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呈 2020-04-05 14:03 4樓1."資訊.人資"."用腦賺錢"比"勞力"可以學到的更多.替代性比較低2.人生無常.明天.無常哪個先到不知道.沒有什麼穩不穩定所以, 我會選私人企業!------------------------------------------------------ 這就是,我思考的主軸,引言lumaRT 2020-04-05 14:06 5樓以我知道的你只想更多動力讓你不要選郵務而以。你的專業難到只能考郵務士嗎?年紀不是啥問題,只是你自己想要說服自己而以不過我認識那麼多走資訊的,走外勤都會哇哇叫。別懷疑,你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真心不用問了,你想要哪個就去作了----------------------------------------------------其實, 二個都是好方向,但只能擇一, 該虛心請教大家, 我還是會請教大家。引言NaCl-2012 2020-04-05 15:22 6樓先講郵差的體力負擔,是真的很大......尤其是新人操到很多20幾歲的小夥子會唉唉叫的程度樓主還是要先練練,祝工作順利-----------------------------------------------------雖然持續都有做運動,但體力真的吃很重,要調節好一點,否則吃不消引言嚴以待人寬律己 2020-04-05 15:23 7樓秒選中華郵政郵差.等50歲就知道私人企業的可怕.---------------------------------------------------真的,未到50歲,有時看不透。引言Hydehuang73 2020-04-05 17:01 8樓第一年.晚上5.6點下班第二年.下午4.5點下班第n年.下午3點下班信只會越來越少.郵局還有工會挺郵差...不用擔心中年失業.就贏9成了過來人.參考看看--------------------------------------------------這個有激勵到我,有給我一個好方向,只是我是做包裹股,包裹可能越來越多,畢竟,現在網購盛行。引言david&devlil 2020-04-05 17:19 9樓先確定原公司要你回去的年資怎麼算如果歸零,那福利差很多唷!-------------------------------------------------這個還沒有談。所以,不排除年資歸零。引言cp100 2020-04-05 18:08 10樓你才做一個月會很不適應很正常,通常至少要半年甚至更久才能習慣這個工作。你有小孩嗎?幾個?就讀國小?國中?或高中?如果小孩多,又已讀到高中以上,勸你還是忍忍吧,郵局有教育補助可以讓你省下不少,撐到小孩大學畢業,你再退休或改做輕鬆一點工作。不過如果真的不適應也不要強留了,做得開心也很重要。------------------------------------------------也許,真的要好好審視郵局的福利,才會做出更精準的判斷,謝謝大家的建議
吃郵飯真的要有體力~不過小孩未來學業的補助是很不錯的!你應該是單純的包裹段吧!沒有快包混投~快包混投(網購包裹/快捷郵件)這樣你會更吃力的喔!包裹基本上你熟了的話平日~下午3~4點都會回的來(星期二例外/逢年過節例外)你這年紀也碰不到頂~不想太操勞的話就回去原本的工作吧~但是如果為了小孩為了的就學補助的話~我會留下來!
樓主, 我跟你一樣也是體力活的職務, 為環保局清潔員, 今年也48了, 小孩也兩個, 也有房貸,先前也在電子業擔任業務主管也近25年的經驗年薪也都破百, 但這幾年也是一直換, 不管是被裁員, 公司倒閉都有碰過, 領了3次以上的失業補助, 後來去年有考上環保局,今年1月份才進分隊, 薪水大約3萬8, 每年會調薪到頂大約4萬5左右, 上班時間目前是下午3:00到晚上11點, 初期進去時真的也很累, 但過了2個月漸漸習慣了體力活. 目前也在思考要不要兼職目前看到肺炎引响, 很慶幸自己能進來環保局, 先前的同事在這一波的肺炎引响, 先前電子業的同事己開始無薪假了, 這年頭有份穏定的工作不容易, 由其我們都超過45歲以上, 我們的年齡對私人企業來說算是老的, 若找工作大部份有的主管還比你年輕.我想樓主跟我的條件很像, 當初會考公職也是為了稳定, 能考進來也不容易, 若放棄郵局未來想再進來也不是那麼容易, 建議樓主先做個3個月再思考看看.
前身上市櫃管理師、技師,年薪百萬現任國營管理階薪水雖然少之前一部分但有家庭之後深刻體會穩定的上班、生活作息多麼重要陪伴家人的時間,無價子女教育補助、買房補助也很好用相當後悔當初一畢業沒有馬上參與國考否則換算下來我的職等、年資可以更高郵局考進去別輕易放掉除非你有考上更好的國營、公部門的實力郵局可是很多文法商的搶著進去勒因為它不需要特殊技能專長、考科好準備基本學識沒問題的人不會太難在怎樣操都是國營,有郵政法保障工作不少人都有跳板心態,先卡位再說工作業務、同事也都很單純、好相處尤其外勤多半有一股革命情感固定班週休,不用加班,還不用離家遠,很好了順便告知,47歲才52,真的不多,也不算穩你待郵局,不犯法,誰都辭不了你,這才是”穩”我前上市櫃現場的一位師傅,月薪7萬52歲的時候被上面通知調離原縣市支援最北邊的縣市,我們是中南部師傅拒絕,原工作量開始明顯增加北部不去就派你中南部出差兩頭跑支援再扔一些新人給你帶,時不時討學習進度時常叫勞安部門的釘你,玩到你賭爛師傅多撐了一年就不幹了跑到私人小廠去了,所幸月薪還談到45k他一走位子馬上被空降部隊替補別奢望私人企業會養你到退休這件事情發生才讓我危機意識瞬間提高立馬K書報考國營,幸運經濟部國營職員上榜什麼高薪都是浮雲,公司有千萬種方法逼你離職管你對公司貢獻多多、學經歷多強只要它不喜歡你、嫌你年紀大這位師傅還有工礦技師資格勒,照樣被掃掉工礦技師全台取得人數400人而已⋯本人雙技師花了五年才拿到...不容易啊⋯
我是一個吃郵飯退休的人,不說選擇哪樣好不好,給你一些我的經驗參考雖然我是郵務佐內勤,但也遇過一些由郵務士經由升等考上來的一個曾由郵務士升等上來的同事就曾說過他的心路歷程:他曾是台南鄉下上來台北考上郵務士的小孩,剛進郵局要開始送信時,光是要記住台北密密麻麻的街道名,相比台南鄉下的幾條道路,就讓他吃足苦頭,每天都有送不完的信,他說每天都是含著眼淚送到晚上8,9點就下定決心年資够了就參加升等考,之後終於過上正常的上下班生活另外在你文中有提到你有資訊的背景,其實我並沒有資訊背景只是當初自己對電腦有興趣,自己在家研究玩玩而已雖然郵局不是資訊業,但某些單位還是有資訊的需求也正因為如此,反而更有機會顯示出你有第二專長的機會如果是在資訊界,你會電腦,每個人也都會,那只是在資訊業的必要技能不容易展露頭角就因為在二十幾年前電腦還不算普及的年代,因為我會電腦,在進局二年之後被調到資訊單位服務,當然也因受到總公司的賞識和垂愛到我退休時,手下已經有十幾個coding的人,自己也有自己的辦公空間至於是怎麼進到資訊單位,就是另一段傳奇故事了:當年微軟正當Dos時代要跨入Windows3.1視窗環境一次受訓電腦課程時,因為早到就開著電腦閒玩發覺電腦教室已經有win3.1了,只是沒有滑鼠.我也就開著win3.1用快捷鍵玩著"接龍".渾然不知道電腦教室的主任就站在我背後不知多久看著我沒有滑鼠,還能將接龍玩得這麼溜.本以為會被告誡:上課不要玩遊戲經過一陣交談,沒想到隔沒多久,就被引薦到資訊單位,從此脫離窗口到退休所以我的看法是不管是在公民營機構或哪個單位都有人成功有人挫敗,端看自己怎麼去規劃看待自己的那份工作只要你願意....太陽會無私的照在每個人的身上
angwo wrote:我是一個吃郵飯退休的(恕刪) 真的很鼓舞人的回覆。我覺得記路是門技術繞來繞去真的會繞到哭。外勤有外勤的苦與喜。苦是要在外面一直曬淋凍,喜是可以看到不同風景。還有做完就沒我的事了。我很得意的是,這位置確實是別人接不起來,我接起來的實例。說真的我對一開始都坐辦公室要去做外勤的,心裡想,一定做不久。很懂那個心態。自願放棄機電,走外勤跑來跑去還要回來畫圖。說真的,那時連cad都不會,也是硬頭皮上。甚至是沒有人帶的狀態,直接問別所。對,我膽子很大,那時40歲。 直接開需求,我要接,請別所帶。當然 ,心裡也一直覺得, 為什麼。一輩子都走電子電機,做這個根本沒有相關。但真的是不這樣做,就沒工作。路會更窄。一年後,機電那邊又要我回去。但我在這邊都已經獨當一面。要離開也要找有人換。工作上,在編水號時還要求路順,因要顧到抄表的部分。為了這個還要一次一次把地圖抓出來,號碼一個一個貼回去。 去找順路的。甚至有的路都整編過,那是最頭痛的,一直要找關聯,不是一句,我不會,就可以解決的。這也不是誰有教過的事情。只能說,沒有放棄之前在做電子電機在做rd 受訓練的特質。 現在 做事情都有一套sop也善用電腦,以及會去整合。 會用電桿定位,會去找電桿,會用手機套上有秀經緯的app 來做輔助。進我手,就要怎樣處理。 怎樣估算。 現在只要看到有人用google地圖找位置,就知道對方弱。這地方光用google 找門牌是找不到的。 別傻了。我在接手時,為了這工作也下很多功夫,買一台二手大黑 可以畫cad,一隻三星note5 可以用筆在圖上做記號,和gear手錶,可以記錄軌跡。總共花一萬九。一直在想怎樣讓自己速度快,精準度更精準。要不然這對我這類東南西北搞不懂的人類來講,找路是件很痛苦的事情。現在還開發技能,可以教水電,怎樣找出電線杆出來。 由A找到C出來。不能定義公職一定不好, 但就像在煮菜,你要怎樣變化。樓主你覺得你可以得到更好,先待著在考其他的。 這是我的建議。公職對我來講,是可以離家近。 不受年紀的影響。還有身體要顧好。 多給家人時間的一個工作。希望可以讓樓主清楚, 有人還是這樣走過來的。