派出差總是會從客戶回饋到抱怨溝通不良,所以語言能力在科技廠真的離不開,就算是工廠的高階主管也不可忽略,因對參觀的外籍客戶總需做些 presentation 吧. 我剛出社會(民國70年左右)待過的外商公司,內有內有各國籍工程師,學長姐就會很迷信某些校系,因在那種工作環境造成的門戶之見吧.而後在一些上市公司內部中階主管的升遷也請外籍老師來口試,甚麼都好,外籍師打個70以下就沒轍了.有一年外徵一名經理級主管,人事篩選後還有二十多名,我要人事通知面試者來須英文口試,結果只來四個.讓我節省了不少時間.當然有留美的碩博士當然沒問題,但沒留洋者不管專業,實做能力多強,英文的聽與說真要自我要求,以上是個人在職場時的心得和經驗.
樓上 CS_TANG(恕刪)
CS_TANG wrote:
台灣電子電腦半導體業(恕刪)
pingyingtu wrote:
只是,現在北科
.
..
...
感覺是不太行,
面試了幾位,都弱弱的。
YKK104 wrote:企業界的用人是不會拿聯考成績來評量的,傳統的印象校系,學長姐校友的基因成見(門戶之見),就如同遠東工專的教職員大部分來自成功大學而明新工專則幾乎源自交通大學.在企業界也會如此,台大幫,交大幫,成大幫,北工幫.......(尤其是成大和北工最明顯又最大,純個人1980年代年剛出社會最大的感受,不喜勿批,一進去才發覺,所以難待很久),待的企業主是台大則主管也會台大多,交大,成大,北工,輔大也有這種趨勢,當還在職場時雖想打破這種印象,但有時也不免深陷其中.早年上市公司全友的王總,明的說就是要自己的學弟妹,其他履歷好像連瞄都沒有.退休多年後常想求學是一回事,求職是另一回事.在職場的任事又是另一回事,只能說要不斷努力,運來才抓得到.企業這麼多,廣,各有崢嶸之雄,成就之人也不見得是名校出身的.
中字輩電資熱不熱門、(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